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封建王朝的科举取士,再到如今的高考,无论是莘莘学子还是社会社会各界都对此无比重视、关注
有关注就会有争议
被录取者欣喜若狂,名落孙山后者大骂不公
从众多数据中找出问题,试图来获得一个所谓“公平”的结果
河南是个特殊的省份
一、人口数量大
根据最新的数据,河南省的常住人口数量稳定在9872万人左右,位居全国人口大省第三名
要知道这仅仅只是常住人口数量
每年都有大量的河南人远走他乡在外谋生
二、教育资源,差分配不均
全国共有39所 985大学和116所211大学
可是河南没有一所985大学,只有一所211大学——郑州大学,还是全国排名第58名
全国有这么多大学,就算平均下来河南也不会是这个样子
三、定位
河南的定位,就是一个农业大省, 河南为全国提供四分之一的粮食产量,是中国的粮仓
特殊的地理位置,注定了河南的使命——粮食
有很多人埋怨,高考对河南考生苛刻、不公平
同一所大学,对河南考生录取分数要比其他省份高的多
就如同一座大山一般,阻止着河南人往上的脚步
有很多人说如果全国能统一高考试卷,一视同仁,那么结果肯定会不一样
这种想法肯定是不可取的,历史早已给出了答案,不知道是不愿意相信还是没人注意
明朝洪武三十年(1397年)发生的一起科举舞弊事件——洪武科举大案,即南北榜案
当时由于南北方文化教育的差异,导致那次录取的51名进士均为南方人,这一结果引起了北方考生的强烈不满。
这也同时给老朱同志敲响了警钟,老朱同志发现在自己的公司里任职的,基本上全是一个地方的人——即南方人士
这可不行,作为一名公司(大明)CEO(皇帝),要做的就是平衡各方势力,维护公司稳定,怎么会放任一家独大的局面
于是乎,洪武科举大案就搬上了历史舞台
最终的结果就是主考官老实人刘三吾背了黑锅,被发配戍边,其他涉事官员被砍了脑袋
朱元璋决定重新进行会试,并亲自阅卷。这次,所有录取的名额都分给了北方考生。
结合现在来看,如果全国高考同一张试卷,同一个标准,可以想像的到,若干年后,某些组织里面会全部都是同一个地方的人
而对于其他没被录用地方的人来说是相当的不满
有时候不是你厉害就录用你的,要想走的长远,平衡是一定不能被打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