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500字的阅读理解,三个错别字,一个多余的标点符号,看得人触目惊心。这不是第一次,试卷中,甚至在课本中,错别字赫然在目,向学生们耀武扬威着。
老师为何选择视而不见?这不是误人子弟吗?他们还在小学阶段,认字的关键时期,连这样的错误都不纠正,无法想象,无法接受。语文老师,你是教什么的?
为何没有同学提出来,班上有好多语文高手,考满分司空见惯,他们不可能发现不了错别字,为何不提出来?为何选择沉默?
左思右想,我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是家长左右了孩子的思想,家长发现了错别字,处理的方式是:让孩子找出来,然后告诉孩子要有质疑精神,千万别迷信权威。然后呢?没有然后了。家长,只是如此而已。
正所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家长不想得罪老师,早已学会了默默接受。上行下效,孩子也跟着学会了接受,对之熟视无睹,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读好自己的书是关键,这成为了他们的人生信条。
我们的孩子变得自私自利,没有了正义感,不愿意担当,不关心集体,不关心他人,长大了成为一个个精致的得已主义者。
当然问题还是要从根源上解决,校稿工作一定要严谨,这可关系着孩子的未来,不可不察。
,众人拾柴火焰高,家长们,行动起来吧,没人可以独善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