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后的第一个寒假即将到来,杨浦区回民小学三至五年级的学生们迎来了一项特殊的寒假作业——数学学科会运用大数据分析,为每位学生的期末试卷做一个评估报告,针对薄弱点再形成个性化的寒假作业,做到每个学生的数学寒假作业都不一样,而这也是该校践行智慧教育、赋能“双减”的新举措。
这两周是“双减”后的第一个期末,此前,上海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实施意见》,如何落实作业管理要求,“减负增效”更有针对性?
回民小学的老师们采用了技术手段,通过智能教学平台,在去年已经探索了英语、数学学科校本作业数据化分析的基础上,今年更把期末评价与寒假作业进行联动,在数学学科上率先进行尝试。
为什么选择数学学科作为“探路石”?
校长王琦介绍,评估报告选择数学学科的原因,除了客观题多,还缘于数学知识点比较明确,推送题目更准确。
在接下来的期末评价时,老师会通过数据平台辅助批改。
以往都是通过老师纯手工进行试卷分析,要了解每道题有多少人错,就要翻一遍全班的卷子。而这次学校尝试用软件辅助,老师将所有试卷扫描后,平台会自动分析每道题的得分情况、错误原因,并且自动生成全班的错误分析报告。老师就可以在这个大数据报告的基础上,给学生做分析。
更关键的是,在平台对每个学生的错误进行分析后,会针对每位学生的期末试卷生成评估报告,做到“一人一报告”,除了分析每道题的掌握情况,还会自动推送相应的同类习题目,通过老师的进一步筛选优化,生成有针对性的寒假作业,做到“举一反三”。
此外,因为这份报告上还有详细的错因分析和错题指导,所以学生可以自行完成错误分析与巩固练习,不需要家长参与,也为家长们减轻了负担。
“以往,每个寒假都是做统一配套的《寒假生活》,而今年寒假,我们就将以报告为依据,为每个学生布置不同的个性化作业,在寒假中更好地巩固薄弱环节,而原先统一的《寒假生活》里其实也有许多很有意思的趣题,会作为选做项,供学生在兴趣基础上进行练习,做到寒假作业的‘减负增效’”,王琦表示。
据悉,目前上海市正在推进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以教学为中心,建设可复制、可推广、高质量的教育应用场景,建设数字化课堂和校园,旨在实现更高层次的优质均衡。
市教委副主任李永智指出,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要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到教育数字化赋能“双减”的全过程,以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为核心目标,以数字化推进“五育”融合;要充分发挥数字技术、智能技术的独特优势,全面优化和提升对各类群体的教育供给服务水平,将数字化真正融入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切实提升学校教育教学水平。
来源:周到上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