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铁站一小女孩穿着拖鞋徘徊,被民警发现后爆出她正和母亲因为考试成绩吵架,离家出走。围观网友纷纷议论起家长教育方式的合理性,她的成绩——96分,真的是“学渣”吗?
北京地铁站,小女孩穿着拖鞋徘徊的画面,让人又爱又恨。不急着同情她,先来听听她和母亲的对话:母亲因为考试问题责备她,小女孩却因为这事儿选择了离家出走。这是一场家庭教育与孩子成长的“对抗赛”,考核双方的耐心和智慧,甚至是人性。
网友们的点评炸开了锅:有人觉得母亲望子成龙无可厚非,有人却质疑用评分定义孩子是不是过于严重?
母亲责备孩子成绩不够好,实际上这可能是许多家长的通病。中国家长们想要自己的孩子成材,这出发点再对不过了。然而,测评的标准实在是有点尴尬。小姑娘考了96分,按照大部分人的标准,这完全可以算是优等生了。咱们不禁要问,那些整天补习、排名靠后的孩子,该怎么办?
家长们,为了自己没能完成的梦想,把孩子搞得压力山大。有些人说:“我们都很优秀,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不行?”这其实就是典型的投射心理吧,把自己没做到的事转嫁到下一代的身上,以为“下一代”就是自己的救赎。为何不退一步,先审视一下自己,再看看孩子需要什么?
这让我想起一个故事:老王的儿子小明在学校里成绩平平,老王天天骂他“没出息”,小明一天跑到一家动物园,小明因为想模仿老虎,结果差点被真老虎吓个半死。老王去接孩子时,训斥他“为什么这么不听话?”小明大哭,“我只是不想配不上你的期望。”老王瞬间哑了火。
教育孩子,不是一厢情愿的事。教育是一门艺术,而不是简单的分数驱动。不少专家建议,陪孩子们度过成长难关,比单纯盯着成绩更重要。如果父母都无法做到的事情,凭什么要求孩子们能做到得更好?更何况许多素质养不长。
孩子需要的是爱,而不是无形的枷锁。家庭教育的本质,是让孩子在一个健康、温暖的环境中成长,而不是在狂风暴雨中求存。对于小女孩来说,96分也许是她的天花板,母亲责备她,是不是对她潜在的能力估计过高?
这段不愉快的经历,对她造成了精神创伤。我们都知道,人生九九八十一难,何必为了一个小小的考试成绩苦大仇深?高压教育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倒不如给孩子一点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探索、成长。
至于这位家长,或许真的需要反省:弥补自己遗憾的人生,真的需要建立在孩子的痛苦之上吗?咱们总说“望子成龙”,但忘了龙也有龙的自由,束缚得太紧,龙也未必能飞得高。
教育的方法有很多种,有时候,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温柔的转变,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更需要耐心与智慧。你可以望子成龙,但请不要忘了最重要的是“爱”。
那么最后小编想问:你们家长们为了梦想,是否曾问过孩子的感受?对那些考试成绩无法满足期待的孩子,大家怎么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