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人生步入不惑之年,但时长被题不会做、卷答不完、仍是名落孙山的紧张、焦灼、痛哭的高考梦境所惊醒,这主要是与我历经三次高考,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方可叩开大学殿门的经历有关。高考也由此成为我挥之不去、不堪回首的惨痛梦魇……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人生选择权仍极其有限的背景下,成功挤过高考独木桥,仍是众多农村寒门学子脱掉泥腿子、吃上国家粮的唯一自我救赎路径。
1991年是我第一次参加高考,由于初中英语基础没有打好,高中英语也始终未得要领,结果高考英语仅考了53分,总分差20分与大学失之交臂,看到考上大学的同学喜悦和对未来人生的无限憧憬之情,反观自己仍然看不到人生的光明,我第一次品尝了失败的悲苦滋味。
看到年迈的父母已无力再为我将来成家娶妻盖房,目睹乡亲面朝黄土背朝天,辛勤劳作仍旧贫困的窘境,不要回乡务农成为我最大的追求,而所能解决这个基本人生目标的唯一办法,就是选择复读考上大学。
现在想来1992年的复读记忆是模糊的,尽管自己也很刻苦用功,几乎像监狱般住在学校天天学习,但这一年高考仍是英语不及格,总分差15分再次名落孙山……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对于接连两次高考的失利,尽管父母和兄弟姊妹没有责备我,父老乡亲们没有歧视我,但我还是真切地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无颜再见江东父老。面对前程的暗淡无光,人生的迷茫彷徨,面对省吃俭用供我读书而不断衰老的父母,当时,我对自己是不是读书的材料产生了怀疑,真想放弃,出去打工,以补贴家用,甚至一时还有了轻生的念头。
然而,痛定思痛,逃避不是出路,坚持才是正途。不服输的性格促使我再次选择了复读,向决定人生命运的高考发起了第三次冲锋!
好在高考成绩不是太差,泰城的一所重点高中接纳了我,并免除了复读费,减轻了家庭一些负担,我深知这是人生最后一次高考机会,倘若再次折戟沉沙,将会彻底蚕食掉最后的一丝信心和希望。
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在巩固提升其他科目成绩的同时,重点扫清英语这个拦路虎,在任课老师的悉心指点下,我从初中英语课本学起,并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英语学习方法,简言之就是“咬文嚼字”,无论是课文,还是课后习题和阅读材料,一个词一个词地抠,弄清楚每个词的含义和用法。功夫不负有心人。英语成绩直线上升,其他科目成绩也大幅度提升,年底全区摸底考试,竟破天荒地取得全区前十名的好成绩,信心倍增,心想大学已不再遥不可及,高考也将不会再次遭遇滑铁卢。
然而,或许背负的压力太大,数学试卷太难,1993年的高考也是一塌糊涂,心里一点底都没有,在发榜前的20多天里,始终是在忐忑、焦灼中度过。幸运的是终于赢得了大学的入场卷,迈入一所重点大学的校门。
凭借着一张历经坎坷的大学毕业证,我幸运地考录了公务员,过上了城市生活,实现了人生最初的目标。如今,大学毕业已20多年了,儿子也即将步入高考。尽管我的高考经历是曲折的、不堪回首的,但永不放弃,持之以恒的韧劲仍然激励着我不怕失败,勇往直前,必将抵达人生理想的彼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