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马上到期末了!今年我有个感觉,期末氛围比去年要“轻松“很多,小半明显有点“不够紧张”。他放松,可我这个当Daddy的就放松不下来了。还是要把期末考试这个主要矛盾攻下来再说,万一没发挥好,怎么说也还是影响小心情不是。
不过到了这个时候,再去“磨刀不误砍柴功”攻知识点,也不会有太大的效果了。更有效的选择还是“临阵磨枪”抓下考试准备,确保孩子把正常水平发挥出来,确保已经掌握的知识点,考试的时候不要丢分。
而考试丢分,除了知识点没掌握好,最最最最大的敌人就是“粗心”了。
很多家长都有过这种经历吧?期末成绩出来,娃拿着卷子嘟囔着:“这次太可惜了,我又粗心了!” 再让他做一遍,还真就做对了。
就问各位,这种情况,火大不火大?
记得去年小半三年级下的期末考试,数学B卷全班就他和另外一个同学全对,但A卷最最最基础的填空题,他居然错了两道,问他怎么回事,一歪头不以为然地说是不小心填错答案了,我当时血压一下子就上来了……
当然,粗心确实不好改,甚至说完全杜绝粗心是不太可能的。所以如果粗心是“常态”,考试能做到尽量避免粗心,那就是“超常发挥”了。
今天小半爸就来和大家聊聊,怎么做才能“超常发挥”,避免因为粗心而丢分。
如果说粗心是做错题的原因,但我们更关注粗心的原因是什么。
是看错题?填错答案?有可能计算错?
把事情掰细了看,才能找到自己孩子错题的真正原因。
咱今天不谈“概念掌握的不牢、解题不够熟练”这种“粗心”,按照小半老师的话说,这些其实都不算粗心,这些问题其实都是因为还没学到位,都还是知识层面的缺失,还不算是真正的粗心。
真正的粗心,是知识掌握了,但还是做错了,这种是最可惜的。也是我们短时间内可以攻破的点。
① 审错题
10个粗心娃,9个看错过题,还有1个,是没看懂。
我发现,小半粗心做错的题目,很多就出在第一步审题,题目匆匆看一遍,想当然就匆匆答题,漏看错看关键信息,做错了就归结为“粗心”。
“是”和“不是”
“是xx的一倍”和“比xx多一倍”
“总和”和“部分数的和”
“提高到20”和“提高了20”
……
这本质是这是阅读题干的时候,不能快速正确抓取关键信息。
② 运算低级错误
小半奥数虽然成绩不错,但运算还是经常会犯错,而且是显而易见的低级运算错误,比如25x7=185这种。也别说,他们奥数班的一众孩子,运算上的粗心问题都是屡见不鲜。
他们上课的时候我旁听,每次老师发现有同学出现运算错误,都会奖励一页运算小练,几乎每节课都有孩子中奖
最有意思的一次,一个同学3 x5=16, 老师问他怎么回事,他一脸茫然说:不可能啊,5的倍数个位不是0就是5,怎么可能个位是6?
看,说得头头是道,但还是照错不误
③ 马大哈
在小半的粗心错题中,还稀里糊涂出现过一些更无语的错误:
漏题出现过一次
没写“解”出现过两次,没写“答语”出现过两次
草稿串门,两个竖式都快“黏在一起”了,然后数字就“串门了”。
看到这些出错原因,小半也是面露惭愧,他说:“爸爸,这些错误太不应该了,平时我也很少犯的,考试时就忘了。”
嗯,孩子其实自己知道错在哪了,也想去改正,离解决问题就不远了。
这三个小招数,主要是和数学相关,毕竟小学阶段数学粗心的几率是在太高。需要花的功夫都不大,更像是复习技巧和考试小Tips,但孩子们能做好,考试出现“粗心”的概率就会小很多。
招数1:“亲近”数字
运算错误,是让老师最头疼的一类错误。该给孩子讲的讲了,该让孩子练的练了,但老师没法替孩子去算答案。
奥数老师给的建议是,这些问题和知识没有关系,和思维没有关系,这些粗心问题其实就还是对数字的敏感度,不够亲近。如果经常粗心出错,首先当然是要加强练习,多做手熟。另外,还要把常见的一些数字关系列出来,背一下,找找感觉。
于是我和小半一起把可能遇到的一些常见的数字关系列了出来,没事就拿来看看,互相考一考,就是为了“和数字亲近起来”。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PS:低龄小朋友用扑克牌玩“24”点游戏,也是同样的道理,就是要熟悉数字之间的加减乘除关系。
招数2:指读 笔尖“扫题”
小半看课外书经常“一目十行”,这种阅读习惯让他的阅读量很大,但容易遗漏重要的信息,看题时抓不全题干。
有段时间小半应用题经常出错,我就让他指着应用题读出声来,有时候不需要我讲什么,读出声来,他自己就知道错在哪儿了。但是在学校考试、做作业不能读出声,那就用笔尖指着,心里默读。
笔尖“扫题”还要学会“划关键词”。
比如,一道选择题,看看是选出“正确”的答案,还是选出“不正确”的答案,这时候最好把“不”字划出来。
和孩子整理错题集的时候,可以把“关键词”一起给整理一下。
招数3:拿到草稿纸,先做这件事
马大哈的问题,其实很多时候不只是在学习考试中才出现,平时生活中做事不够仔细的孩子,这种问题出现的情况也比比皆是。所以这类问题表现在考试上是丢分,但要真正去改变,其实从生活中的做事习惯进行培养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
但到了考试前,咱们还是得临时抱佛脚,前面说过了,草稿串门是很多孩子都会犯的小错误,但是要避免也很容易。
拿到草稿纸,先这样对折几次。
再展开,就变成了这样的格子。
然后可以简单计划一下卷子上的题,大概几道题用一个格子,打草稿尽量在格子里面。正面用完了再用背面,大题可以用2个格子等等……
实话说,这其实是我的习惯,从小学到大学毕业,每逢考试拿到草稿纸先折叠一下。除了折叠草稿纸,打草稿的时候再标上题号,其实只需要很短的时间,粗心犯错的几率会降低,也方便做完了检查。
一开始孩子可能觉得麻烦,在刷整张卷子的时候就开始“练”,这样久而久之,就会成为习惯。
判断孩子是否养成了好的草稿习惯,记住两个标准:
1) 可达:题和演算步骤是否能够对应得上,找得到。
2) 可观:演算的步骤是否看得清楚,方便验算。
其实前面说到的粗心状况,在孩子平时的作业中,或许还少点,但是一旦到了考试的时候,问题就会集中“爆发”。
这是因为考卷和平时的作业还是很不一样的,题量通常要大一些。而出现粗心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专注力不够,说简单点,就是孩子脑袋的体力不够。做了一半,脑袋就不够用了,专注力下降,粗心就容易出现了。
所以到了期末开始准备阶段,一定要刷“整张卷子”,最好是往年的真题卷,保证量和难度都和真实考试相当。
而且,也不能像平时做作业那样没有时间限制,还顺便吃吃喝喝。最好是营造一下“考场氛围”。
1) 定时,这门课考试多久,就定时多久,多出来的时间自己检查。
2) 桌面收拾干净,家长也不要凑太近,给孩子一个安静的“模考”氛围。
3) 草稿纸,学校考试怎么规定,就给孩子多少,比如小半考试是发两张A4白纸,那做整张卷子时就用一张白纸。
总之,完全仿照学校考试来,这其实主要是让孩子习惯做整张卷的感觉,以免在真正考试时,犯些平时都不会犯的低级错误。
当然,还要提醒爸爸妈妈们,这是“找感觉”,错多错少都不要吼孩子,否则孩子更紧张了。
EASTWEST
我们和孩子说起考试“粗心”,经常会有一种“摆脱不了,也解决不了“的无奈。
确实,粗心不可能完全被避免。但只要我们和孩子找准问题和原因,刻意训练,让他们养成一些好的习惯,减少粗心发生的次数是完全可为的。
今天说到的,其实归根到底,就是关于“考试”的一些好习惯该怎么养成。虽然崇尚素质教育,但现实是,小学以后十几年里,孩子都会与考试和分数为伴了,还是要用一个好的心态、好的习惯去应对考试和分数,早一点有这样的意识,对孩子肯定是有好处的。
祝孩子们期末考试顺利~~超常发挥~~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