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的时候,我们数学老师发了一张试卷,告诉我们其中一道题不用做,因为那是考研的题,高考不会考这么难的题目。当时我们班级是分班后的前三十名学生。下课后,很多同学分成几波在研究那道题。虽然我数学成绩还不错,但我有些懒惰,老师说不用做我就没有去做。有同学过来想和我一起解这道题,我说我连题目都没看过,老师也说了不用做,何必呢。 然而,那天傍晚,当我独自坐在书桌前,翻看着其他科目的笔记时,心中却莫名地涌起一股不甘与好奇。我意识到,那道被数学老师标记为“考研级别”的题目,或许正是我突破自我、挑战极限的一个机会。高考固然重要,但学习之路不应仅仅局限于应试的框架之内,探索未知、勇于挑战才是成长的真谛。
于是,我放下手中的笔,转而找出那张试卷,目光直接锁定在那道被众多同学热议的题目上。起初,我感到有些吃力,题目中的概念似乎比平时所学的要深奥许多,但我没有放弃,而是决定一步步拆解它。我翻开了数学课本,查找相关的定义和定理,尝试着将题目中的条件与已知的知识点联系起来。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教室里只剩下我翻书页和笔尖划过纸张的声音。每当我觉得快要找到解题思路时,却又似乎被某个细节绊住,不得不重新开始。但正是这样的过程,让我体会到了解题的乐趣和成就感。我开始享受起这种与难题较劲的感觉,仿佛在与一个智慧的朋友进行一场无声的较量。
终于,在经过几个小时的努力后,我隐约看到了解题的曙光。我尝试着将脑海中构建的解题步骤一一落实在纸上,每完成一步都让我感到无比的兴奋和满足。当最后一个等号落下,我意识到自己已经成功解出了这道题。那一刻,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和自信。
第二天,当我把自己的解题过程分享给那些同样在研究这道题目的同学时,他们纷纷投来钦佩的目光。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有时候,跳出舒适区,勇于挑战自己,往往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成长。而那道曾经被视为“超纲”的题目,也成为了我高中生活中一段宝贵的记忆,激励着我在未来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勇于探索未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