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我所知,如果出卷任务摊派给青年教师,大多数试卷是“临时抱佛脚”出成的。特别是以学校年段为单位的自主命题,落到青年头上时,也许是“前天晚上熬夜”制作出来的。只要上网搜索,也许找到不少原题,如果学校有保存旧的试卷,兴许能看到灰尘下的试题重见天日。
出一份好的试卷,不仅影响着学生,也考量着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如果我问:青年教师,你会出卷么?你的答案是什么呢?不管是什么?都看看以下的资料吧,来自理查德阿兰兹·I·阿兰兹的《学会教学》(第六版),其中详细地介绍了编制试题的注意事项。
首先,应明确试题的大致类型大概分为主观题与客观题。所谓“客观”,意思是此题打分时,教师的个人偏见、水平起到的作用较少,答案较为精准且单一。所谓的“主观”则意思相对,不仅要和给出的标准答案相温和,还取决于阅卷教师的个人水平与审美取向等,答案更加丰富多元。最为典型的主观题就是习作,分值高低只在一念间。
其次,看懂一张表,知道试题考查的内容。此表中的“知识维度”栏目,列出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这就是考查的知识种类,至于这些知识都是什么,大家自己查找,这里就不再摘引。“认知过程维度”,就是考查这些知识的认知过程以及达到的水平,是仅仅记忆,还是能够理解和运用,或者能分析,能评价,还是能创造性地开发?层次不同,难易程度也不一样,给的分值也不能相同。不同学段,也应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有所侧重。
为了阅读方便,简单列出“认知过程维度”的几个考查项目:(1)记忆:从记忆中提取相关信息。如:识别,识别历史上重要事件的日期;回忆,回忆历史上重大事件;(2)理解:根据教学信息来建构意义。如:说明,阐释自己所理解的意义;举例,举出符合某种要求的具体例子;分类,按照不同要求划分;总结,根据理解做出结论;推理,从例子中推断出结果,总结规则;比较,同类对比或者差异对比;(3)运用: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中执行或运用程序。如:执行,能够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操作,在符合条件下应用原理实际操练;(4)分析:把内容分为几个组成部分,并判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以及部分与整体结构或总体目标之间的关系。如:区分,在不同语境中区分词语表达的意思;组织,把事实描述分为证明某一观点的证据;归因,通过文章作者的观点,判断文章的中心思想;(5)评价:基于标准的判断。如:检测,判断一个结论是不是根据实际观测到的数据得出的;评判,判断不同方法中,哪个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6)创造:聚合元素,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或者是重组元素,形成一个新的模式或结构。如:提出,针对观察到的现象提出假设;设计,针对特定主题,设计一份方案;创作,为达到某一目而创建,以满足特定目的。
此文中所举的,不能完全和大家的需求匹配,只是挂一漏万的简介。希望青年朋友们自学课标,根据不同学段确定考查重点,同时建议自读《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相信能获得更加完成的认知系统。此篇小文,仅是“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
其三,了解出题的基本要求,努力确保“不出错题”例如编制客观测试题中的判断正误、 配对、多项选择、填空等,更多考查授课内容,评分也更简单、客观。此类题的缺点是较难编出可以检测高级认知技能和高级认知水平的试题;有时难以杜绝学生“猜答案”。这种现象在“配对题”和“判断正误题”中是真真切切存在的。青年教师编制试卷,最基本的要求是“不出错”,千万不要以为这是轻而易举的,做到不错,真的很难。做到不错了,也就离“出好题”不远。
以下为分类举例【所用例子部分来自《学会教学》(第六版)】:
1、是非判断题
是非题最明显的缺陷是:无论学生是否知道所检测的知识,他们都会有50%答对的机会。好的判断正误题应该是非分明,答案不能模糊不清。看下面的例子:
好的是非题:岛屿是比大陆面积小、被水环绕的陆地。
差的是非题:在世界经济史上,岛屿比半岛具有更重要的地位。
题目要求学生知道“岛屿”的概念,并与其他陆地形式进行比较。答案是明确的。而第二个例子非常模糊,学生可能对“重要”这个词有很多种解释。
2.连线配对题
如果要检测学生是否能回忆起大量的事实信息,可以选用配对题。给学生提供两列选项(概念、日期、原理、名称),要求他们从一列选项中找到与另一列某选项最为搭配的选项。许多评价专家警告: 一列选项不能太多,以6-8个为宜,答案不能不唯一。和采用正误题一样,教师采用配对题时需要考虑一个因素,那就是学生可能凭猜测答题。请看下面例题:
选择人名填在下面的歇后语中,之后连线配对。
包公、孔明、关公、鲁班、花木兰、孙悟空
( )的作风 铁面无私
( )舞大刀 拿手好戏
( )门前问斧子 讨学问来了
( )从军 女扮男装
( )保唐僧 忠心耿耿
此题考查学生对歇后语的记忆,以及对不同语言所表达的意思的准确理解。此题有可能出现连带错误,即填写人名出错,导致连线出错,学生必须精准掌握才能确保得分。因此,此题适合在第三学段中使用,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填空题
比较流行的客观测试形式是填空。这种测试书写比较简单,可以较好地测量学生回忆事实性知识的能力。由于没有提供可选择的正确答案,相对减少了猜测的因素。编制好填空题的技巧是确保只有一个正确答案,不要模糊不清。以下的案例说明填空题很可能有两个正确答案:
例:安提坦战役发生于( )。此题填写,学生可能填 “马里兰”(地名),另外一些学生可能填 “1862”(日期)。这是出题时未曾考虑周到所致。填空题的命制,关键的技术在于确保答案的唯一性。
4.多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被大多数评价专家认为是最好的客观测试题型。多项选择题做起来需要一定的耐心,如果精心编制,就可以将猜测的成分降到最低。而且,如果编制适当,多项选择也能触及高水平的思考能力和分析技能。多项选择题包括三部分:其一为题干,提出问题;其二为答案,提供正确回答:其三为干扰项,似是而非,其实是错误的。虽然选项数量可以变化,但是通常说来三个或四个是最合适的。
好的多项选择题很难编制。题干必须提供足够的语境信息,以便学生能充分理解所提问题。同时,题干的语言措辞不可随便透露问题的正确答案。干扰项必须有迷感性,对题干所提问题理解模糊、不全面的学生会觉得似是而非,而那此掌握了该问题的学生又能清楚地辨认出这是错误答案。它们也必须能被认真学习的学生清楚地辨认出来。编制多项选择题的原则如下:
其一,题干指向要考核的点,但应含有足够的语境信息。其二,所有的干扰项似是面非,语法结构一致:其三,题干所含信息清楚,学生一读即能做答。下面是一个好题干的例子:
下列四组句子,语序调整后基本意思不变的一组是( )。
A.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我不犯人,人不犯我。
B.我不会不认识李明的。——我怎么会不认识李明呢!
C.蔡斌可能知道这件事。——蔡斌不可能不知道这件事。
D.这位客人,只能住山顶的旅店。——山顶的旅店,只能住这位客人。
正如必须精心编制多项选择题的题干一样,干扰项也必须精心编制。教师编写干扰项时可能会犯以下两个常见的错误:语法错误:不具迷感性。看看下面的例子:
历史学家认为安提坦战役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原因是:
A.许多人被杀
B.它给了林肯签署《解放宣言》的机会
C.南方联盟军队
D.不反对战争的血腥
正如你所见,在这个例子中,干扰项存在几方面的错误。与干扰项B相比,A、C. D三项太短,这很有可能暗示学生B就是正确答案;干扰项C在自身的正确性上存在问题;对于严谨、认真的学生而言,干扰项D可以立刻被排除。
5.编制问答题
许多测试专家都同意,同答题是检测学生高水平思维过程和创造力的最好形式。问答题编制花费的时间少一些。此外,让学生用文字表达,灵动性比较高一些。这是问题题比客观题更具的优势之处。然而,也要注意,好的简明的问答题也不是轻面易举就能编出来的。还要记着编制参考答案,设定各部分答案的分数,预设各种的答案情况,这都需要时间。
正因为此,间答题也受列批评。其一,与客观题相比,检测的主题比较少:其二,很难给出客观的分数:其三,可能会受到写作技巧的严重影响,而不完金取决于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关于第二、三点,有经验的教师和评价专家提出若干指导性的意见,帮助降低书写和表达技巧的影响,减少评分中的偏见。
1.清晰地写出简答题的题干,使学生知道答案中应包括哪些内容。例如,如果教师希望学生运用信息,要在题干中提出来;如果教师希望学生比较两种不同观点,也应该在题干中讲清楚。
2.提前写出参考答案,给答案的不同部分赋分。参考答案可以成为评价回答的标准量化。给答案不同部分分配不同的分值(例如,5分给答案的组织、5分给回答的范围、5分给综合评定),可以帮助应对存在于一个答案中的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如果教师使用这种方法,可以在试卷中就明确告诉学生得分点是怎么分配的。
3.严格根据评分准则打分。教师根据评分准则打分可以减少等级评定中的偏见。评分准则相当详细地描述了答案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并且提供了不同水平答案的评判标准。后面会更充分地描述评分准则,并提供相关的案例。
例如下图为六年级阅读理解部分的问答题的评分标准。问的是“换一种说法可以么”?标准答案中就顾及了学生两个方向的回答,均给出具体量化的分值。这就在最大程度上确保阅卷评判时不产生偏见,确保答题中最大倾向于对分析说理能力的考查而不是简单的“猜测应对”或者“迎合教师心意的应对”。
青年教师会出卷,不仅提升自己的试题命制水平,还造福学生。要知道多少学生因为试卷是胡乱出,胡乱评的而考差了。然而,面对低分被责难的,只有学生啊;面对低分不开心的,还有父母啊;面对低分沮丧的,还有带班老师啊。而出卷者的自责,在这个时候又能分担几分呢?
所以,今天你出卷考别人,明天别人出卷考你,大家一起把卷子出得规范,出得漂亮,不就是皆大欢喜的事么?
欢迎关注,更多教学方法可点击专栏获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