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期末考试已经落下帷幕,在众多的试题当中,北京海淀、丰台的语文期末题以其另类的风格霸上社交平台热搜。
家长们看完直呼:确实是首都北京,这试卷不是一般的老师可以出题的,太难了,是和文旅局串通好的吗?
更有家长表示:“终于知道寒假干什么了,参观博物馆,多走走,多看看,才能增长视野。”
那么,家长口中北京海淀、丰台的试题究竟长什么样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下面是海淀区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中,几道大题都和博物馆有关的话题。
这是一道材料阅读题,题为:《唤醒沉睡文物的人》,讲述了考古工作者孜孜不倦为考古事业默默奉献的故事,体现出了考古人员的匠人精神。
根据已经看到的图片内容,虽然没有看到具体考核的项目,但是“考古精神”必是考察的重点,某种程度上来说,考古背后的故事往往比文物本身更具有感染力,所以遇到类似的题目,学生党要特别注意一下。
关于“典籍博物馆”中的第六题,则考察的是学生党对于诗词的积累量,虽然简简单单两道小题,但是考察的内容本身却不容小觑,一个是考察诗词的熟悉程度,另一个则是考察的是诗词带给人的哲思,包括第七题也是考察学生对于诗词的活学活用。
中国文字博物馆,貌似并无新意,不过第五小题却考察的是学生对于书法的认识,考察拼音和汉字的题,融入了学生对于书法的理解,有点意思。
除了上面的基础考察内容项,没想到考题竟然将“博物馆”的主题融入到了作文当中,当然,对于从小生活在都市中的孩子,这样的题还是比较容易写的。
正如网友所说,这样的题型考察对于偏远地区的孩子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看完了海淀区的考题,再看看丰台区的,跟海淀不一样的是,丰台区五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巧妙地将丰台区历史文化资源变成了育人的试题。
这种具有地域特色的试题是以后出题的新风尚,孩子们只有了解、熟悉、热爱自己的家乡,才会有更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不得不说,丰台区的试题还是很接地气的,不过有网友扎心的指出:“这不就是情境题吗?人家浙江那边一直如此?就是北方还落后。”
不过,也有网友质疑:“去参观了,回来也不一定会做题。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考试题和博物馆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主要考核的是文学常识。”
那么,对于家长来说,应该如何看待北京海淀、丰台语文试题呢?
我觉得还是八个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学生们除了掌握语文课堂上必要的文学常识以外,应该拓展自己的视野,多阅读一些历史、人文、哲学类的书籍,以传统文化相关内容为主。其次,在闲暇时间,先去当地的博物馆一一打卡,参观博物馆不是走马观花,而是提前做好功课,有备而去。
参观博物馆是在课堂外的一次知识延伸的深度体验,学生党应把握这样的机会,让自己的人文类学科知识的储备量更上一个台阶,而不是因为考试才不得不跟风去的博物馆。
北京海淀、丰台的语文试题,您怎么看?
更多教育深度好文,欢迎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