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k试卷怎么打印在a3纸上缩印(原稿a3试卷怎么打印到a3纸上)

8k试卷怎么打印在a3纸上缩印(原稿a3试卷怎么打印到a3纸上)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4-08-10 10:25:07

图说:创作中的杜海军 官方图 下同

  杜海军是谁?大半个月前,央视广播电视总台为第二届进博会特别制作了一部8k原创纪录片《玉兰之城》,短短七分钟,“上海画家杜海军”不仅是第一个出现的有名有姓的“角色”,也是镜头最多的一个。画面里,杜海军或是认真地画着盛开的玉兰花,或是带着写生本走街串巷,捕捉着这座城市的历史、现在与未来。

  “来到上海十多年,我最喜欢画的还是这座城市的一扇扇窗,和窗户里平凡的、有烟火味道的城市生活。”昨天下午,坐在邬达克纪念馆修旧的钢窗前,杜海军接受了本报的专访。

“窗”里的生活


  2006年8月辞去家乡安适的大学教职,杜海军从江苏宜兴到上海闯荡。“那时候还不到30岁,每天就画画,静物、风景、人物都试过,写实、抽象、当代也都摸索过。从来没怀疑过自己,不过一直也都没找到方向。”

图说:《玉兰之城》中的白玉兰花

  直到一个冬日的早晨。那天,一束光透过窗户洒在小画室的地面上,“推开窗,对面那栋老得可怜的‘新公房’在阳光下,居然熠熠生辉,似乎所有泛黄的斑驳的墙壁都在讲述这个城市的历史。”杜海军说,那一刻他立马拿起画笔,想要叫时空定格。

  他很快画完了一张画:排列有序的窗占满了整个画面,每个窗户里面,他用心描绘着属于一个个家庭的生存故事。寥寥数笔,或是相互依偎的青年情侣,或辅导孩子作业的家庭主妇,或是独自凝思的中年男人,或者只是窗帘半掩的房间,配以白里略略透黄的墙壁,再点缀三两晾晒的衣服,生活百态尽收眼底。这幅画作很快被藏家买走,“也不贵,但我似乎一下子找到了方向。”

笔下的城市


  找到方向的杜海军很快也得到了行业的认可。2008年12月,刚满30岁的他以一幅《N个窗》报名参加“第三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这一届大展,距离第二届全国青年美术展整整相隔28年。28年前,罗中立曾凭一幅《父亲》一举成名;28年后,《N个窗》一鸣惊人,荣列八个最高奖项。“罗中立他们那一代人,上山下乡,个人经历和艺术情感中有着挥之不去的乡土情结,而我们生活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浪潮里,新旧交替的城市,钢筋水泥筑起的森林,裹挟着历史毫不迟疑地奔向未来。我很想把‘变迁’画下来。”杜海军说。

图说:杜海军笔下的东京(上)和外滩

  一年后,杜海军的《城市印象》荣获第五届上海美术大展白玉兰奖,这也是上海美术界的最高奖项。他的最初的那些画里,建筑物平面等于画面,窗户似乎是无趣地整齐排列,视线被压缩,空间被堵塞,但这似乎又正是城市生存环境的写照。

“邂逅”邬达克


  又过了一年,杜海军第一次“邂逅”了武康大楼。 “第一次见到它,我就很喜欢,深灰和砖红的外墙上嵌着一扇扇五彩的窗户,它们在我心里已经是一张富有韵律的画。”后来的很多年,他曾数度描摹这栋大楼,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年代感,表达着他对这栋邬达克建筑的由衷喜爱。“邬达克与上海,上海与邬达克,相互成全,彼此铭刻,在历史的滚滚红尘里,共同书写了世界城市史和建筑史的海上传奇。”

图说:邬达克旧居(上)与武康大楼

  杜海军后来画了很多邬达克设计的建筑,从国际饭店到番禺路129号的邬达克旧居。他还两度去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发和邬达克家乡班斯卡·比斯特里察写生与寻根采风,创作了一批斯洛伐克风情的作品。

  不久前,杜海军把以邬达克上海建筑和邬达克故乡风情为题材的作品们带去了北京,带去了斯洛伐克共和国驻华大使馆。“融合• 传承——致敬邬达克”杜海军油画展上,建交70周年的两国邮政还特别发行了“绿房子”和“武康大楼“的邮票和纪念封。摩挲着自己的《武康大楼》缩印成的小小邮票,杜海军说:“能用自己的油画,跟这样一个来自西方,却跟上海有着深厚缘分的建筑家遥遥地呼应,很神奇,也很荣幸。”(新民晚报首席记者 孙佳音)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