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上流传这么一个段子,说20余年前,全国高考还在用一张试卷的时候,河北的小王高考考了530分,没有考上大学,去工地搬砖了,而同样考了530分的北京考生小李,却快快乐乐去了一所普通211高校,人生的命运轨迹就此拉开。所以,近些年控诉高考不公正的声音也越来越多了。
目前全国高考卷分为I、II、 III卷三种,用全国卷I的省份也有十个,但是录取分数一致吗?我们看看下面这张图:
从上面这张图可以看出,同样一张试卷,文科一本线江西与河南的差距是22分,理科一本线江西与福建的差距是29分。所以你说,公平吗?从分数而言,自然是不太公平的。但是很多东西如果流于表面,所讲的也只是人云亦云,没啥子新意。今天给大家捋捋重点:
对于高考分数而言,有以下几种因素:
第一、阅卷的尺度不同,会造成录取分数线一定程度的波动。各省都是自己阅卷,评判试卷的尺度是各自拿捏,阅卷宽松程度不同,所以六科加起来,总分有10—20分左右的波动,是很正常的事。
第二、各省考生报考人数的差异、文理科学生选科情况不同,以及历史原因造成的招生指标投放都会影响分数线。举个例子,广东就是典型的人口流入大省,随着异地高考政策的放宽,高考报名人数逐年上升,这个肯定会影响分数线。有人说,那广东的一本线也不高啊,那是因为还有其他因素影响分数,比如,广东省把以前很多是二本的高校划分为一本招生,比如广州大学,广东海洋大学等等,这些二本院校升为一本招生,那么广东一本的招生指标数量就会大大提高,一本分数线也就降下来了。
一个省份的学生在文理分科选择的时候,也会对分数线产生影响。比如两个省份都是总数50万考生,一个省是15万文科生,35万理科生;另一个省份是25万文科生,25万理科生,那么这种文理科选择的不同肯定会对分数线产生较大的影响。文科的一本指标投放数量本就不多,如果大量学生集中在文科,文科录取分数线必然水涨船高,相应的,理科因为选的人少,一本指标多,那理科分数线就会降下来了。
最后,一个省份内如果拥有的高校数量多,那是很有地利的,因为一般本省院校都会倾斜本省,比如,中山大学在广东,本科生招生的一半指标,大概三四千人都给了广东省,而其他省份就一个省几十个招生指标。其他浙江大学、南京大学都是这么干的,所以一个省份拥有的好学校多,那么一本招生指标数肯定就有优势,这对一个省份的分数线有相当影响。所以,北京、上海、天津等地,学校多,考上少,重点率肯定会好过其他省市。而且这个指标数量是受很多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比如那些部属院校,指标分配并不会因为某省高考报名人数增多,就去给该省增加招生指标,很多时候,招生指标数量要靠本省的“主观能动性”。
所以,说了这么多,就是告诉大家,不要轻信某某省份很厉害这种话,其实大概率而言,尖子生质量都是差不多的,河北考生确实表现的很优异,700分可能都上不了清华、北大,但是这只是用纯军事化管理、早晨5点半起床勤奋苦读换来的,并不代表学生素质高。广东考生能考到700分的人确实不多,但是在广东,高一、高二的学生统一不补课,高三学生都七点钟上早读,国庆甚至还能放五天到七天假,这种情形下更好地发展学生各种能力,上大学以后综合素质并不会比河北的考生差,不信你去看看清华、北大的本科生奖学金,衡水中学的学生有几个?
所以,别再纠结公平不公平,这事比想的复杂的多,要知道从明代朱元璋时期科举考试就是南北榜分卷制度,就是南方、北方士子分开录取,否则,进士全被南方士子考走了,北方士子很难考中。要说不公平,当年南方士子跟谁说理去。
高考制度可以说是目前社会环境中最公平、透明的制度了,寒门子弟老老实实学习,别去想这想那,打铁还需自身硬,搞好自己的学习是王道,只要你够努力,高考会给你一个公平的结果!或者你认为哪个地方占便宜特别大,早点移个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