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附加20分是什么意思(报考上下浮动20分什么意思)

试卷附加20分是什么意思(报考上下浮动20分什么意思)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4-08-02 04:18:26

全网都在讨论今年高考数学难,让这届考生及其老师家长感到痛心、惋惜甚至愤怒。个人也看了全国卷的试题,凭借几年前孩子上高中时对数学试题的浅薄认识,感觉确实变化明显。也看到一位高三的数学老师在发帖中,说出了自已和学生三年来的辛苦,没有得到该有的回报,也许大家习惯了高考应试套路化的训练,也适应了付出辛苦就能得到相应回报的思维,希望考题不要太难区分度也不要太大,这样大多数考生都能获得较高的分数,考生老师家长都皆大欢喜。

也许今日高考试题的变化,在去年国家严厉整顿校外学科辅导班的力度,学区及学区房的政策,以及有几个普通高校和职业技术学院合并创建应用技术大学,就已经成为必然了!

高考命题是非常严肃的国家大事,这种命题变化绝不是命题组轻率地能决定的,这是国家未来几十年发展方向的需要。这就让中年人想起八十年代中学数理化试题中的附加题。

个人只是赶上了考试有附加题的最后那几年,等到高考正式考试的时候政策变了,就不再有数理化的附加题了。八十年代的中学数理化考试,无论是区域校际联考还是平时心期中期末试卷中一般都会出现附加题。但在考试之前,老师会告诉学生当次考试是否有附加题。平时期中期末数理化试券是否有附加题,全凭学科老师的心情而定或学校的要求。试卷一般都是百分制,附加题一般是20分的题,极少的情况也出现过二选一,10分的情况比较少。附加题的知识范围一般不超出课本要求,但是其解题思维和需要的技巧远远超出课本。

个人也曾是中考附加题的受益者,那年中考的数学试卷有一道20分的附加题,据老师说市区学校做对的人有五个,那次运气好自己也做对了,数学差三分满分。百分制的试卷再多出20分,和平时成绩好的几个同学比,一下子就拉开了距离。个人对数学的兴趣也是那时养成的,可惜对物理化学兴趣一般,成绩也一直马马虎虎。

那时候中学的学霸,不仅数理化成绩要好,更要能挑战难题,不能解难题的高分学霸,不是真正的学霸,这一点在数学科尤为明显。说白了,那时候数理化试卷中的附加题就是给喜欢挑战数理化难题的极个别学生准备的,和同年级绝大多数人无关。每次考试的附加题也不是都有人能做出来,考试过后老师评卷也不一定在课堂上讲,但喜欢挑战的那几个人一定不会放过,都会做多次尝试,这几个人都是独狼性格或偏执狂(这是做科研要具备的特点),不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不会去问老师,在老师的提示或指导下做出来,那是很没面子的事;更有甚者,能把老师做不出来的难题做出来,那才是最高光的挑战!

那是比较流行的一本杂志叫《中学生数理化》,32开的小本月刊,封面一般都是国内理工科的著名教授。说是流行,其实订阅人并不多,学校一般会给数理化教研组订,也不是给每个老师都订一本,但是那极少数喜欢挑战数理化难题的学生会自己订,每期的数理化模拟试卷中都有附加题。

记得当年高二有次期中物理考试有附加题,考试期间全年级没有一个人做对,老师评卷也没有讲解那道附加题。这下把同班的物理牛人折磨了好几天,所有的课堂时间都用来琢磨那道附加题,被语文老师当堂发现说了一次,隔天又被化学老师发现说了一次,化学老师把情况给物理老师说了,他被物理老师叫到办公室,把谜底给他亮出来,此人再不琢磨那道附加题,安心上课了!此人后来被保送去了国内物理系最牛的大学。

附加题也不过是时代的产物,那时的国家发展口号是向科学进军建设四个现代化。最初缘于国家高等教育资源有限,只能选拔少数人进入高校,另外也是响应向科技进军的国家号召,后来消失的主要原因是国家对高等教育的资源逐年加大,越来越多的人可以进入高校接受教育。附加题的出现只是在整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初就没有了。

三十年后的今天,国家的四个现代化基本实现,科技发展转移科技创新,有了更高的目标,那高考试题发生变化就是很自然的事了!这种变化不仅仅是数学,今年的语文作文题也有明显变化,个人看看题目,真不知怎么写!

高考数理化试卷中明确告知老师学生是否有附加题,一方面有利于选出数理化有天赋的极少数人,他们有挑战科学难题的品质,毕竞探索科技前沿不是人海战术就能获得进步和突破;另一方面也让老师家长和绝大多数考生明白,对数理化没有一定的天赋和浓厚的兴趣甚至偏执,学好基础多多刷题,得到符合自能力的成绩就可以了,正确评价自己的数理化能力和天赋,免得把全部同龄人都卷入挑战试题难度的持久战中,那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是非常痛苦且没有结果的,更没有必要。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