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在网上看过一则帖子。
男孩拿着一份49分的试卷找妈妈签名。
此时摸着麻将的妈妈瞟了一眼,不顾众人在场就扯开嗓子大骂:
“你是猪吗?每次考这么点分?我和你爸怎么生出你这么个蠢蛋?这名我不签,谁爱签谁签!”
每一个字,都像一块坚硬的黑铁,烙得他心里生疼。
那以后,男孩成绩越来越差,在父母面前也越来越沉默。
就连在学校被同学霸凌,也不曾向父母吐露,只是在互联网上发泄情绪。
“一旦我犯错,他们就用放大镜指责我、辱骂我。
好像在他们心中,我就是个一无是处的垃圾!
小到吃饭不小心摔了个碗,大到考试不及格,这些都是他们欺负我的理由。
我真正的霸凌者,不是同学,而是我的父母!”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男孩是有多么无助又多么难受才会写出这样的话。
但有些父母在面对孩子不如意的成绩时却会选择心平气和的引导,随时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
比如心理学家贺岭峰。
有一回,他女儿数学考了59分。
不敢把成绩单拿给妈妈看,就用手捂着成绩,要他帮忙签字。
看到试卷上鲜红的59分时,他虽然心里一沉,但还是努力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跟女儿分析道:
“考试分为两种:一种是选拔性测试,另一种是诊断测试。
你看,你们班那么多人考100分,意味着他们没必要参加这次考试,因为他们没诊断出任何问题。
而你诊断出了41分的问题,把这些问题找出、改正,你就是这次考试最大的受益者。”
没有动怒也没有责骂,一番话却深入浅出,让人听得豁然开朗。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当然,作为家长很在意成绩,这是正常的,但作为家长,也应时刻要记住一点:
平时的考试只是用来发现问题的。
最重要的还是及时帮助孩子分析失误、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使孩子成长起来。
因此,无论你的孩子成绩好与坏,都请先不要责怪他,而是用心引导。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一、高效陪伴
1.走进孩子的内心
与孩子相处时,不看手机,不玩游戏,不刷视频,尽量关掉你的手机,全身心的和孩子一起开心的玩耍,一起学习。
2.成为孩子的朋友
与孩子沟通时,尽量不要以家长的姿态对孩子说教,也不要以成人的思维去干扰孩子,而是跟着孩子的思维,陪同或参与孩子正在做的事情。
3.允许孩子犯错。
允许孩子犯错,但是过后要与孩子分享沟通他范了什么错?为什么这么做?今后又该如何避免?在这个过程中将正确的价值观传递给孩子。
陪伴是相互信赖产生的方式,高效的陪伴才能真正让双方产生感情的交流。夫妻间如此,亲子间亦是如此。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二、立规矩,并严格执行
高考状元杨晨煜的妈妈在谈到教育孩子的经验时,这样说道:
“一定要在孩子没有自主思考能力的时候,督促他养成好习惯。
这个过程很痛苦,你得时时刻刻监督着他,留意着他。
等他定型之后,后面的路自然就好走了。”
让规矩来约束孩子,用习惯来塑造孩子,让成就感推动孩子,而不是父母24小时的监视。
立好规矩可以参考以下几方面:
1.培养专注力。
这个规则制定简单,但是执行很困难。
可以从孩子喜欢干的事情做起,比如看动画片,看的时候不能干其它的事情,只能好好看电视。后面可以慢慢的从看书、练字、画画等爪起,持续的时间从15分钟开始,慢慢的变长,提升他坚持认真干一件事情的能力。
2.养成看书的习惯。
在低年级的时候,能够要求每天看半小时的课外书,一开始无论什么书都可以,后面慢慢的对看的书有要求,漫画书之类的就不要看了。
3.鼓励孩子自己查资料。
可以用手机或者电脑找答案,也可以从看过的书或是学习过的资料里找答案。
4.培养一个爱好。
运动方面、音乐方面、科学方面、画画方面还是手工方面等都可以,只要孩子有兴趣的又或是能释放自己情绪和压力的。
5.控制打游戏的时间。
游戏允许孩子打,但要控制时间。
如果不打游戏,孩子可能与其他孩子之间没有共同语言。如果孩子能够养成很好的规则习惯,打游戏的时间其实是可以控制的。
6.养成经常写日记的习惯。
林清玄讲过,他小学开始每天写500字,中学写1000字,高中写2000字,大学写3000字,他一直坚持下来,现在已经出了131本书。
所以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也是一种锻炼。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不管怎样,孩子,乾坤未定之前,人人皆是黑马,一切都还有峰回路转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