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题卡分离试卷图片(三年级带有答题卡的试卷可打印)

三年级题卡分离试卷图片(三年级带有答题卡的试卷可打印)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4-08-01 11:35:42

类型一有关混合物的工艺流程

1.某废酸液主要含H2SO4和FeSO4,研究人员利用CaCO3消耗部分酸,再加入廉价的电石渣(主要成分为CaO),通过一系列操作可得到磁性铁,成本较低且有利于保护环境。工艺流程如下:

(1)该废酸液的pH______7(填“<”或“>”)。操作Ⅰ的名称为___________。

(2)电石渣转化为石灰乳的过程会_____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3)“沉铁”过程中,溶液中的FeSO4和石灰乳中的Ca(OH)2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的产物是_______和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磁性铁是铁的一种氧化物,且为磁铁矿的主要成分,其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5)研究发现,“沉铁”后,溶液的pH对磁性铁产率的影响如下表。欲获得高的产率,最适宜的pH为______。pH较低时产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溶液的pH

6.0

6.5

7.0

7.5

8.0

9.0

产物颜色

黄褐色

黄褐色

较黑

很黑

很黑

灰黑色

产率(%)

43.9

50.6

86.2

930

92.3

91.6

1【答案】(1)< ;过滤;(2)放出;(3) CaSO4;Fe(OH)2 ;(4)Fe3O4 ;(5)7.5;pH较低时,磁性铁会与酸反应被消耗,产率较低

【解析】(1)该废酸液含有硫酸,所以pH<7;操作Ⅰ将溶液和滤渣分离开,故操作Ⅰ为过滤。(2)电石渣中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钙,转化为石灰乳的过程为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过程放出热量。(3)“沉铁”过程中,溶液中的FeSO4和石灰乳中的Ca(OH)2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的产物为硫酸钙和氢氧化亚铁,故填CaSO4、Fe(OH)2。(4)磁铁矿的主要成分为四氧化三铁,故填Fe3O4。(5)从表中可以看出,pH为7.5时,产率最高,故最适pH为7.5;pH较低时产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是pH较低时,磁性铁会与酸反应被消耗,导致产率较低。

2.硫酸亚铁晶体是重要的化学试剂。传统制备方法是用铁屑与稀硫酸反应,因铁屑中含有硫、磷等杂质,与稀硫酸反应会产生刺鼻、呛人的有毒气体。某科技小组改用铁屑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制备硫酸亚铁晶体,流程如下:

(1)步骤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操作Ⅰ的名称是_______。步骤②涉及到蒸发,蒸发时必需的仪器有铁架台(含铁圈)、酒精灯、玻璃棒、_______。

(3)用硫酸铜溶液代替稀硫酸制备硫酸亚铁晶体,优点是________。

2【答案】(1);(2)过滤 ;蒸发皿;(3)不产生有毒气体,安全环保

【解析】(1)铁和硫酸铜反应会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方程式为;(2)经过操作一后得到溶液和固体,分离液体和固体的操作是过滤,故填:过滤;蒸发中除用铁架台、酒精灯、玻璃棒,还需要蒸发皿,故填:蒸发皿;(3)从题目中可了解到“铁屑中含有硫、磷等杂质,与稀硫酸反应会产生刺鼻、呛人的有毒气体”,而使用硫酸铜时,硫酸铜不与硫或磷反应,因此不会有有毒气体产生,安全环保,故填:不产生有毒气体,安全环保;答案为:;过滤;蒸发皿;不产生有毒气体,安全环保。

3.孔雀石的主要成分是CuCO3·Cu(OH)2及少量不溶性杂质(杂质不与酸反应),某同学按下列实验步骤制取了少量氧化铜。

(1)白色沉淀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写出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蓝色沉淀受热分解生成另一种氧化物的化学式是_ ____。

(4)若向溶液A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其过程中溶质种数会发生变化,最多时可达____种。

3【答案】(1) CaCO3;(2), 2NaOH H2SO4=Na2SO4 2H2O ;(3)H2O ;(4)3

【解析】CuCO3·Cu(OH)2与过量稀硫酸反应方程式为

,因此气体是CO2,溶液A的溶质是CuSO4和H2SO4;(1)CO2遇澄清石灰水生成H2O和CaCO3,故白色沉淀是CaCO3;(2)溶液A的溶质是CuSO4和H2SO4,CuSO4与NaOH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反应方程式为;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 H2SO4=Na2SO4 2H2O;(3)经过③反应后,生成的蓝色沉淀是Cu(OH)2,Cu(OH)2加热会产生两种氧化物CuO和H2O,故填H2O;(4)因①的操作加入了过量的稀硫酸,因此溶液A中有两种溶质CuSO4和H2SO4;在滴加NaOH很少时,H2SO4未反应完,此时溶质有CuSO4、Na2SO4和H2SO4,溶质为3种;当H2SO4反应完全至生成蓝色沉淀最多之前,溶液中只有Na2SO4和CuSO4,溶质只有2种;当NaOH滴加生成沉淀最多时,溶液中只有1种溶质Na2SO4;当NaOH过量时,溶液中有2种溶质Na2SO4和NaOH;综上所述,向A中加入NaOH溶液,其溶质最多时可达3种,故填3。

4.某工厂生产硼砂产生的固体废料,主要含有MgCO3、CaCO3、SiO2、Al2O3和Fe2O3等,其中MgCO3质量分数为63%。回收镁的工艺流程如下:

(1)“酸浸”时MgCO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调pH”前滤液I的pH________7(填“>”或“<”)。

(3)滤液Ⅲ中可回收的主要物质________(填化学式)。

(4)已知固体废料质量为m,理论上可生产Mg(OH)2的质量为______。

(5)某BaCO3中混有SiO2杂质,简述提纯该BaCO3的实验操作:___________。

5【答案】(1);(2) < ;(3) ;(4);(5)向样品中加入适量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过滤除去固体杂质SiO2,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碳酸钠溶液至刚好不再产生沉淀,过滤,洗涤固体,烘干,得到碳酸钡固体

【解析】(1)“酸浸”时MgCO3和硫酸发生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2)“调pH”前滤液I是酸浸之后产生的,会有硫酸,所以pH<7;(3)酸浸之后,滤液I中的溶质有硫酸、硫酸镁、硫酸铝和硫酸铁,硫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水和硫酸钠;硫酸铝和硫酸铁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氢氧化铝沉淀、氢氧化铁沉淀和硫酸钠;然后是硫酸镁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钠,所以滤液Ⅲ中可回收的主要物质是硫酸钠,其化学式为;(4)固体废料中MgCO3质量分数为6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碳酸镁中的镁元素全部转化为Mg(OH)2;设可生产Mg(OH)2的质量为x,则:

,解得;

(5)从流程图中知道,SiO2不能和酸反应,BaCO3中和硫酸会产生难溶于酸的硫酸钡,BaCO3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所以用盐酸进行反应。提纯该BaCO3的实验操作:向样品中加入适量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过滤除去固体杂质SiO2,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碳酸钠溶液至刚好不再产生沉淀,过滤,洗涤固体,烘干,得到碳酸钡固体。

5.菱镁矿中主要含MgCO3、FeCO3和SiO2。以菱镁矿为原料制取镁的工艺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菱镁矿属于________(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流程中滤渣a主要成分是_________。

(3)写出菱镁矿中MgCO3与稀HC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4)溶液b→溶液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补充完方程式)_________。

(5)溶液c调pH使Fe2 完全沉淀为Fe(OH)3从而与Mg2 分离,则调pH的范围应为2.8-__。

已知:物质沉淀的pH见下表:

物质

Mg(OH)2

Fe(OH)3

开始沉淀的pH

8.9

1.5

完全沉淀的pH

10.9

2.8

(6)结合流程中的数据计算。

①菱铁矿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不考虑整个流程转化中的损失)。

②MgCl2通电制得的气体的质量____(写出计算过程)。

5【答案】(1)混合物;(2)SiO2;(3) ;(4) ;(5)8.9 ;(6)①24% ;②21.3t

【解析】(1)菱镁矿中主要含MgCO3、FeCO3和SiO2,所以菱镁矿属于混合物;(2)菱镁矿中主要含MgCO3、FeCO3都能与盐酸反应,而SiO2与稀盐酸不反应,所以流程中滤渣a主要成分是SiO2; (3)菱镁矿中MgCO3与稀HCl反应生成氯化镁、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保持不变,反应前有:4个铁原子、12个氯原子和4个氢原子;反应后有:4个铁原子、12个氯原子、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所以空格处应填写;

(5)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溶液c调pH使Fe3 完全沉淀为Fe(OH)3从而与Mg2 分离,则调pH的范围应为2.8~8.9; (6)①菱铁矿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②设制得气体的质量为x,则:

x=21.3t;答:MgCl2通电制得的气体的质量为21.3t。

6.牙膏中常用碳酸钙粉末做摩擦剂。利用石灰石(杂质不溶于水和酸)制备纯净碳酸钙的一种方法如图。

(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操作Ⅰ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该方法中,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对制备碳酸钙是否有影响?判断并简述理由___________。

(4)大气中CO2含量不断上升,会导致___________。我国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请提出一条实现“碳中和”的措施___________。

6【答案】(1)CaCO3CaO CO2↑ 过滤

(2)Na2CO3 CaCl2=CaCO3↓ 2NaCl 复分解

(3)有影响,硫酸钙微溶于水,会附着在固体表面阻止反应进行

(4)温室效应 植树造林

【解析】

(1)石灰石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固体A是氧化钙和杂质,固液分离操作是过滤,故填:CaCO3CaO CO2↑;过滤 。

(2)固体A是氧化钙和杂质,固体A加稀盐酸生成氯化钙和水,溶液B是氯化钙溶液,氯化钙和碳酸钠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溶液C是碳酸钠溶液,化学方程式Na2CO3 CaCl2=CaCO3↓ 2NaCl,该反应双交换价不变,属于复分解反应,故填:Na2CO3 CaCl2=CaCO3↓ 2NaCl;复分解反应。

(3)该方法中,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影响,硫酸钙微溶于水,会附着在固体表面阻止反应进行,故填:有影响,硫酸钙微溶于水,会附着在固体表面阻止反应进行。

(4)大气中CO2含量不断上升,会导致温室效应。我国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的措施植树造林,故填:温室效应;植树造林。

7.早在战国时期,《周礼·考工记》就记载了我国劳动人民制取KOH以漂洗丝帛的工艺。大意是:先将干燥的木头烧成灰(含K2CO3),用其灰汁浸泡丝帛,再加入石灰即可。下图为模拟该法制取KOH的工艺流程。请回答有关问题。

(1)桂林有丰富的石灰石资源,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

(2)实验室里进行操作②、操作③均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

(3)“反应池”中发生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4)“制浆”中发生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

(5)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

(6)“燃烧窑”中产生的热量可供煅烧和操作__________(填“①”、“②”或“③”)利用。

7【答案】(1)碳酸钙

(2)玻璃棒

(3)

(4)化合反应

(5)碳酸钙和水

(6)③

【解析】

(1)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2)操作②实现了固液分离,是过滤,操作③将溶液变为固体,是蒸发,过滤所需的玻璃仪器是:烧杯、漏斗、玻璃棒,蒸发所需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故操作②、操作③均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

(3)反应池”中发生主要反应为碳酸钾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制浆”中发生反应为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

(5)由图可知,碳酸钙和水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可以循环利用,;

(6)“燃烧窑”中产生的热量可供煅烧和操作③利用,操作③是蒸发,需要加热,操作①②是过滤,无需加热。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