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熊莹老师第190篇原创文章 」
Princeton University-普林斯顿大学USnews综合大学排名第1
最近各省都在陆续公布高考录取分数线,互联网上一年一度针对“哪个省的高考试卷最难”的论战刚刚平息不久,另一场关于“那个省考清华北大最难”的论战又再次打响。虽然年年聊的都是同一件事,但网友们的热情似乎从未减退,每年都有新的心得体会,也在无意中打造出了一条条关于高考录取难度的鄙视链。
其实静下心来仔细想想,一个陈旧得不能再陈旧的话题之所以每年都能毫无意外地引发热点,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它牵扯到了千万莘莘学子及其家长们都异常关心的那四个字——教育公平。
关于如何解决教育公平的问题,相信大家都看到过无数类似这样的留言:“全国统一试卷、统一录取分数线,问题不就解决了么?”
问题真的这么简单么?
其实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相当于国内高考的SAT考试早就已经实现了全国、甚至全世界统一试卷,但教育公平的问题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了么?
显然是没有。
不然SAT考试的举办方College Board也不会在前一段时间宣布,他们要为该考试引入一套叫作Environmental Context Dashboard的全新评分系统了。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Environmental Context Dashboard到底是什么?我怎么没听说过?
其实是因为国内的媒体在报道它的时候,多数都引用了国外媒体给它起的外号——“adversity score”,也就是俗称的逆境分。
顾名思义,逆境分就是给考生在求学的过程中因地域、家庭、学校背景遭受的不利因素打分。在SAT考试成绩同等的情况下,逆境分越高的学生很可能会在大学录取的过程中比逆境分相对较低的学生更占优势,因为他们为了取得同样的分数,在克服逆境的过程背后所付出的努力也相对较多。
那么逆境分究竟是怎么打的呢?
我们可以先从College Board官方给出的打分界面一窥究竟:
(图片来自College Board官网)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这名SAT考了1290分(1600分满分)的学生的整体逆境分为86分,由于机构统计的全部考生的平均逆境分只有30,因此该生属于典型处于逆境中的学生。
同时我们可以看到,这个86分是由在邻里之间的评分和在就读高中的评分平均而得出的,这样计算能够消除一部分在统计上和极端环境中产生的误差。
在左下角的部分我们可以看到进一步细分的数据:
比如College Attendance-大学就读率这项,在邻里范围的评分高达89。注意这可不是说TA所生活的社区有很多人上大学呦!恰恰相反,这个数字说明TA家的社区里有89%的人都没有机会进入大学就读。同时TA所在高中的大学就读率评分也有86,说明这个高中有86%的学生都是毕业后直接就业了,根本不会再去读大学。
其他的评分也都是同样的逻辑,分数越高说明这个学生面临的状况越糟糕。
又比如其中最高的邻里范围内的住房稳定性这一项,有95分,表明这个学生所生活的社区里有95%的人都是租房,也就暗示了TA生活在一个相对贫困的社区。最低分0分出现在高中内的犯罪率这一项,说明TA所在的高中纪律还是非常严的,几乎没有学生犯罪的情况出现。
图片中间的一组数据也很有意思,尤其是“Free/Reduced Lunch”这一项,显示为85%,说明这名同学所在高中有85%的同学都是在吃由政府补贴、部分减免或全免费用的午餐的。这也就进一步暗示了TA的同学们其实家境都不怎么样。
考过SAT的同学们应该都知道,这名学生所得的1290分其实并不高,甚至可以说是比较低的。但数据仍然显示TA的得分超过了所在高中绝大多数的同学,因为该高中有75%的学生分数都没超过1040。
综合了上面这些数据和信息,我们现在可以想象一下,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生活在何种环境中的学生:
家庭收入微薄,估计很难供得起孩子读大学;
由于租房的关系,可能时不时就会搬家;
家人,包括邻居之中,很少有人接受过高等教育,甚至有很多人连高中都没读完;
社区犯罪率非常高,日常生活被不安和恐惧所笼罩;
上学时只能吃政府提供的免费午餐,有很大概率摄入的营养不是那么充足;
学校的师资力量薄弱,无法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
周围的同学多数都不好好学习、成绩很差、且没有远大的志向。
在这样的环境下,这个学生很可能在高中时期就处在半工半读的状态中,不但没有充分的时间备考SAT,也没有什么途径获取充分的应试材料,甚至连区区40几美元的SAT报名费都是自己打工挣的,但仍然依靠自己的努力取得了超过本校绝大多数学生的成绩。
虽然College Board官方明确指出,Environmental Context Dashboard,也就是逆境分绝对不会影响每一个学生的考试成绩,但他们同时也表示,大学的招生官是能够看到每一个学生的逆境分的。
如果你是美国大学的招生官,只剩下最后一个录取名额,面对上面这样一个学生,与另一个家境非常好、逆境分几乎为0、但SAT也考了1290分的学生,你会选择录取哪个?
其实不光是评分系统,就连SAT考题本身都因那些身处逆境中的考生们的实际情况发生过多次变革。
其中最有名的一次发生在2005年:
在05年之前,SAT的考题中有一类是给出一对单词,然后要求考生在选项中的5对单词里选出与给出的两个单词间逻辑关系一致的一组。比如题干给出:runner-marathon(跑步的人-马拉松),而答案中的正确选项是oarsman-regatta(划桨者-帆船赛)。
然而帆船明显是一项在富人阶层才比较流行的体育运动,想要正确回答此题,学生必须懂得帆船赛的规则和词汇,这就是明显的文化歧视。据统计,有53%的白人学生能够正确回答此题,而仅有22%的黑人学生能答对。最终这个事件促使College Board在2005年的改革中将这种单词类比题替换成了短文章阅读。
所以大家看到了吗?即使是世界上卷面最公平的考试之一——SAT,也在不断探索如何通过调整考题内容和评分方式来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然而他们采取的办法并不是让这个考试的分数变得更加统一、更加平面化,反倒是在卷面成绩的基础上,增加了“逆境分”这个额外的因素,让所有应试者的分数以更加立体、更加复杂的形式被体现出来。
这个看似微小的变化,其实已经使得原本就不存在“分数线”一说的美国“高考”与“统一分数线”这条路更加地渐行渐远了。
所以我们又怎么能武断地说,只要统一了试卷、统一了分数线,就能从根本上消除教育的不公平现象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