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考老师领试卷并启封试卷(监考老师当众启封试卷应该说的话)

监考老师领试卷并启封试卷(监考老师当众启封试卷应该说的话)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4-08-02 15:04:53


每年六月的高考,对于中国的很多学生和家庭来说,是一个让人欢喜让人忧的月份。

二十年前,我参加高考,顶着七月炽烈的太阳,骑着老式的二八自行车,独自一人前往考场。被一路烈日暴晒,我头疼欲裂,晃晃悠悠走进考场,为了能尽快进入考试状态,便想给自己涂点清凉油,以此缓解头疼。谁知我粗心大意,竟将风油精涂在了眼睛周围,好长一段时间,我都被蛰得睁不开眼睛。

即便如此,当我听到监考老师用异常严肃和庄重的声音说“同学们,我们现在要启封试卷”时,我的心还是为之一紧,霎时间深刻感受到了高考的神圣与严肃。

有次我参与监考,虽然已经历了数十次的监考,但当我再一次拿起严密封裹的试卷袋时,我依然能够感受到坐在下面等待考试的学生们的紧张情绪。而我也依旧用异常庄重和严肃的口气宣布:我们的考试即将开始,我将会启封试卷袋。

今天,我想给大家聊的这个汉字便是“启”字。在如今的现代汉语语境使用中,我们更多地将它解释为打开、开始、陈述的意思。可这些终究还是它的引申义而并非是本义。





《左传•鲁襄公二十五年》中记载了《晏子不死君难》的故事:

起初,棠公死,崔武看见棠公的遗孀,因其美貌,很是喜欢便娶了她。齐庄公也是个好美色的人,很喜欢这个棠公遗孀,便与她私通。崔武知道了这事后,很是愤怒,便伺机杀了齐庄公。

晏子得知这个消息后,便站在崔武家的门外。晏子的佣人很是担心,便问晏子会不会为君而死。

晏子与自己的家臣便展开了一段有关君臣之义的对话,晏子说他作为臣子既不为齐庄公而死,也不会因他而逃亡。在晏子看来,无论国君和臣子,都应为国家负责,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有所担当。像齐庄公这样失职的国君,因为自己的一己私欲,而遭受祸患的,臣子是不必为他尽忠的。

《左传》写到这里时说:“门启而入,枕尸股而哭。兴,三踊而出。”当崔家的大夫打开崔家大门的时候,晏子进入崔家,将齐庄公的尸体放在自己的腿上痛哭了一会儿,晏子哭完后站起身来,一再顿足便扬长而去了。

此处的“门启而入”“启”字,便是“启”的本义——打开大门。

许慎《说文解字•口部》中解释:“启,开也。从户从口。”则将“启”引申为打开一切事物。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也说:“启,开也。按后人用啟字训开。”也就是说,“启”就是开的意思,且后人用“啟”来解释“开”的意义。

天亮之时,人们会在接近东方的地平线上看到一颗璀璨的星星,我们习惯叫它“启明星”,这颗星星即金星。中国古人称它为“太白”或是“太白金星”,李白自称自己是谪仙下凡,说的便是这颗星,所以他号“太白”。而人们之所以称金星为“启明星”则是因为它的出现将会开启这一天的白日,这便是“启”的引申义——开启、打开。

人们在打开门户的时候,自然是会与外界事物产生交流与沟通的,在切磋协商中,会使原本处于狭隘境地的思想受到外界思想的启发,因此,“启”便有了一个引申义——“启迪”。

《论语·述而》中孔子提到教育学生时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在孔子看来,教导学生时,如若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老师就不要着急着去开导他;不到学生想要说出来却又不能尽善尽美地表达出来的时候,作为老师也不要着急去启发他。老师如果交给学生什么是东方,但是学生却不能由此而推知西、南、北三个方向的时候,那就先不要再往教育他了。此处的“启”便是“启”的另一个引申义——启迪。

-END-

作者 | 荷马识字,专栏作家,大学教授。一个让孩子感觉到文字温度的妈妈,寻找文字里的故事,认识故事里的汉字。

责编丨杜普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