2024年高考新课标I卷作文试题该如何写作?尤其是审题立意,怎样才算切题而不是偏题、跑题,不少考生颇有困惑。下面关于这道作文题的一些审题立意等写作要旨供广大考生和读者参考。
试题如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这道作文题的材料主旨在于探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普及对人类问题产生和解决方式的影响,以及这种变化对个人思考、学习和社会发展的潜在意义。
本题材料由两句话组成。“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这句话,聚焦于在科技发展应用的背景下“遇事不决问搜索”这一人人皆知且时时为之的常见现象;而“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则把话题导入“答案与问题”这一对核心概念。材料以问句作结,结合引导语“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可知,本题并不局限于要考生就问题本身回答“是”与“否”,而重在考生的“联想和思考”上。题面文字简洁,指向明确,审题并没有难度;话题发人深省,意蕴丰富,给写作留下了充分的思考空间。
其立意角度主要包括:
1.技术进步:讨论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如何改变了我们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以及这种变化对知识积累和创新能力的影响。
2.思考深度:反思依赖快速获取答案是否会导致思考的浅薄化,以及如何在技术便利的同时保持深度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3.问题意识:探讨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是否真的减少了问题,还是问题的性质和提出方式发生了变化。
4.教育变革:分析技术进步、信息获取方式的变化对教育方式和学习态度的影响,以及如何适应这种变革。
5.社会互动:思考技术发展如何影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以及这种变化对社会凝聚力和创新力的影响。
6.个人成长:讨论在技术高度发达的环境中,个人如何培养独立思考、自我学习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7.未来展望:预测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人类面临的问题将如何演变,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准备迎接未来的挑战。
在写作时,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经验,选择某个立意角度进行深入探讨,结合实例和个人感悟,展现对材料主旨的深刻理解,并发表独到见解。
这道作文题的写作体裁也是多样的。作文题目的核心在于探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人们提问习惯和问题数量的影响。题目要求考生进行联想和思考,显然并不意味着只能写成议论文,而是鼓励考生从多个角度、多种文体出发,展开对这一主题的深入探讨。文体方面,考生可以选择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散文、小说等多种形式。议论文可以系统地阐述观点和理性思辨,记叙文可以通过故事来反映主题,说明文可以解释现象和原理,散文可以抒发情感和思考,小说则可以通过虚构的情节来探讨问题。
参考拟题:
1.议论文
《答案的海洋与思考的灯塔》
《人工智能时代:问题的终结还是思考的起点?》
《快餐知识与深度思考:互联网时代的双重奏》
2.记叙文
《追寻答案的旅程》
《一网情深:我的知识探索记》
《数字时代的寻宝游戏》
3.散文
《在信息的洪流中寻找自我》
《答案与问题:一场永无止境的对话》
《人工智能下的思考: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
4.说明文
《互联网与人工智能:问题解答的新时代》
《如何培养在信息爆炸时代的独立思考能力》
《知识获取的变革:从图书馆到搜索引擎》
5.小说
《智能解答下的迷思》
《答案机器:一个关于依赖与觉醒的故事》
《未来图书馆:一个关于知识与思考的寓言》
以上每个标题都是围绕作文题目的核心议题拟写,不同文体下的标题反映了不同的写作风格和探讨角度,从深入分析到个人体验,从理论探讨到故事叙述,表明多样化的写作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