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韩国的黑马剧《天空之城》,终于大结局了,收视率从第1集的1.727,到最后第20集涨到23.779,在没有大牌演员和大制作的情况下,多次刷新纪录。
很多人都好奇:为什么那么火?到底讲了什么?
“天空之城”这个名字最初很容易想起宫崎骏,实际上它在这部剧里、在整个韩国的社会背景下有着很深刻的含义:剧中设定的几家人都住在一个叫做SKY的城堡,那是韩国最上流的人,如大医院的教授、政府人员等才能居住的,普通人即便再有钱,达不到一定的地位,也无法居住。而SKY,是韩国最好的三所大学的总称,相当于美国的常春藤。
这部剧可探讨的点特别多。
从电视剧本身的角度来说,对国产剧启发意义简直太大了:女性为主、而且是中年女性为主的剧还可以拍什么?全员演技炸裂是什么感受?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悬念要怎么设置?
从这部剧的主题来说,可以讨论欲望与虚荣,可以讨论人性与选择,可以讨论教育与高考、父母与子女的矛盾冲突……
这是我最希望国内翻拍的一部韩剧,可惜各方面难度实在太大了。
在这部剧所有可探讨的主题中,最戳人的,一定是教育与高考。
因为这几乎是所有家庭都要面对的,也是东亚各国的家庭都普遍重视的;而考试,也是几乎每个人一生之中都要面对的。
住在天空之城的几个家庭,为了能保留居住权,都力求让下一代“子承父业”。
核心是韩书珍一家。丈夫姜教授自小在母亲的督促下,每次考试都满分,高考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首尔医科大学,毕业后继承了父亲的衣钵,成为株南大学医院的教授,妻子韩书珍高贵又能干,大女儿是个学霸,只有小女儿似乎不太懂事,不过整体看上去风光无限。
可实际上,韩书珍并不是像大家以为的那样出身名门,她是卖牛血的醉汉的女儿。也因为自己卑微的出身,她对女儿寄予了更高的期待,她答应婆婆,绝对会将大女儿姜艺瑞送入首尔医科大学,完成婆婆三代医生家门的理想。
可是,城堡中第一个考进首尔医科大学的英才,是什么样的结局呢?
是家破人亡。
和天生好强热爱学习的姜艺瑞不同,英才不爱学习。是妈妈花费天价请来高考协调员,不惜一切代价地让他拼命学习学习学习……在这种变态的学习过程中,在老师的诱导下,他恨透了父母,决定要报复他们:在自己考上大学、让父母最开心的那一刻,给他们致命一击。
为什么在知道原来儿子如此痛恨自己的时候,英才妈妈会绝望到自杀?
因为十几年来,她把所有的心血全都倾注到了儿子身上,儿子是她的一切,是现在值得炫耀的资本、是未来安享晚年的希望,失去了儿子,她的人生就只剩下空壳。
在这个故事里,担任家庭主妇、为了子女的教育问题全力以赴的女人们本名叫什么似乎都不重要,所有人、包括她们彼此之间的称呼都是“xx妈妈”,甚至有的时候,男人们都要被称为“xx爸爸”。
大人们在自己的世界受挫时,孩子就是他们的救命稻草。
在职场里我败给你又怎样,在学校里我女儿考了第一哟,比你儿子强!
他们本人的人生并非不厉害不精彩,可他们依然要在子女的身上寄托一切。
城堡中的车教授一家,车教授本人是洗衣店老板的儿子,全靠自己努力学习才成为检察官,娶到了身份高贵的妻子。可他距离梦寐以求的金字塔顶端始终差着那么一步,所以他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三个孩子身上。
考上哈佛大学的大女儿希瑞原本是车教授最引以为傲的,岂料希瑞根本从未考上过哈佛、只是怕父亲失望才编造了谎言。
她哭着对父亲说:是你让我觉得学习好的孩子,才是你的孩子。
发现被女儿欺骗的希瑞妈妈,也曾和英才妈妈一样痛苦绝望。她美丽高贵、博士毕业,却为了三个孩子在家做全职主妇,被迫把孩子当做自己全部的梦想。
幸好,她及时醒悟,带着孩子们开始反抗父亲的暴政。
窗户纸一旦捅破,希瑞似乎变得无所畏惧,豁出去反抗父亲、为自己而活又能怎样呢?
于是希瑞成为全剧大概活得最洒脱的孩子。
她质问父亲:给钱花的就是父母吗?
爸爸都没能爬上的金字塔,凭什么要求我们爬上去?
人人都想爬上去的金字塔顶端真的好吗?
剧中除了设定完美到不接地气的黄宇宙一家之外,最和谐的,大概要数一家三口看上去都很蠢的禹教授夫妻和他们的宝贝儿子秀韩了。
在医院里,禹教授是姜教授的下级,在城堡里,秀韩妈妈是韩书珍的应声虫,在学校里,秀韩是姜教授小女儿姜艺彬的跟班。
其实他们自己对于追求人上人的生活并无发自内心的动力,更多情况下仿佛在随大流,觉得好像应该怎样做,觉得别人都这样,那我是不是也应该这样。
可别人毕竟是别人,人类最大的痛苦,往往都是源于和别人攀比。当姜艺彬的成绩也上升了、剩秀韩一个人做差生时,秀韩妈妈急了,于是秀韩离家出走了。
是孩子自己不想学习好吗?
不,他已经很努力了啊。
可他的资质摆在那里,学霸不是人人都能当的。
做平凡但快乐的自己不好吗?
秀韩妈妈从车教授那里学来了“金字塔理论”,回来对秀韩循循善诱,谁知却被秀韩一语道破:其实最舒服的位置,是金字塔中间。
就像在这个城堡里,秀韩一家,比上不足,可是比起无法住进城堡的绝大多数人,已经十分优越。
学习不好又怎样?未来即便秀韩不能继承父亲的事业、不得不搬出城堡,可是以他的诚恳忠厚,难道就一定无法过好这一生吗?
学习好又怎样?正如希瑞质问父亲的:考上哈佛那样的名校就能一帆风顺吗?
学历和事业都光鲜亮丽的车教授,在黄宇宙蒙冤入狱时、作为邻居不仅不帮忙,还让身为宇宙好友的儿子们趁机提高成绩赶上宇宙,连儿子都瞧不起他,说他还不如幼儿园小孩。
当他说女儿是失败的作品时,却反被女儿怼到无话可说:你才是失败的作品!
在他依然喋喋不休讲述教育理论的时候,妻儿合力把他扔出了家门。
一度春风得意大半生的姜教授,在母亲的教导和帮助下,一心往上爬,为了讨好院长,错过了抢救慧娜的机会、又错过追悼慧娜的机会,等他得知慧娜是自己的女儿时,一切都已经迟了。
他再也无法回去当医生,只能在母亲面前痛哭:是你把我害成这样的!
考试好又怎样?事业成功又如何?
高考只考书本上的知识,却从不会考做人的道理。
他从小到大,每次考试都满分,可面临人生中一场又一场没有试卷的考试,他却不会应答。
年近半百的时候他才突然发现自己竟然不知道该如何生活,是个高分低能的巨婴。
害他的是母亲吗?
是母亲错误的教育理念。
人生有太多种可能,高考并不是赢得幸福的保证,很多父母连这样最简单的道理都没搞明白,就急于将子女的未来与高考彻底捆绑在一起,强行灌输他们的思想。
对父母而言,子女究竟意味着什么?
血脉的延续?希望的寄托?附属的人格?
不,他们都是有着自己的思想和灵魂的独立个体。他们会受父母影响,但也会独立思考和决断,尤其是随着他们逐渐长大。
在帮忙寻找秀韩的过程中,宇宙爸爸曾说,“孩子是这世上让我们无法随心所欲的存在”。
车教授妻子向车教授提出离婚时提出的要求是,“把孩子们当作跟你一样的人格来尊重他们”。
黄宇宙一家的成功之处,正在于从父母到儿子,他们的成长过程都从未受到过来自父母的干扰。被“放养”的他们,反而长得比其他人更好。
太多的父母,以为自己给予了子女生命,就可以左右他们的人生。
他们自以为是为了孩子好,却从不在意孩子的真实想法。他们总觉得孩子现在还小,等他们长大了,自然会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
那孩子究竟要长到多大,才是父母眼中大到可以自己做决定的年纪呢?
只怕在父母眼里,子女永远都是长不大的孩子。
可是,儿孙自有儿孙福,父母总是要撒手的。
正如活了半辈子才终于活明白的姜教授,对妻子所说的:艺瑞的人生,不是你的人生。
也正如他对母亲所说的:我就不能只是你的儿子吗?
电视剧的结尾,就像开头一样,有人搬出城堡、有人搬进城堡,故事中讲到的这几户人家醒悟了,可还有更多的家庭,在执迷不悟地为踏过高考的独木桥而拼命。社会的整体现状是不可能因为一部剧而改变的, 只是,希望这部剧,能给家长们更多的启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