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模拟卷2026(2023仿真模拟卷新高考答案)

新高考模拟卷2026(2023仿真模拟卷新高考答案)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4-07-30 09:08:03

自2021年广东省开启新高考模式,至今已经有两年了!

刚入高中的新生家长们,对“3 1 2”新高考选科的概念尚不了解。本文针对“3 1 2”新高考新政策进行初步扫盲吧!

“3 1 2”选科方案

高考改革后:

推行“3 1 2”选科模式/12种选科组合

“3”为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1”由考生在物理、历史2门中选择1门 “2” 由考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中选择2门

关于赋分制的说明参见前篇高考资讯,文后有链接!

新高考选科的重要性

据2021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通用版)》列出高校92个学科门类,其中65个学科门类要求必选物理,占比70.65%;56个要求必选化学,占比60.87%。

更重要的是针对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四大类本科专业,选科要求基本上都是必选物理化学。相比以往选科要求,物理、化学的权重有了非常大的提升。另外法学类目下,公安学类、政治学类、马克思主义理论三个专业类,要求必选政治。

在“3 1 2”高考规则下,12种选科组合直接限定了考生未来高考所能填报的专业范围,所以选科就是把部分高考志愿选择的规划提前到高一来决策。选科不仅直接关系到考生大学的专业录取,也间接地影响考生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职业规划。

12种选科组合专业覆盖率总览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选科指引文件,“物理 化学 政治”等12个选科组合的专业覆盖率(由高到低排列)如下表↓

12种选科组合专业覆盖率统计表

序号

组合

专业数

覆盖率

1

物理-化学-政治

769

99.74%

2

物理-化学-生物

737

95.59%

3

物理-化学-地理

736

95.46%

4

物理-政治-生物

394

51.10%

5

物理-政治-地理

372

48.35%

6

物理-生物-地理

361

46.95%

7

历史-生物-政治

355

46.04%

8

历史-化学-政治

354

45.91%

9

历史-地理-政治

350

45.40%

10

历史-化学-生物

323

41.89%

11

历史-生物-地理

322

41.76%

12

历史-化学-地理

321

41.63%

从上表可以看到,“物理 化学 X”的3种选科组合为专业覆盖率之王,专业覆盖率均达到95%以上;而其他选科组合可选空间骤然减少。下文整理了各组合优劣势及选科建议,供参考。

第一组:物理-化学-政治

最新选科指引下的王牌组合,专业覆盖率最高,专业选择面最广;在提前批报考中亦有较大优势。

优势:选这个组合的同学一般是想读理科,但不想学生物,同时政治是目前考研的必考科目之一,高中学政治,大学公共课也有政治,对未来考研有帮助。该组合报考的人数最少,竞争力相对较小。

劣势:政治与另外两科关联度不大,需要记忆背诵的内容非常多,是偏文学科中难度较大的。物理、政治高考不易拿高分,选择人数少,有的学校开班不多,配备的师资力量也可能较弱。

推荐学生群体:1.物理、化学成绩比较好;2.对于背诵较为擅长,兼具较好的文科思维能力;3.对未来步入大学有着明确的计划,有考研、考公准备。

分析&建议:物理 化学 政治,这种组合的优势在于:第一,专业选择面广,可报专业超过96%;第二,为未来发展有帮助,政治科目的加入,有利于将来考研和考公务员。这个组合中三门学科所学的学习能力各有侧重,物理强调逻辑思维能力;化学尽管是偏理科科目,因为知识体系的因素,需要进行大量的记忆;而政治又需要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文科素养。三门学科之间关联性小,学习跨度大,所以,学习该组合需要文理科素养兼备。不具备这种特点的考生,一点要慎选。

第二组:物理-化学-生物

学科关联度大,理科优势显著,在新高考模式下依然保持热度,但竞争较大。

优势:未来可报考专业多,纯理组合,学科单一,此方案总体记背少,重理解,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学科之间关联大,能互相促进。

劣势:理科学霸聚集地,竞争异常激烈,当然在新的选科要求下,估计该组合将会在理科中人数猛增。

推荐学生群体:

1.理科逻辑思维能力优于文科水平;

2.未来确定好报理工类专业的考生,重点推荐该组合。

分析&建议:

物化生这个组合可以说是纯理科组合了,一般理科很强的学生,都会直接选择这个组合,这样的选择可能会违背了新课改全面发展的理念,但是新高考选科还是要以学生的个人意愿为先,按照兴趣爱好为准。

一般选择物化生的学生,要么是理科特别好的,要么是文科特别差的。大家都知道新高考采用的是赋分制,如果物化生成绩一般的学生选择这三科,遇到理科学霸,是很不占优势的,因为竞争太激烈了。

第三组:物理-化学-地理

组合专业覆盖面也较广,可报考专业门类多,理科、工科类的热门专业都可以报考,此外经济类、管理类、农学类、医学也在选择之列。

优势:地理一直被称为“文科中的理科”,偏理科目中,地理难度不大。该组合跟传统物化生非常接近,如果是传统理科考生想搭配一门文科,可选择该组合。

劣势:选地理的人数在各省市一直位居前列,在实施新选科后,预估该组合选考人数会和物化生不相上下

推荐学生群体:1.善于独立研究、思考问题;2.对自然科学有较浓厚兴趣,地理成绩比生物成绩好。

分析&建议:这个组合是一个比较偏理科的组合;它的优势有两个:一是专业选择面广,可报专业96%左右;二是学习时记忆背诵的内容较少,理解的内容最多,学科之间关联密。地理虽说是传统文科,但是相对其他两门文科,更偏重于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所以,与擅长文科思维的学生相比,那些能够选择物理和化学科目、擅长理科思维的学生学地理更具有优势。同时,这个组合也存在着挑战:学习难度大,选科人数多且优生多,竞争尤为激烈。

第四组:物理-政治-生物

组合专业覆盖面有所下降,但经济类、管理类、农学类、医学等专业仍选择之列。

优势:生物难度比化学略低,同时政治对未来考研有帮助。选择该组合人群较少,竞争压力一般。

劣势:物理、政治不易拿高分,三门学科关联度不高,平时学习难度较大,未来可选专业相关度也不高。选择该组合人群较少,有些院校很难单独为该组合学生设计走班课程时间表,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分析&建议:"物理 政治 生物”组合虽然也有一些专业不能报考,但是竞争压力也会小一些,反而会赢得很多优势。比如,学了物理这科,很多名牌大学都可以报考,因为一些好大学都对物理这科有限制,不学物理就会失去很多考名校的机会。而选考政治这科,很多文科性质的专业又都可以去学了,大大放宽了限制,而且生物这科又不怎么难,所以高考还是很占优势的。

第五组:物理-政治-地理

组合可总结为组合是“最难理科” “2个文科”,最具学科思维挑战,从往年情况;来看,学习难度大,选择人数较少。

优势:这个科目组合更像物理成绩不错的文科生,为了不浪费物理的高分,以及物理可以报的专业范围,做出不得已的选择。报考人数不多,竞争压力一般。

劣势:与“物理 生物 政治”学科组合劣势情况相似。

分析&建议:物理 地理 政治这个组合的特点明显:喜欢物理但特别不喜欢生化的无奈之举。一方面,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在理科思维和文科思维中不断切换。

第六组:物理-生物-地理

组合三个科目之间关联度较高,整体注重逻辑思维的培养;化学成绩不佳的同学可以重点考虑。

优势:总体上看,偏理科目中,地理和生物相对简单且不需要大量背诵,学习较轻松。

劣势:在新的选科要求下,专业覆盖率太低,绝大多数理工类专业都不能报考,基本只能报不限选考科目,地理科学类类、限选生物类的专业。

分析&建议:高中选考科目中最难的科目是哪一科?说是物理,可能绝大多数学生都不会反驳;高中选考科目第二难的是哪门学科?如果说是化学,可能就会受到很大的争议,这个真的因人而异。但是,对于多数学生来说,化学还是比生物和地理难学难考的。从总体难度上来说,生物和地理是属于偏“中性”的学科,既需要文科生的记忆,又需要理科生理解,正因为如此,二者学习的深度和考试的难度都不是很大,学生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得分的。

第七组:历史-生物-政治

组合优势集中体现在对政治做出必选要求的专业,如法学类—马克思主义理论类、公安学类等。具体专业如马克思主义理论、治安学、侦查学以及新增的铁路警务专业等。

优势:历史和政治之间学科关联性较强,能相互促进。生物在偏理科目中相对比较容易,也是很多文科强理科弱的学生的选择。

劣势:文科学霸聚集,未来能报考的专业还是以人文社科为主,理科可报专业极少。

推荐学生群体:

1.历史、政治、生物成绩相对不错;

2.记忆背诵能力强,但不想局限于文科思维的学生。

分析&建议:

选择这个组合的学生有明显特点:有文科偏好但对地理学科不感兴趣。因为有了一门理科的加入,拓宽了专业选择面。

而在学习化学和生物时,都需要强调对多而零碎知识点的记忆和归纳,所以,这两个组合适合文科思维有优势,文字表达能力和记忆能力强,逻辑思维相对不太强的学生。

第八组:历史-化学-政治

化学政治是在文科内相对占优势的学科。从专业选择来看,化学的多选择性唯体现在文物保护技术及药学类、护理学类的4个专业;政治的优势则体现在政治学类、马克思主义理论类和公安类专业等。

优势:历史和政治之间学科关联性较强,能相互促进。化学比较难学,所以该组合报考的人数不会太多,竞争压力一般。

劣势:两文一理组合,学科间差别较大,需要学生灵活调整学习思维。未来选化学的人会激增,想拿高分不容易。搭配化学,对专业选择作用基本可以忽略。

推荐学生群体:未来报考专业主要集中在人文社科类,选化学主要是因为该科成绩比较好。

分析&建议:选"历史 政治 化学”组合的学生有明显特点:有文科偏好但对地理学科不感兴趣。因为有了一门理科的加入,拓宽了专业选择面。"历史 政治 化学”可报专业比例为46%左右,而在学习化学时,都需要强调对多而零碎知识点的记忆和归纳,所以,这两个组合适合文科思维有优势,文字表达能力和记忆能力强,逻辑思维相对不太强的学生。

第九组:历史-地理-政治

地理虽然是传统文科属性的学科,但号称是文科中的理科,学生可以根据现阶段的成绩及提升空间在地理、化学、生物之间进行选择。

优势:传统的纯文组合,与初中知识有联系,学习适应比较快。

劣势:学科比较单一,背诵记忆量大,可报专业比例低,专业报考很受限制。

推荐学生群体:1.明确未来报考专业属于人文社科类,例如法学、新闻学、艺术设计学等;2.历史、地理、政治成绩相对不错。

分析建议:

历史 地理 政治,该组合是最传统的文科组合,从学习难度来看,这个组合相对更轻松。从已经试点高考改革的省份看,也是选课人数最多的组合之一,因此,意味着竞争异常激烈。

这种组合更适合想选艺术专业、传媒专业的考生;或致力于考取汉语言文学、新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类、哲学类、经济学类、法学类、教育学类、文学类历史学类、管理学类、艺术学类、气象、地图测绘、城市规划、水利水电、酒店管理、旅游、地质勘探、资源管理、文物保护技术等门类和专业的学生。

第十组:历史-化学-生物

化学与生物的结合,从学科思维角度来说跨度不大,思维转换较小,但失去了政治的优势,尤其在提前批报考中没有太大的选择权。

优势:该模式是在以前选科要求背景下,很多物理成绩不好的考生,“被迫”选择了该组合。但在新的选科要求下,该组合人数应该会急剧下降,甚至可以“忽略”。

劣势:不仅学习难度大,学生需兼具文理科思维,且专业覆盖率在312中最低。老师个人不太推荐该组合。

分析及建议:

该组合更适合对物理不感兴趣或物理成绩不理想,化学、生物成绩相对有优势的学生。

如果将来想要学习生物科学、食品科学、海洋科学、环境科学、植物生产类、生命科学、医学类相关专业的,也适合选择该组合。

第十一组:历史-生物-地理

政治与地理相比,政治选择性更大,但政治主观题占比较大,不易拿分,所以政治、地理间取决于考生更擅长、更感兴趣哪个学科。

优势:地理和生物是比较容易的,对背诵记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求相对较低。

劣势:学科跨度较大,可报考的理工类专业少。该组合是很多历史组同学的选择,竞争压力较大。

推荐学生群体:1.历史、地理、生物成绩相对不错;2.对单独学科可选专业情有独钟。

分析&建议:

“历史 生物 地理”这个组合适合物理不擅长、政治不喜欢,或擅长以记忆为主,动手能力强,文字表达好的学生,学科似乎跨度小但思维跨度大,竞争非常激烈,地理要和学物理的过招,化学、生物要和学物理的比拼,选择该组合的人要慎重。

第十二组:历史-化学-地理

这个组合与历史-生物-地理,两个选科组合之间差别也是微乎其微的,分数是王道,建议考生从成绩做考量。

优势:地理和化学更偏理科思维,重理解,记忆背诵压力小。

劣势:学科跨度较大,可报考专业之间衔接较少,整体来说,专业报考受限。

推荐学生群体:1.对物理不感兴趣或物理成绩不理想;2.逻辑思维较为清晰,不擅长文科记忆背诵。

分析建议:“历史 化学 地理”组合适合物理不擅长、政治不喜欢,或擅长以记忆为主,动手能力强,文字表达好的学生,学科似乎跨度小但思维跨度大,竞争非常激烈,地理要和学物理的过招,化学、生物要和学物理的比拼,选择该组合的人要慎重。

选科必须考虑的四大要素

一、学科基础

学生和家长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判断自己学科基础的强弱。

1. 分数:分数是权衡学科基础的最直观的数据,历次考试平均得分较高,就说明该学科的基础较好。

2. 排名:由于新高考采用等级赋分制,最终赋分分数取决于名次,因此排名是衡量学科基础的重要依据。中考的排名参考班级或学校排名,高一考试后,参考全市乃至全省的统考排名。层次越高,范围越广,其参考价值越大。

3. 知识掌握程度:可以根据平时学习情况或试卷分析,从各个知识点的得分率或正确率来看,知识掌握得越全面,学科基础越牢固。

二、提升空间

提升空间是影响学科成绩变量的关键因素。有些同学在某些学科上或许基础较差,但仍有可能在一年或两年后超过其他人。判断学科的提升空间主要可以参考以下三个方面:

1. 学科潜力:潜力即为表现出的能力。一名学生的学科潜力是很难直观判断的,只能通过对错题题型的统计,进行模糊判断,比如错题集中在选择题还是大题。

2. 学科能力:学科能力即学科核心素养怎么判断?只能从平时练习和试卷中判断。错题主要因为基础知识点含糊,还是这道题的思考逻辑想不出来、想不明白。补基础易,补思维难。

3. 学习习惯:不同的学习习惯应对不同学科,其学习效率也是不一样的。日常学习,你是喜欢读和背,还是算和练?

三、兴趣倾向

有的学生因为喜欢某个学科,或者喜欢某个老师,最终选了这门学科。上课喜欢听这个老师的课,未必表示你能考出高分。根据对老师的喜好选科,高考很可能会吃亏。

喜欢老师和你最终能考多少分是两码事,不能感情用事,老师不能最后帮你考大学。有时候,自己学得好的优势学科,未必是适合未来职业发展的科目。

建议可以借助兴趣职业测试,帮助自己更准确地判断自身的兴趣倾向。

四、大学要求

对于新高考改革实施地区,各大学会发布各专业关于科目选择的要求,唯有按照要求选择了必选科目,高考时才能填报该专业。

有的专业不限选考科目,有的专业要求必须选考某一门,有的专业要求考生在某两门科目中任选一门,还有的专业要求考生某两门科目均须选考。

选科大类对应表

科学选科,要考虑哪些因素?

1/ 学科基础

学生和家长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判断自己学科基础的强弱。1.分数分数是权衡学科基础的最直观的数据,历次考试平均得分较高,就说明该学科的基础较好。2.排名由于新高考采用等级赋分制,最终赋分分数取决于名次,因此排名是衡量学科基础的重要依据。高一、高二的排名参考班级或学校排名,高三模拟考试后,参考全市乃至全省的统考排名。层次越高,范围越广,其参考价值越大。3.知识掌握程度可以根据平时学习情况或试卷分析,从各个知识点的得分率或正确率来看,知识掌握得越全面,学科基础越牢固

2/ 提升空间

提升空间是影响学科成绩变量的关键因素。有些同学在某些学科上或许基础较差,但仍有可能在一年或两年后超过其他人。判断学科的提升空间主要可以参考以下三个方面:

1.学科潜力潜力即为表现出的能力。一名学生的学科潜力是很难直观判断的,只能通过对错题题型的统计,进行模糊判断,比如错题集中在选择题还是大题。

2.学科能力学科能力即学科核心素养怎么判断?只能从平时练习和试卷中判断。错题主要因为基础知识点含糊,还是这道题的思考逻辑想不出来、想不明白。补基础易,补思维难。

3.学习习惯不同的学习习惯应对不同学科,其学习效率也是不一样的。日常学习,你是喜欢读和背,还是算和练?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