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新高考的数学试卷里所有的大题都变难了,而且送分题也逐渐消失了?
最近,各省高三一轮复习趋近尾声,一模即将展开,我密集参加了几场新高考区的调研会,看到的模考数据和各地的教学情况也真是让人倒吸口冷气。如果你也是新高考学的同学,我强烈建议你把这条视频放进自己的收藏夹,因为接下来我会引出一些你很难看得到的数据,对比一些你或去做过但是没有认真对待过的题目,然后告诉你一些新高考改革的方向和备考误区,帮助你系统性的优化自己的提分策略。
真正看完这篇文章,你可以用更多新高考真题试卷或者模考卷交叉验证这些信息,我相信你会感谢大数据用这条篇文章拯救了你。
我们先来结合数据拆分一下你的扣分点。其实不仅是山东,启用新高考试卷之后,所有地区的数学平均分基本都下降了三四十分,那这些分究竟都扣在了哪里呢?
我综合对比了更细致的阅卷报告,发现和新高考改革前相比,这些地区的数学试卷十六道选择填空题平均下降了8到13分。
六道大题的平均分则下降了8到26分。这肯定非常符合你的直观认知啊,因为新高考试卷当中有四道选择题由单选改成了多选,很多以前你能蒙对得五分的题,现在最多只能蒙对一个选项得两分,还经常碰到错选,直接全部扣完。
而原来11、12题位置的压轴单选题,现在直接跑去了第七、第八题选择题中,中档题压缩,很多同学做完前六题可能就直接卡壳了,那对于大题就更是触目惊心了。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一种感觉,就是以前就高考的试卷,尽管压轴大题做不出来,但剩下的四道常规大题数列、解三角形、立题几何。和统计概率还都是传统题目,至少我练一下还是可以很稳的。但是你做新高考试卷的时候啊,经常就是前两道大题就开始卡壳,数列大题越来越少,看到那种很规整的等差、等比、错位相减、裂项相消,取而代之的则是各种需要复杂数据分析才能够提取出来的异形数列,立体几何的图像越来越不规整,概率统计就更不用说了啊,那难度直逼压轴。所以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就是老高考时代的数学试卷,你至少还能完完整整的做出两三道大题,可是新高考以来,大部分题目基本没有送分的概念了,以往被你视为稳操胜券的前四道常规大题,现在经常三道都算不出最终结果,你遇到过这种情况吗?
不过我相信你也注意到了另一个情况,就是除了四个板块的常规大题难度上升之外,新高考试卷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解析几何跟导数这两道压轴题的难度其实比以前是下降的,比如说啊,2023年的全国一卷,导数竟然出在了第19题,它的位置比数列都靠前,而且形式上也只是一个普通的不等式,证明本质就是函数求最值。此外呢,解析几何这道题运算量跟老高。考试来相比,下降的可不只是一星半点。比如说这个2022年的新高考,第21题,他的第二问标准答案满打满算,只有七行,而且基本不涉及太多的复杂运算,这就是新高考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送分题、压轴题,边界模糊化。
那这就造成了一个问题,就是新高考试卷当中好学生和差生的分差它越来越大了,比如说我们以前那些17、18题,大家只要认真做都能做得出来,这就形成不了区分度,但是现在它的难度上升了,潮水退去之后,你才发现是谁正在裸泳啊?
类似的逻辑在压轴题里也成立。就拿解析几何这道题目来说,以前啊,这道题属于绝对的难题,你虽然做不出来,但正常人都做不出来,能做出这道题目的人都属于清北C9候选人,属于神仙打架,跟我们想考一本211的同学基本形成不了区分度。
但是现在由于送分题、压轴题的边界模糊化,压轴题难度下降,就有一些基础不错,而且考场上有时间计算的同学可以拿到这12分。所以啊,前后夹击之下,这就产生了一个很可怕的事实,假如你的基础稳扎稳打,拥有牢固的知识体系。那么简单题变难时,对你形成不了杀伤力,反而狙杀了一些当初给你贴身肉搏的水货,压轴题变简单,对你则是绝对利好,因为当初你遥不可及的题目,现在踮脚蹦一蹦,马上就能够得到。
但如果你本来就是那个半瓶子晃荡,整天东榔头西棒槌,知识体系一盘散沙的同学,新高考改革对你和简直就是难题,不会还是不会,原来的送分题却让你原本不富裕的分数雪上加霜啊。
所以这就导出了一个最典型的学习误区,我们在做调研的时候发现,试卷上的导数和解析几何题目有一些很简单,但是学生的综合得分却很低,基本上大部分同学还是习惯性放弃。
相反啊,有些试卷上数列和概率统计的题目已经难出天际。我还看到大部分的同学在答题卡上是写了再画,图完再改,当然最后还是一分也没有啊。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老师说过,说解析几何和导数这两道大题可以直接放弃,不用花太多时间,因为考试的时候你也做不出来。这种源自老高考时代的教学理念给你心理造成了一个强大的思维定式,也就是解析几何跟导数这两道题是我做不出来的,再简单我也做不出来之间。由于这两道大题你直接主动放弃,剩下的题目再难你也要做出来,不然这六道大题彻底躺平吗?
所以你就拼了命的去做剩下的题,不管自己真的能不能做出来。同学醒醒吧,风向已经变了啊,你在未来一定不能完全放弃解析几何与导数,不然你的损失将无比巨大。
在送分题、压轴题边界模糊化的这个现象之下,你很容易感受到的第二点是新高考试卷当中,以前的常规题变化多样,比如数列、概率统计,可谓是花样百出,
但是传统的压轴题现在却变得有些返璞归真的意思。比方说2021年全国新高考一卷导数压轴题考的是极值点偏移这么一个被考烂的考点,2023年的全国二卷解析几何考了一个定点定直线的证明问题,但是啊,即便是那些被誉为创新型的题目,如果你仔细观察,它也只是基于以往的模型进行了创新。比如说这道2020年的新高考山东卷数列大题,这道题的第二问就会构造出一个差比数列,这道题呢,问的比较少,只是让你求100项的和,如果说他让你去求前1万项的和的话,那它的本质就是错位相减法了。
所以你会发现啊,应对新高考,你至少要做两件事儿,第一是对压轴题不能放弃,经典的题型和计算模型必须掌握,因为这些题现在是可以得分的了。第二是对于创新题要深化常规考点的理解,构建体系化的知识网络啊,新高考的创新题不是抛开以往的常规考点另起炉灶,而是在你以前学过的考点上变形加工,你要做的不是抛弃那些经典考点,而是要理解每一个解题模型的内核,在变化的创新环境当中识别它的数学本质,能把题目和你学过的模型利用体系化的方式联系在一起。
从现在开始着手刷题,找方向,练题感!高考才会得心应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