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人教版测试卷广东(广东一年级下册试卷全套人教版)

一年级人教版测试卷广东(广东一年级下册试卷全套人教版)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4-07-30 19:33:16

声明:

1.本篇分析是本人一个字一个字敲出来的,来之不易。如有需要,您只需留下关注和点赞即可。

2.本内容有部分见解与网络常见版有出入,如有错误,望您不吝指正。万分感谢!

3.作者只是想用“浮夸”的标题来强调看书的重要性,并不是说只看书,不做题!还有学生一般不太相信自己老师的话(因为我们太磨叽了),他会相信网上看似比较“专业”的文章。例如,本篇公众号。如果您的学生看了,一定会无比重视教材。

一、单选题 1-12 题每题 2 分, 13-16 每题 4 分

1. “碳汇渔业”,又称“不投饵渔业”,是指充分发挥生物碳汇功能,通过收获水产品直接或间接减少CO 2 的渔业生产活动,是我国实现 “双碳”目标、践行“大食物观”的举措之一。下列生产活动属于“碳汇渔业”的是(    )

A. 开发海洋牧场,发展深海渔业

B. 建设大坝鱼道,保障鱼类洄游

C. 控制无序捕捞,实施长江禁渔

D. 增加饵料投放,提高渔业产量

【答案】 A

【分析】选择性必修二第 88页:“练习与应用”中拓展应用第1题,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中尽量少地消耗能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大气污染,保护环境。“碳汇渔业”是在低碳生活背景下的新型渔业方式。

A选项:“ 海洋牧场 ”和“ 深海渔业 ”利用海洋中天然饵料,实现了“不投饵渔业”。正确。

B选项:选择性必修二第97页:我国兴建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时,考虑到拦江筑坝会破坏中华鲟的生殖洄游...。因此,建立大坝鱼道是为了便于鱼类生殖洄游,不符合题干背景。B选项错误。

C选项:选择性必修二第95页: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开发利用大自然,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例如...适时地、有计划地捕捞成鱼,不仅能获得...因此,长江禁渔是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不符合题干背景。C选项错误。

D选项:“ 增加饵料投放 ”与题干背景背道而驰,因此,D选项错误。

2. 2019年,我国科考队在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采集到一种蓝细菌,其细胞内存在由两层膜组成的片层结构,此结构可进行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在该结构中,下列物质存在的可能性最小的是(  )

A. ATP B. NADP C. NADH D. DNA

【答案】 D

【分析】必修一第 94页:细胞呼吸的定义和第93页:“相关信息”可知,细胞呼吸产生 ATP 和 NADH 。第 103页:图5-14和“相关信息”可知,光合作用过程中有 NADP 生成 。 由题干 “ 采集到一种蓝细菌 ”和“ 此结构可进行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可知,“ 该结构 ”可能存在 ATP 、 NADH 和 NADP

A选项:错误

B选项:错误

C选项:错误

D选项:正确

3. 银杏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植物,其叶片变黄后极具观赏价值。某同学用纸层析法探究银杏绿叶和黄叶的色素差别,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选择新鲜程度不同的叶片混合研磨

B. 研磨时用水补充损失的提取液

C. 将两组滤纸条置于同一烧杯中层析

D. 用过的层析液直接倒入下水道

【答案】 C

【分析】 A选项:由题干“ 探究银杏绿叶和黄叶的色素差别 ”可知,新鲜程度不同的叶片应该分开研磨,才能探究其中的 差别 。 A选项错误。

B选项:必修一第98页: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因此,“用水补充”错误。

C选项:必修一第98页:绿叶中的色素不只有一种...这样,绿叶中的色素就会随着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而分开。因此, 两组滤纸条置于同一烧杯中层析 是可以的。正确。

D选项:该操作不符合实验操作流程。 用过的层析液 应 倒入 废液桶中。 D选项错误。

4. 关于技术进步与科学发现之间的促进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电子显微镜的发明促进细胞学说的提出

B. 差速离心法的应用促进对细胞器的认识

C. 光合作用的解析促进花期控制技术的成熟

D. RNA聚合酶的发现促进PCR技术的发明

【答案】 B

【分析】 A选项:必修一第3页:“思考·讨论”体现,光学显微镜的发明促进细胞学说的提出。第43页: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电子显微镜的发明促进了细胞膜的模型提出。A选项错误。

B选项:必修一第47页:“科学方法”分离细胞器的方法--差速离心法。正确。

C选项:必修一第100页和102页:“思考·讨论”中光合作用的解析,帮助人们认识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影响因素。选择性必修一第109页:“科学·技术·社会”调控花期创造美好生活。人工控制花期主要的途径有温度处理、光照处理、生长调节剂处理及栽培措施处理等四种。因此,人工控制花期主要与植物器官发育有关( 外界因素影响植物激素,基因表达等 )。 C选项错误。

D选项:选择性必修三第86页:“拓展视野”历史不能忘记中国科学家对PCR的贡献。将PCR变成真正成熟技术的“临门一脚”,则是由中国科学家钱嘉韵完成的,是她发现并分离了耐高温的DNA聚合酶。D选项错误。

5. 研究发现,敲除某种兼性厌氧酵母(WT)sqr基因后获得的突变株△sqr中,线粒体出现碎片化现象,且数量减少。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碎片化的线粒体无法正常进行有氧呼吸

B. 线粒体数量减少使△sqr的有氧呼吸减弱

C. 有氧条件下,WT 比△sqr的生长速度快

D. 无氧条件下,WT 比△sqr产生更多的ATP

【答案】 D

【分析】 A选项:必修一第92页和93页:细胞呼吸过程。由教材原文可知,正常进行有氧呼吸需要完整的线粒体结构。正确。

B选项:由A选项分析可知,线粒体减少会 使 △sqr的有氧呼吸减弱 。正确。

C选项:WT的线粒体比 △sqr 多,因此, 有氧条件下, WT 产生的能量 比 △sqr 多, 生长速度快 。正确。

D选项:必修一第94页:无氧呼吸过程。由教材原文可知,无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无氧条件下,WT与 △sqr 无氧呼吸的场所一致,并无差别。因此, 无氧条件下, WT 与 △sqr产生ATP 相等。 D选项错误。

6. 研究发现,耐力运动训练能促进老年小鼠大脑海马区神经发生,改善记忆功能。下列生命活动过程中,不直接涉及记忆功能改善 是 (  )

A. 交感神经活动增加

B. 突触间信息传递增加

C. 新突触的建立增加

D. 新生神经元数量增加

【答案】 A

【分析】选择性必修一第 21页:“生物科技进展”脑细胞真的是死一个少一个吗。 神经发生 包括细胞增殖、分化、迁移和存活等。

A选项:选择性必修一第19页: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因此,交感神经活动增加,不一定记忆功能改善。A选项错误。

B选项:选择性必修一第39页:短时记忆可能与神经元之间即时的信息交流有关。正确。

C选项:选择性必修一第39页:长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正确。

D选项:选择性必修一第21页:丰富的气味接触可增加嗅球(一个与嗅觉感知相关的脑区)中的新生神经元数量,从而影响气味记忆功能。正确。

7. 某患者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经诊断,医生建议采用激素治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该患者血液TSH水平低于正常,可能是垂体功能异常

B. 若该患者血液TSH水平高于正常,可能是甲状腺功能异常

C. 甲状腺激素治疗可恢复患者甲状腺的分泌功能

D. 检测血液中相关激素水平可评估治疗效果

【答案】 C

【分析】选择性必修一第 53页:图3-5 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

A选项:由图3-5可知, TSH水平低于正常 ,可能垂体或下丘脑功能减弱或甲状腺功能过强。正确。

B选项:由图3-5可知, TSH水平高于正常, 可能垂体或下丘脑功能过强或甲状腺过程减弱。正确。

C选项:若器官未受损,甲状腺激素治疗有可能恢复患者甲状腺的分泌功能。但题干未说明患者器官是否受损。因此,无法判断。C选项错误。( 甲状腺激素治疗单纯性甲状腺肿

D选项:选择性必修一第54页: 通过体液进行运输 (激素)随血液流到全身、传递着各种信息。因此,临床上常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内分泌系统中激素的水平。第 55页:一旦体内激素含量偏离了生理范围,就会严重影响机体机能,这也是临床上常常通过测定血液中激素含量来检测疾病的原因。正确。

8. 松树受到松叶蜂幼虫攻击时,会释放植物信息素,吸引寄生蜂将卵产入松叶蜂幼虫体内,寄生蜂卵孵化后以松叶蜂幼虫为食。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该过程中松树释放的信息应是化学信息

B. 3种生物凭借该信息相互联系形成食物链

C. 松树和寄生蜂的种间关系属于原始合作

D. 该信息有利于维持松林群落的平衡与稳定

【答案】 B

【分析】 A选项:选择性必修二第69页:在生命活动中,生物还产生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这就是化学信息。由题干“ 松树受到松叶蜂幼虫攻击时,会释放植物信息素 ”可知,A选项正确。

B选项:选择性必修二第29页:“练习与应用”中拓展应用第1题,螟蛉和蜾蠃是捕食关系。由题干及教材原文可知,题中食物链:松树→松叶蜂幼虫→寄生蜂。松树与松叶蜂幼虫的捕食关系与“ 该信息 ( 植物信息素 ) ”无关,松叶蜂幼虫与寄生蜂的捕食关系与“ 该信息 ( 植物信息素 ) ”有关。B选项错误。

C选项:选择性必修二第24页: 原始合作,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双方都受益,但分开后,各自也能独立生活。松树 释 放植物信息素 为寄生蜂提供食物位置,寄生蜂替松树消灭害虫;两者分开后,仍能独立生活。正确。

D选项:选择性必修二第71页: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中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正确。

9. 克氏综合征是一种性染色体异常疾病。某克氏综合征患儿及其父母的性染色体组成见图。Xg1和Xg2为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导致该患儿染色体异常最可能的原因是(  )

A. 精母细胞减数分裂Ⅰ性染色体不分离

B. 精母细胞减数分裂Ⅱ性染色体不分

C. 卵母细胞减数分裂Ⅰ性染色体不分离

D. 卵母细胞减数分裂Ⅱ性染色体不分离

【答案】 A

【分析】必修二第 28页:“练习与应用”中拓展应用第1题。第32页:“练习与应用”中拓展应用第3题。第40页:“复习与提高”中非选择题第2题。

10. 研究发现,短暂地抑制果蝇幼虫中PcG 蛋白(具有组蛋白修饰功能)的合成,会启动原癌基因zfhl的表达,导致肿瘤形成。驱动此肿瘤形成的原因属于(  )

A. 基因突变

B. 染色体变异

C. 基因重组

D. 表观遗传

【答案】 D

【分析】必修二第 74页:表观遗传定义及“相关信息”除了DNA甲基化,构成染色体的组蛋白发生甲基化、乙酰化等修饰也会影响基因的表达。由题干“ 短暂地 抑制 果蝇幼虫中 PcG 蛋白( 具有组蛋白修饰功能 )的合成,会 启动原癌基因 zfhl的表达,导致肿瘤形成 ”可知,原癌基因并未突变,而是异常表达。因此,属于表观遗传而非基因突变。

A选项:错误

B选项:错误

C选项:错误

D选项:正确

11. EDAR 基因的一个碱基替换与东亚人有更多汗腺等典型体征有关。用M、m分别表示突变前后的EDAR 基因,研究发现,m的频率从末次盛冰期后开始明显升高。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

A. m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 m不存在于现代非洲和欧洲人群中

C. m的频率升高是末次盛冰期后环境选择的结果

D. MM、Mm和mm个体的汗腺密度依次下降

【答案】 C

【分析】 末次盛冰期 ( 看名称即可知道含义 ) 是地质史上最后一次冰期盛期 。 因此, 温度升高后,汗腺数量多的个体易于适应环境。因此, m的频率逐渐升高。

A选项:必修二第83页: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表现为一个基因可以发生不同的突变,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A选项错误。

B选项:非洲人、欧洲人和东亚人虽然是三个种群,但“大航海时代”过后,三个种群的基因交流更为频繁,因此, m 可能 存在于现代非洲和欧洲人群中 。 B选项错误。

C选项:必修二第114页: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 末次盛冰期后 , 温度升高,汗腺数量多的个体易于适应环境。因此, m的频率逐渐升高。正确。

D选项: 末次盛冰期后 , 温度升高, MM、Mm和mm个体的汗腺密度依次 上升。 D选项错误。

12. Janzen-Connel假说(詹曾-康奈尔假说)认为,某些植物母株周围会积累对自身有害的病原菌、昆虫等,从而抑制母株附近自身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下列现象中,不能用该假说合理解释的是(  )

A.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楠木幼苗距离母株越远,其密度越大

B. 鸟巢兰种子远离母株萌发时,缺少土壤共生菌,幼苗死亡

C. 中药材三七连续原地栽种,会暴发病虫害导致产量降低

D. 我国农业实践中采用的水旱轮作,可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答案】 B

【分析】由题干假说,我们可以得到下图:

A选项:母株越远幼苗密度越大符合假说。

B选项:母株越远幼苗越少不符合假说。

C选项:三七原地连续栽种,会爆发病虫害符合“ 母株 周围会积累对自身有害的病原菌、昆虫等 ”。

D选项:水旱轮作,可减少因长期种植某种作物引起 有害的病原菌、昆虫等 的积累。符合假说。

13. 为探究人类活动对鸟类食性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研究者调查了某地的自然保护区、农田和城区3种生境中雀形目鸟类的物种数量(取样的方法和条件一致),结果见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自然保护区的植被群落类型多样,鸟类物种丰富度高

B. 农田的鸟类比自然保护区鸟类的种间竞争更小

C. 自然保护区鸟类比其他生境的鸟类有更宽的空间生态位

D. 人类活动产生的空白生态位有利于杂食性鸟类迁入

【答案】 C

【分析】 A选项:选择性必修二第23页:一个群落的物种数目,称为物种丰富度。选择必修二第26页:群落中植物的垂直分层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因此, 自然保护区的植被群落类型多样,鸟类物种丰富度高 。正确。

B选项:群落的空间和资源有限。因此,农田物种少,生态位重叠不明显; 自然保护区 物种数目多,生态位重叠明显;由下图可知, 农田的鸟类比自然保护区鸟类的种间竞争更小 。 正确。

C选项:选择性必修二第28页: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由A选项分析可知, 自然保护区 中 鸟类物种丰富度高 , 且群落空间位置是固定的。因此,物种数目越多,每种鸟类所占的空间就越少。 自然保护区鸟类比其他生境的鸟类有 更 窄 的空间生态位 。 C选项错误

D选项:农田和城区中,人类活动频繁;题图中,农田和城区中,杂食性鸟类物种数量多。由此推断,人类活动产生的空白生态位有利于杂食性鸟类迁入。正确。

14. 雄性不育对遗传育种有重要价值。为获得以茎的颜色或叶片形状为标记的雄性不育番茄材料,研究者用基因型为 AaCcFf的番茄植株自交,所得子代的部分结果见图。其中,控制紫茎(A)与绿茎(a)、缺刻叶(C)与马铃薯叶(c)的两对基因独立遗传,雄性可育(F)与雄性不育(f)为另一对相对性状,3对性状均为完全显隐性关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育种实践中缺刻叶可以作为雄性不育材料筛选 的 标记

B. 子代 的 雄性可育株中,缺刻叶与马铃薯叶的比例约为 1:1

C. 子代中紫茎雄性可育株与绿茎雄性不育株的比例约为3:1

D. 出现等量绿茎可育株与紫茎不育株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答案】 C

【分析】

A选项: A与F位于同一条染色体,a与f位于同一条染色体,多数情况下,紫茎可育(A_F_),绿茎(aaff)不可育,因此绿茎可作为雄性不育材料筛选的标记,A错误。

B选项:据分析可知,子代的雄性可育株(即紫茎植株)中,缺刻叶与马铃薯叶的比例约为 3:1,B错误。

C选项:据结果分析可知,子代中紫茎雄性可育株(A_F_)与绿茎雄性不育株(aaff)的比例约为 3:1,C正确。

D选项:出现等量绿茎可育与紫茎不育株是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的结果,D错误。

15. 现有一种天然多糖降解酶,其肽链由4段序列以Ce5-Ay3-Bi-CB方式连接而成。研究者将各段序列以不同方式构建新肽链,并评价其催化活性,部分结果见表。关于各段序列的生物学功能,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肽链

纤维素类底物

褐藻酸类底物

W 1

W 2

S 1

S 2

Ce5-Ay3-Bi-CB

Ce5

Ay3-Bi-CB

Ay3

Bi

CB

注: —表示无活性, 表示有活性, 越多表示活性越强。

A. Ay3与Ce5催化功能不同,但可能存在相互影响

B. Bi无催化活性,但可判断与Ay3的催化专一性有关

C. 该酶对褐藻酸类底物的催化活性与Ce5无关

D. 无法判断该酶对纤维素类底物的催化活性是否与CB相关

【答案】 B

【分析】 “ Ce5-Ay3-Bi-CB ”、“ Ce5 ”和“ Ay3-Bi-CB ”相比可知, 纤维素类底物 活性序列是 Ce5 , 褐藻酸类底物 活性序列是 Ay3-Bi-CB ; “ Ay3-Bi-CB ”、“ Ay3 ”、“ Bi ”和“ CB ”相比可知, 褐藻酸类底物 活性序列是 Ay3 ;

A选项: “ Ce5-Ay3-Bi-CB ”与 “ Ay3-Bi-CB ”、 “ Ce5 ”、 “ Ay3 ”催化效果不同, Ay3与Ce5 可能存在相互影响( Ay3-Bi-CB与Ce5-Ay3-Bi-CB相比,当缺少Ce5后,就不能催化纤维素类底物,当Ay3与Ce5同时存在时催化纤维素类底物的活性增强,所以Ay3与Ce5 可能存在相互影响 。 )。 正确。

B选项: 不论是否与 Bi结合,Ay3均可以催化 S 1 和 S 2 ,说明 Bi与Ay3的催化专一性无关 。( Ay3 和 Ay3-Bi-CB ,对 S 1 和 S 2 的催化活性不同,所以 Ay3 对 S 1 和 S 2 的催化活性可能与 Bi 有关。 ) B 选项 错误 。

C选项: Ay3-Bi-CB与Ce5-Ay3-Bi-CB相比,去除Ce5后,催化褐藻酸类底物的活性不变,说明该酶对褐藻酸类底物的催化活性与Ce5无关 。 正确 。

D选项: 纤维素类底物 , Ce5 的催化活性比 Ce5-Ay3-Bi-CB 弱,但表中未给出 Ce5-CB 的催化活性。因此,无法判断 该酶对纤维素类底物的催化活性是否与 CB相关 。正确。

16. 轻微触碰时,兴奋经触觉神经元传向脊髓抑制性神经元,使其释放神经递质 GABA 。 正常情况下, GABA作用于痛觉神经元引起Cl - 通道开放, Cl - 内流,不产生痛觉;患带状疱疹后,痛觉神经元上 Cl - 转运蛋白(单向转运 Cl - )表达量改变,引起 Cl - 的转运量改变,细胞内 Cl - 浓度升高,此时轻触引起 GABA作用于痛觉神经元后,Cl - 经 Cl - 通道外流,产生强烈痛觉。针对该过程(如图)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触觉神经元兴奋时,在抑制性神经元上可记录到动作电位

B. 正常和患带状疱疹时,Cl - 经 Cl - 通道的运输方式均为协助扩散

C. GABA作用的效果可以是抑制性的,也可以是兴奋性的

D. 患带状疱疹后Cl - 转运蛋白增多,导致轻触产生痛觉

【答案】 D

【分析】 A选项:由题图可知,触觉神经元兴奋→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抑制性神经元兴奋→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痛觉神经元受到抑制。因此, 抑制性神经元上可记录到动作电位 。正确。

B选项:必修一第66页:图4-4,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第70页:图4-6,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因此,物质经通道蛋白运输的方式均为协助扩散。正确。

C选项:由题干“ GABA 作用于痛觉神经元引起 Cl - 通道开放, Cl - 内流, 不产生痛觉 ”和“ GABA 作用于痛觉神经元后, Cl - 经 Cl - 通道外流, 产生强烈痛觉 ”可知,GABA作用与不同的神经元,产生效果不同。因此, GABA作用的效果可以是抑制性的,也可以是兴奋性的 。 正确。

D选项:由题干“ GABA作用于痛觉神经元引起Cl - 通道开放, Cl - 内流 ”可知, Cl - 协助扩散,胞内浓度比胞外低。维持此浓度差,需要膜上载体蛋白通过主动运输将 Cl - 转运出细胞外。 患带状疱疹后 ,该 载体蛋白减少 ,导致胞内 Cl - 浓度升高,引起浓度差逆转,胞内 Cl - 浓度高于胞外。因此, GABA引起 Cl - 通道开放 时, Cl - 开始 外流, 产生强烈痛觉 。 D选项错误。

17. 某些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与细胞毒性T细胞(CTL)表面的PD-1结合能抑制CTL的免疫活性,导致肿瘤免疫逃逸。免疫检查点疗法使用单克隆抗体阻断PD-Ll和PD-1的结合,可恢复CTL的活性,用于肿瘤治疗。为进一步提高疗效,研究者以黑色素瘤模型小鼠为材料,开展该疗法与化疗的联合治疗研究。部分结果见图。

回答下列问题:

( 1)据图分析,________疗法的治疗效果最佳,推测其原因是_______。

( 2)黑色素瘤细胞能分泌吸引某类细胞靠近的细胞因子CXCL1 。 为使 CTL响应此信号,可在CTL中导入___________________基因后再将其回输小鼠体内,从而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该基因的表达产物应定位于CTL的________(答位置)且基因导入后不影响CTL___________的能力。

( 3)某兴趣小组基于现有抗体—药物偶联物的思路提出了两种药物设计方案。方案一:将化疗药物与PD-L1 单克隆抗体结合在一起。方案二:将化疗药物与PD-1单克隆抗体结合在一起。你认为方案_______(填“一”或“二”)可行,理由是__________。

【答案】 ( 1 ) 联合 该疗法既发挥了化疗药物的作用,也增加了活化的 CTL数量

( 2 ) CXCL1 受体 细胞膜表面 杀伤肿瘤细胞

( 3) 一 方案一的偶联物既可阻断 PD-1与PD-L1 结合,恢复CTL的活性,又使化疗药物靶向肿瘤细胞 (方案二的 药物偶联物 既易杀伤 CTL , 又 易引起 CTL攻击正常细胞。 )

【分析】 选择性必修一第 76页:“生物科技进展”癌症的免疫疗法, 研究发现,活化的 T细胞表面的PD-1(程序性死亡受体1)与正常细胞表面的PD-L1(程序性死亡配体1)一旦结合,T细胞即可“认清”对方,不触发免疫反应。肿瘤细胞可通过过量表达PD-L1来逃避免疫系统的“追杀”。基于此,科学家使用PD-1或PD-L1抗体来阻断这一信号通路,从而使T细胞能有效对付癌细胞。截至2018年11月,PD-1抗体 和 (或)PD-L1抗体作为广谱抗癌药物已经获批用来治疗多种癌症。

( 1)由图-a和图-b可知,联合治疗的肿瘤体积小,活化的CTL数量多。

( 2)由题干“ 黑色素瘤细胞能分泌吸引某类细胞靠近的细胞因子 CXCL1 ”,CTL如果具有 CXCL1 受体 就可以响应 CXCL1 。与细胞因子结合受体一般位于细胞膜表面。 CTL的主要功能就是杀伤肿瘤细胞。

( 3)选择性必修三第50页:“思考·讨论”单克隆抗体的应用中的资料2。分析如答案。

18. 遗传性牙龈纤维瘤病(HGF)是一种罕见的口腔遗传病,严重影响咀嚼、语音、美观及心理健康。2022年,我国科学家对某一典型的HGF家系(如图)进行了研究,发现ZNF862基因突变导致HGF发生。

回答下列问题:

( 1)据图分析,HGF最可能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假设该致病基因的频率为p,根据最可能的遗传方式,Ⅳ 2 生育一个患病子代的概率为 _______(列出算式即可)。

( 2)为探究ZNF862 基因的功能,以正常人牙龈成纤维细胞为材料设计实验,简要写出设计思路:_______。为从个体水平验证ZNF862基因突变导致HGF,可制备携带该突变的转基因小鼠,然后比较______的差异。

( 3)针对HGF这类遗传病,通过体细胞基因组编辑等技术可能达到治疗的目的。是否也可以通过对人类生殖细胞或胚胎进行基因组编辑来防治遗传病?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________。

【答案】 ( 1 )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 1 p ) /2

( 2 ) 将正常细胞分为甲乙两组,其中甲组敲除 ZNF862 基因,观察甲乙两组细胞表型从而探究该基因的功能 ( 或 将正常细胞分为甲乙两组, 其中甲组加入抑制 ZNF862 基因表达的物质,观察 甲乙两组细胞表型从而探究该基因的功能 ) 转基因小鼠和正常小鼠牙龈

( 3 ) 不可以,违反法律和伦理,且存在安全隐患。

【分析】( 1)I-1正常,后代有患病女儿,因此排除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II-4患病,后代有正常女儿,因此排除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一旦亲代患病,后代患病个体比正常个体数量多,因此该遗传病大概率为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假设致病基因 A ,正常基因 a 。由家系图可知, IV-2 基因型为 Aa 。计算如下表:

2 生育一个患病子代的概率为 : 1-(1-p)/2= ( 1 p)/2

( 2 ) 选择性必修一第 46页:“思考·讨论”研究激素的方法第3题。通过人工切除器官创造一个异常动物和正常动物比较。此题也可用此种方法,通过某种途径使细胞中 ZNF862 基因 失效,然后与正常细胞比较,进而得出结论。实验思路如答案。个体水平即观察个体表型差异,如答案。

( 3) 必修二第 95页:“思考·讨论”基因检测的利与弊;基因治疗是指用正常基因取代或修补患者细胞中有缺陷的基因,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基因治疗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少进展...但在临床上还存在稳定性和安全性等问题。

19. 乙烯参与水稻幼苗根生长发育过程的调控。为研究其机理,我国科学家用乙烯处理萌发的水稻种子3天,观察到野生型(WT)幼苗根的伸长受到抑制,同时发现突变体m2,其根伸长不受乙烯影响;推测植物激素X参与乙烯抑制水稻幼苗根伸长的调控,设计并开展相关实验,其中K试剂抑制激素X的合成,A试剂抑制激素X受体的功能,部分结果见图。

回答下列问题:

( 1)为验证该推测进行了实验一,结果表明,乙烯抑制WT根伸长需要植物激素X,推测X可能是____。

( 2)为进一步探究X如何参与乙烯对根伸长的调控,设计并开展了实验二、三和四。

①实验二的目的是检测m2的突变基因是否与______有关。

②实验三中使用了可自由扩散进入细胞的NAA,目的是利用NAA的生理效应,初步判断乙烯抑制根伸长是否与__________有关。若要进一步验证该结论并检验m2的突变基因是否与此有关,可检测_____的表达情况。

③实验四中有3组空气处理组,其中设置★所示组的目的是_______。

( 3)分析上述结果,推测乙烯对水稻幼苗根伸长的抑制可能是通过影响________实现的。

【答案】 ( 1 ) 生长素 ( 2 ) 生长素合成 生长素运输 生长素载体蛋白基因 作为实验组检测 A 试剂和 NAA 是否影响根伸长;作为乙烯处理的对照组

( 3 ) 生长素信号转导(或生长素受体功能)

【分析】本题背景:选择性必修一第 98页:当生长素浓度升高到一定值时,就会促进乙烯的合成;乙烯含量的升高,反过来会抑制生长素的作用。第103页:“探究·实践”常用的生长素类调节剂:NAA、2,4-D,吲哚丙酸,IBA。

( 1)①②说明乙烯可以抑制根伸长;③④说明植物激素X 参与乙烯抑制水稻幼苗根伸长的调控 ; ⑤⑥说明 NAA可以抑制根伸长。而NAA是生长素调节剂,因此,X最可能是 生长素 。

( 2 ) ① WT和m2组,植物激素X(生长素)含量相似。因此,基因突变不影响 生长素的合成。

②选择性必修一第93页:生长素只能从...称为极性运输。极性运输是一种主动运输。因此,运输生长素需要载体蛋白。由题干“ 使用了可自由扩散进入细胞的 NAA,目的是利用NAA的生理效应 ”可知,题中强调“ 自由扩散 ”, 初步判断 乙烯抑制根伸长 与生长素的运输 有关。进一步验证,可以检测生长素载体蛋白基因表达情况。

③ ⑤ 作为实验组与 ① 、 ③ 比较可知, A试剂和NAA对W根长的影响。 ⑤ 作为对照组与 ⑥ 比较可知,在 A试剂和NAA同时添加的条件下,乙烯对WT根长的影响。

( 3) 实验一证明: 生长素 参与乙烯抑制水稻幼苗根伸长的调控 ;实验二和实验三证明:乙烯不影响生长素 合成 及生长素 运输 。实验四证明:生长素受体功能受抑制时,乙烯的抑制作用解除。( 加入 NAA的作用是与实验三m2组比较,⑥组与实验三的竖线组根长长度相似,来证明m2突变影响的是生长素受体 )。

个人观点: 乙烯是增强生长素受体敏感性,引起的抑制效果。 实验一: ①未加入K试剂,生长素浓度高;②加入K试剂后,生长素浓度低; 与 ①相比,②的根长度略长。

20. 某湖泊曾处于重度富营养化状态,水面漂浮着大量浮游藻类。管理部门通过控源、清淤、换水以及引种沉水植物等手段,成功实现了水体生态恢复。引种的3种多年生草本沉水植物(①金鱼藻、②黑藻、③苦草,答题时植物名称可用对应序号表示)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光合速率及水质净化能力见图。

回答下列问题:

( 1)湖水富营养化时,浮游藻类大量繁殖,水体透明度低,湖底光照不足。原有沉水植物因光合作用合成 有机物少于 _______的有机物,最终衰退和消亡。

( 2)生态恢复后,该湖泊形成了以上述3种草本沉水植物为优势的群落垂直结构,从湖底到水面依次是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

( 3)为了达到湖水净化的目的,选择引种上述3种草本沉水植物的理由是_________,三者配合能实现综合治理效果。

( 4)上述3种草本沉水植物中只有黑藻具C 4 光合作用途径(浓缩 CO 2 形成高浓度 C 4 后,再分解成 CO 2 传递给 C 5 )使其在 CO 2 受限的水体中仍可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在水生植物群落中竞争力较强。根据图 a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验证黑藻的碳浓缩优势,完成下列表格。

实验设计方案

实验材料

对照组: _______      实验组:黑藻

实验条件

控制光照强度为 _______μmol·m -2 ·s -1

营养及环境条件相同且适宜,培养时间相同

控制条件

__________

测量指标

__________

( 5)目前在湖边浅水区种植的沉水植物因强光抑制造成生长不良,此外,大量沉水植物叶片凋落,需及时打捞,增加维护成本。针对这两个实际问题从生态学角度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______。

【 答案】 ( 1) 呼吸作用消耗

( 2) ③②① 最大光合速率对应光强度依次升高

( 3) 三种均为沉水植物,不会覆盖水面,不影响其他生物生存; ①(金鱼藻)除藻率高,②(黑藻)除氮率高,③(苦草)除磷高

( 4) 金鱼藻 500 二氧化碳浓度较低且相同 氧气释放量

( 5) 合理引入浮水植物,减弱沉水植物的光照强度;合理引入以沉水植物凋落叶片为食物的生物

【分析】( 1)必修一第108页:“复习与提高”选择题第6题。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细胞呼吸消耗的有机物,植物生长;反之,植物生长受限甚至死亡。

( 2)由图a可知,随光照强度升高,光合速率依次下降(或 最大光合速率对应光强度依次升高 )的是:枯草,黑藻,金鱼藻。因此, 从湖底到水面依次是 枯草,黑藻,金鱼藻。

( 3)如答案。

( 4)自变量为植物种类;无关变量(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应相同切适宜。在图a中,光照强度为500 μmol·m -2 ·s -1 时,金鱼藻和黑藻的光合速率相同。其他 标注出 的光照强度数值均无法达到相等。因此,对照组选 金鱼藻 ;光照强度选 500 μmol·m -2 ·s -1 ;控制因素: 二氧化碳浓度较低且相同 ;测量指标:氧气释放量。

( 5 )第一个问题是由于光照过强引起,可以从遮光角度考虑。例如:种植浮水或挺水植物。第二个问题是由于沉水植物落叶过多引起,可以从 “落叶”作为食物让动物摄入角度考虑。

21. 驹形杆菌可合成细菌纤维素(BC)并将其分泌到胞外组装成膜。作为一种性能优异的生物材料,BC膜应用广泛。研究者设计了酪氨酸酶(可催化酪氨酸形成黑色素)的光控表达载体,将其转入驹形杆菌后构建出一株能合成BC膜并可实现光控染色的工程菌株,为新型纺织原料的绿色制造及印染工艺升级提供了新思路(图一)。

回答下列问题:

( 1)研究者优化了培养基的_______(答两点)等营养条件,并控制环境条件,大规模培养工程菌株后可在气液界面处获得BC菌膜(菌体和 BC膜的复合物)。

( 2)研究者利用T7 噬菌体来源的RNA聚合酶(T7RNAP)及蓝光光敏蛋白标签,构建了一种可被蓝光调控的基因表达载体(光控原理见图二a,载体的部分结构见图二b)。构建载体时,选用了通用型启动子 PBAD(被工程菌 RNA 聚合酶识别)和特异型启动子PT7(仅被T7RNAP识别)。为实现蓝光控制染色,启动子①②及③依次为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

( 3)光控表达载体携带大观霉素(抗生素)抗性基因。长时间培养时在培养液中加入大观霉素,其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两点)。

( 4)根据预设的图案用蓝光照射已长出的BC菌膜并继续培养一段时间,随后将其转至染色池处理,发现只有经蓝光照射的区域被染成黑色,其原因是_____。

( 5)有企业希望生产其他颜色图案的BC膜。按照上述菌株的构建模式提出一个简单思路______。

【答案】 ( 1 ) 碳源、氮源

( 2 ) PT7、PBAD 和 PBAD 基因 2 和 3 正常表达无活性产物,被蓝光激活后再启动基因 1 表达

( 3 ) 抑制杂菌;去除丢失质粒的菌株

( 4 ) 该处细胞中 T7RNAP 激活,酪氨酸酶表达并合成黑色素

( 5 ) 将酪氨酸酶替换成催化其他色素合成的酶 (或将酪氨酸酶替换成不同颜色蛋白)

【分析】( 1 )选择性必修三第 10页: 虽然各种培养基的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因此,此空填 碳源、氮源 等。

( 2 )此题名词较多,我们一一罗列其功能。

新名词名称

T7RNAP

PBAD

PT7

教材名称

RNA聚合酶;

启动子

启动子

作用

识别启动子( 只在蓝光下起作用 )

可结合任意 RNA聚合酶

只结合 T7RNAP

本题目的:在蓝光控制下,合成酪氨酸酶。据图 2-b,应用PBAD先让基因2,基因3表达出 T7RNAP 的组分: N端和C端。 然后,就可以实现蓝光的控制下(即可使 T7RNAP 处于活性或失活 状态 ),让 T7RNAP 结合或脱离 PT7,进而控制酪氨酸酶的合成。

( 3)由题干“ 光控表达载体携带大观霉素(抗生素)抗性基因 ”可知,含光控表达载体的菌株可以在大观霉素的培养基中存活,其他未导入光控表达载体的菌株和杂菌无法生存。

( 4)选择性必修三第82页:还需要进行个体生物学水平的鉴定。由题干“ 酪氨酸酶(可催化酪氨酸形成黑色素) ”可知,若转基因成功,则会产生黑色素。

( 5)如答案。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