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颖的试卷设计案例(语文作业案例设计题目新颖)

新颖的试卷设计案例(语文作业案例设计题目新颖)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4-08-03 09:51:13

近日,国家级核心期刊《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举办的首届“全国中学地理原创试题设计大赛”公布了获奖名单。热烈祝贺石家庄外国语学校高中部郭杰和张春毅两位老师合作编写的两组试题“亚洲象北迁”、“阴山北麓风力作用的生态效应”分别获得了全国特等奖和一等奖。

特等奖试题

一等奖试题

张春毅老师

郭杰老师

为了鼓励中学地理教师基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命制和研究原创试题的热情,帮助地理教师专业发展,《中学地理教学参考》特此举办了“全国中学地理原创试题设计大赛”。此次活动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教师、教研员、高校师生提交的1000多个作品,经高考命题专家组匿名审定,共评出特等奖29个、一等奖302个等奖项。

石外高中部郭杰和张春毅老师多年来从未间断过对考试命题的学习和研究,特别是2017年《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和2020年《中国高考评价体系》颁布实施之后,两位教师以学业质量标准为依据,根据所要考查的学科核心素养表现,选择了测试内容,并把具体任务放在了真实、复杂的现实情境之中,在石家庄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任熠老师的指导下编写了参赛的两组试题。

获奖试题解析

第一组试题:

试题情境选材于2020年 “西双版纳亚洲象北迁” 这一热点现象。过去观点认为野生动物迁移是由于栖息地生态环境被破坏所致,但是相关研究表明亚洲象本来就有迁移的特性,这有助于寻找新的觅食地和栖息地,且此次亚洲象的北迁与亚洲象种群规模扩大,保护区内森林植被恢复有关,反映了我国在人与野生动物和谐共处道路上的持续探索。

从这一热门话题为切入口,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属于真实状态下的不良结构的情境,以测评学生核心素养的学科表现为依据设计了四个问题:①解释西双版纳亚洲象不同季节在各栖息地间迁移的原因;②分析近年来西双版纳亚洲象活动范围向保护区周边扩大的原因;③针对“人象生存空间重叠”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④专家认为亚洲象的这次“远行”映射着我国人与野生动物的和谐共处,简述其观点的理由。这四个问题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尤其是前三问形成了“说明现象——分析原因——提出措施”的问题链,环环相扣,联系紧密。第(4)问通过专家观点,让学生理解亚洲象的这次“远行”映射着我国人与野生动物的和谐共处的事实,通过简述理由考查学生对整个事件发生机理的整体评价能力。学生在完成这些问题时需要调动来自选择性必修1“自然地理基础”中的气象气候、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知识,来自选择性必修3“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中的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安全等多方面的知识才能得出正确答案,涉及内容的覆盖面很广。

第二组试题:

本组试题以“阴山北麓风力作用的生态效应”这一自然地理学术研究成果为载体,通过新的情境和新的观点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试题属于复杂的地理学术情境,有鲜明的地理学科特色。本试题以测评学生核心素养的学科表现为依据设计了三个问题,考査内容主要对应《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 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的内容要求。试题通过让学生分析阴山北麓风力作用的变化,考查学生能否正确处理具体区域的自然地理信息,对某特定自然地理要素的时空变化进行客观分析,体现区域认知水平和地理实践力;通过对研究区土壤层中的物质迁移过程的叙述,考査学生在分析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基础上对某地理过程的发生、发展、变化进行综合分析,以此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平;通过让学生阐述研究区风力作用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人类遵循自然规律的必要性,体现人地协调观。试题的立意打破传统思维模式,培养创新意识,体现地理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

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