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阴谋论,干净聊水浒之十三
杨志愤闷道:“不争你把了生辰纲去,教俺如何回去见得梁中书?这纸领状须缴不得,就扯破了。如今闪得俺有家难奔,有国难投,待走那里去?不如就这冈子上寻个死处。”——《水浒传》第十六回
(1)
杨志是被自己逼上梁山的。这一点,在生辰纲的故事里早有体现。
晁盖集齐打劫生辰纲的人选的同时,梁中书和夫人也开始找人押送生辰纲了。给岳父大人送礼物,自然不可以用军队的人,否则大刀闻达、天王李成,这俩人是后来顶着林冲、秦明等人的堵截,还能杀出重围的人;除了他俩,梁中书手下还有索超这种大将。随便派一个押送生辰纲就得了。
但在梁中书的设想里,押送生辰纲应该是这样的:
着落大名府差十辆太平车子,帐前拨十个厢禁军监押着车,每辆上各插一把黄旗,上写着:‘献贺太师生辰纲’。每辆车子再使个军健跟着,三日内便要起身去。
既然去年生辰纲丢了,那么今年再送生辰纲的时候,就应当使用官军才能确保万无一失。但梁中书毕竟有自己的操守,所以并非手下无将,而是如果让朝廷武将带军队押送生辰纲去东京。这件事的性质就不好讲了。
当然,并非没有人选。地位低微、武功高强的杨志,简直是上天送给梁中书的礼物。然而杨志的思路,却和梁中书完全不一样:
“若依小人说时,并不要车子,把礼物都装做十余条担子,只做客人的打扮行货。也点十个壮健的厢禁军,却装做脚夫挑着。只消一个人和小人去,却打扮做客人,悄悄连夜上东京交付,恁地时方好。”
杨志的基本思路是,偷偷押运生辰纲,坚决不大张旗鼓。当然,最终杨志以拒绝押运为代价,梁中书同意将生辰纲全权交给杨志。
(2)
从结果上看,梁中书的建议似乎更加可行。我们知道,在当时的地界上,就连水泊梁山,在林冲加入后也不过就“王伦、宋万、杜迁、林冲等人带着五七百喽啰打家劫舍”。而杨志如果能够带着梁中书给的五百个士兵,再怎么样也比水泊梁山的战斗力强。
而此时江湖上的强人,有战斗力可以带人围剿杨志带领官军的山头,还没产生呢。但问题在于,杨志为什么要反复以“不敢去送”为理由,一定要悄悄押送生辰纲呢?
简单的说,立功心切。
对杨志来说,从刺配的犯人变身成为梁中书眼前的红人,这已经是开挂的人生了。那么如果有立功的机会可以让自己攀上蔡京这棵大树,他的结果随便怎样,也比在东京混禁军教头的林冲要好的多。所以在押送生辰纲的问题上,杨志必须要同时满足两个目的:
第一, 成功押送生辰纲。
第二, 必须要以自己的方法押送生辰纲。
这也很好理解,对杨志来说,如果按照梁中书的思路押送了生辰纲,那么杨志就是一个“跑腿的”,一方面无法显露杨志的武功智谋;另一方面,这个功劳也很容易被别人直接放在梁中书或者其他人的头上。
所以在押送生辰纲的问题上,杨志其实是给自己立下了“军令状”。也就是必须按照属于自己的方法押送生辰纲。
正因为如此,出发时,蔡夫人的奶公打算随军前行,才给杨志埋下了一个大坑。
(3)
按照正常逻辑,既然奶公是蔡夫人的人,而梁中书家里又是蔡夫人说了算的。那么杨志在一路上只要和奶公搞好关系,日后到了蔡京府上,也有人帮自己说话,不是很好吗?
但问题在于,杨志真的没有退路。押送生辰纲是他唯一升迁的机会。所以杨志只能揣着明白装糊涂,将奶公和普通军士一样对待。每天催逼大家赶路的效果,就是只要尽快赶到东京交差,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所以杨志只能揣着明白装糊涂,在押送的道路上坚持不听奶公的话,坚持赶路,逼的大家苦不堪言。当然,等到生辰纲丢掉后,杨志被迫落草二龙山;而奶公等人因为和杨志并没有什么关系,最终编了一套词,将责任都推在了杨志身上。
其实《水浒传》里的好汉总有林林总总的顾虑,不得已。就好像对林冲来说,他不能因为高衙内调戏自己老婆的事,就放弃自己八十万禁军教头不做;而对杨志来说,当他被梁中书赏识的一刻开始,就注定了他必须不停的赌,不停的用自己的方法做事。
得罪人?那是必然的。
背黑锅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