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每个人都经历过考试,从小到大我们经历过无数次考试,甚至等到结束学生时代,还有不少人要面临各种考试,还记得小时候试卷的油墨香吗?在那个电脑没有普及的时代试卷是怎么印刷出来的吗?
小时候总是对试卷那股油墨味道记忆犹新,以前所谓的“书香”说的就是那股浓郁的油墨味,记得上小学的时候,虽然不懂事,但是总是能感觉到试卷上有两种不同的字体,大概就是下面这样的。
手写字体的油印试卷
印刷体试卷
有没有想过早期在没有电脑的情况下,我们试卷是怎么印刷出来的呢?
其实,我们学生时期的试卷,大部分都是学校年段老师自己出的,特别是九几年到两千年年初,那时候电脑是个稀罕物,互联网更是高端产物,网络搜索题目,教案还有买现场现成资料更是没影的事情。所以大部分试卷除了教育局统考以外,基本上都是学校自己印刷的。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在没有电脑的情况下,我们试卷是怎么印刷出来的呢?
早期的试卷是老师们“刻出来的”
早期试卷印刷技术活,费时费力效果还不好。
首先要刻蜡纸,这种蜡纸现在应该是买不到了吧,这种蜡纸是由两层构成的,下层是纸,上层是蜡。把蜡纸放在专用的钢板上,然后用头部带有钢针的“钢笔”在蜡纸上刻字,要把“蜡”刻透,露出下层的纸,如果不刻透就印不出来字,但是又不能用力过猛把纸刻透,否则就会糊墨。毕竟是刻出来的,肯定不如平时写字容易,而且还辛苦,最重要的是,字还必须好看,至少做到美观工整,毕竟是一次上百份,全年段的老师和学生还有家长都会看到,字如果刻的难看,自己都觉得脸红。
将蜡纸刻好之后,母版就算完成了。然后使用用油印机,用橡胶刷蘸着印油在蜡纸上均匀的刷过,油墨渗过刻画的地方到下面的白纸上,就完成了印刷。
早期油墨机大概长这个样子的
其实原理跟现在马路上“喷字”差不多,用滚筒在刻过的蜡纸一刷,刻过地方的字就留下痕迹,没刻过的就被蜡纸挡住,于是白纸上就留下字的痕迹。非常简单的原理,因为是滚筒“滚”过一遍,所以整张纸基本上在油墨上面浸过一次,所以油墨味非常重,这就是所谓的“书香”。这就是所谓的“手写字体”油印试卷。
再后来,电脑开始普及,但是印刷机价格还是太贵,所以油印机还是继续使用。只是“雕刻”蜡纸从过去的手工变成了电脑,先在电脑内录入试卷内容,然后用针孔打印机在蜡纸上“打出”痕迹,做成油印底板,剩下的就一样了。
顺便说下,我们现在考试考试前监考人员都会提示考试前要检查试卷,是否有缺字漏字字迹模糊等提示,其实这就是源自于油印试卷,因为油印试卷靠的是蜡纸和“滚筒”,所以很容易出现漏字和字体模糊的现象,所以考前检查试卷就变成十分必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