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一百分的孩子撕试卷高人气(考100分女孩高兴把试卷撕了)

考一百分的孩子撕试卷高人气(考100分女孩高兴把试卷撕了)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4-08-01 18:11:16

本 文 约 3600 字

阅 读 需 要

9 min


一个有雅量真诚为别人鼓掌的孩子,内心该是怎样的笃定与美好?

男孩考满分,全班同学欢呼,康辉在央视点赞

不久前,央视主持人康辉当着全国观众的面,在《新闻联播》上提到了一段视频。那就是浙江丽水的一个小学生考了100分,全班同学为他欢呼的片段。老师录下来后发到网上,没想到成了火爆全网的暖心帖。

从视频中看到,当老师宣布这位吴同学考了满分后,全班同学欢呼的尖叫声四起,他身边的几个同学起身为他鼓掌。吴同学兴奋地走出了舞步,像去领奖般光荣地领回了试卷。坐在最后排的男生还给了他一个结实的熊抱。太暖了!

康辉称赞:“当老师宣布一名小学生考试得了100分时,全班同学都鼓掌欢呼,还有同学送上拥抱表示祝贺,这现场很有颁奖典礼的感觉了。为他人的精彩而由衷开心,这些可爱的孩子,也值得我们送上掌声。”

打动我们的不只是那个通过不懈努力考得100分的孩子,还有那些肯为同学的优秀而鼓掌的孩子们。他们的鼓掌行为,更是难能可贵。就像网友们说的:

“真心为100分的同学鼓掌拥抱,好可爱!”

“不知道为啥看哭了!”

“真好!为别人的精彩鼓掌,也是一种礼貌啊!”

“承认别人的优秀这件事,希望每个人都学会。”

“为别人的成功欢呼,也是必修课呢!”

是的,为别人的精彩而衷心鼓掌的行为,同样值得获得敬佩和赞许的掌声。

因为,为别人的精彩鼓掌,是一种礼貌,是一种修养,是一种能力,是人生的一堂必修课。为他人鼓掌,既是对他人的肯定和欣赏,同样也是对自身的自信和激励。

为别人的精彩鼓掌,是一种气度和自信

老子在《道德经》里有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就是说能了解并理解别人叫智慧,能了解并认识自己叫聪明。

一个为别人的精彩鼓掌的人,是心胸宽广的,是谦虚的,是智慧的。把掌声送给他人,是对别人的闪光点的肯定,并不会因此抬高别人而贬低了自己。相反,这更是一种气度和自信。

在《让小学生保持阳光心态的100个故事》中,有一个为别人鼓掌的故事。一家知名公司通过电视台节目招聘一名谈判代表。由于待遇丰厚,应聘者无数。最终三人进入决赛。三人都很优秀,通过各种比拼,现场观众分别给出了30%、40%、40%的支持率。没想到,最终的获胜者却是支持率仅为30%的人。

企业代表这样解释:“这三名应聘者都非常出色,很难分出谁的能力更强。我们最终选择了支持率最低者,是因为他有一点是另外两名应聘者所不具备的。那就是在整个比赛过程中,他总会适时地为对手鼓掌。一个懂得用掌声表达对对手尊重,并表现自己风度的人,是谈判桌上最关键的素养······”

其实,为别人的优秀和精彩鼓掌,何止是谈判桌上的素养?更是日常生活中人际交往的优良法宝。是人人都需要拥有的一种能力和个人魅力。

为别人的精彩鼓掌,并不会因此而遮挡了自身的光芒。相反,它就像太阳,温暖了别人,也让别人看到了自己。

为什么很多人做不到为别人的精彩鼓掌?

现实生活中,不管孩子还是成人,有不少人是做不到真心诚意地为别人鼓掌的。非但不鼓掌,说不定还想把人拖下水。今年高考就出现了这样的事。

平顶山有名高考女生,由于考场中自己发挥失常,结果心态崩溃,起身撕掉了两名考生的答题卡。自己没考好,也不让别人考好。好在监考老师及时制止了她的行为,并为那两名考生延时补填答题卡。最终高考结果出来了,这名肇事女生全科被判零分。她害人却害了自己。

为什么很多人做不到为别人的精彩鼓掌?其实就是见不得别人好。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知乎上有个直击灵魂的拷问:见不得别人好,是什么心态?比如:

你居然考了90 !我都才85而已!

你的社会实践报告拿了奖?我看和我写的也差不多嘛!

你作业写好了没?没写好我也就放心了。

跟帖者不少,有些人也说出了自己有过类似的心理。看来这是一种挺普遍的心理现象。那为什么会这样呢?社会心理学家Leon Festinger 给出了解释:

“这主要是由于人们天性爱比较造成的。人们通过和他人进行比较,来判定自己的实力和价值。”

因为爱比较。会潜意识里,拿别人和自己比。一比较,别人优秀光芒万丈,自己就暗淡无光了。把自己比下去,就恼羞成怒,产生挫败感。哪还有心情和心胸为别人点赞?从而导致了嫉妒。

《心理学大词典》中对嫉妒的定义是这样的:

“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的情绪状态。”

这是一种不健康的情绪。爱比较会被嫉妒心理控制,会给自己带来伤害。一个人心怀嫉妒,就会失去快乐。嫉妒过度会心生怨恨,产生打击报复、使绊子等行为,可能会使当事人失去道德底线,甚至碰触法律底线。于是更加自卑,怨天尤人。自己不优秀,却怪别人太优秀。就像三国名将周瑜,己不如人却怪上天不公“既生瑜,何生亮。”

如果没有宽广的健康心态,是不可能正确看待别人的能力,并为他人的精彩鼓掌的。比较是人的本能,嫉妒则是心灵的毒草。看到别人的精彩或成功,羡慕却不嫉妒,这种品质才是值得赞赏的。看到别人的精彩或成功,鼓掌,也为自己鼓劲,才是强者该有的品质。

父母怎样培养孩子为别人的精彩鼓掌的超能力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从小注重培养孩子为别人的优秀而鼓掌的品质和能力。做到羡慕,却不嫉妒恨。你优秀,我鼓掌。你的长处,我愿学习。

让孩子认清妒忌的危害,教孩子克服妒忌心理

家长可以通过谈心、讲名人故事、讲新闻案例等多种途径,让孩子意识到嫉妒心理的危害,不能任由嫉妒心理疯长作祟。

如何教孩子克服嫉妒心理。心理科医生李勇给出了两个方面的建议:

一是从心理的角度追根溯源,分析自己的妒忌心理是否跟小时候的某种行为模式、思维模式有关联?一般妒忌心强的,在家庭中受过兄弟姐妹间的“同胞竞争”。对此及时给予心理干预。

二是从自己的行动或行为上做出一些改变,比如让自己变得更加上进,有自己的目标和追求,更加优秀。

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建立新型“友敌关系”

那天接孩子时,听到一个女生幸灾乐祸地对妈妈说:“今天我同桌被老师批评了,我太高兴了!”妈妈问人家挨批你乐啥?女孩说:“谁让他平时总比我表现好呢?”妈妈当即严厉地批评:“你这种心理不对!跟同学可以有竞争,但对事不对人。可以竞争学习,但不能敌对同学!”

这位妈妈很明智!她这是让孩子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教孩子建立新型“友敌关系”。

研究表明当我们进入青春期后,纯粹的友谊和敌意都会消失,而一种新型关系代替了它们的存在,即“友敌关系”。通俗讲就是一种友好的竞争关系。而孩子间的同学关系就非常贴合“友敌关系”。

在“友敌关系”中,会存在嫉妒的情绪。我们要提醒孩子公平、光明正大地跟同学竞争,合理控制自己的敌对情绪。保持良性竞争和友好相处。做到相互鼓励,一同进步。

客观看待别人的评价,给别人客观的评价

有些孩子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自老师或同伴的,总是活在别人的评价里。喜欢别人赞美,受不了别人说不好。要告诉孩子客观看待别人的评价,对自己有个真实的了解。

同时也给别人客观的评价。别人优秀就是优秀,大方地承认别人比自己优秀的地方,并虚心讨教和学习。友好地为别人鼓掌,拿出自己的气度来。

克服自私和自满心理,保持“空杯心态”

常言道“心底无私天地宽。”一个人心里不只有自己,容得下别人时,才会接纳别人,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小圈子。

同时要戒除自满心理,保持空怀心态。就是说要经常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空着的杯子”,而不是骄傲自满。

不肯为别人鼓掌的人,有一种就是不屑于鼓掌,认为别人不如自己,不服气。这种人特别需要空杯心理。

不要觉得自己已经很了不起了,看不上别人。要放空自己的内心,放空以前的成绩和成就。以空杯心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给予肯定并谦虚向别人学习,才能取得更大进步。

教孩子懂得“感情移入”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感情移入”,也就是将心比心的意思。当我们看到别人的优秀而产生嫉妒心理吝于鼓掌时,不妨扪心自问“假如我是对方,又该希望如何呢?”

一个懂得将心比心,有同理心,善于“感情移入”的孩子,是有共情力的。“感情移入”是一种换位思考,是一种自我说服和安抚,也是一种为他人着想的能力。

为别人的精彩鼓掌,也是孩子的成长必修课。一个有雅量真诚为别人鼓掌的孩子,内心该是怎样的笃定与美好?

肯为别人的精彩鼓掌,其实恰恰是自己自信的表现。而撒弥儿·詹森说:“自信是成就大事最重要的条件。”

肯为别人的优秀鼓掌的人,也是深刻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平心静气地接纳了自己的平凡,同时也为自己找到了努力的目标和榜样。这样的人,今天他为别人鼓掌,明天收获别人的掌声。请教孩子做一个这样的人:悦纳自己,欣赏他人。

-END-
文 | 胡蝶

责编 | 邓茜

实习编辑 | 哥舒

版权声明

本文系“读者·新语文”独家稿件,版权及解释权归“读者·新语文”所有。

个人或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本授权只针对“读者·新语文”原创文字内容。涉及非原创内容、图片、音视频等第三方合法权利的授权,请自行联系相关权利方单独授权。

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