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在知乎上看到一个热帖:孩子刚上一年级,需要大量刷题吗?
如果家里没有一年级的孩子,相信很难理解这个问题,小学一年级为什么要刷题?
一年级无非是学习拼音、口算、认字儿,考试还不排名,家长如此焦虑是为哪般?
可是上了一年级的老母亲大多都懂,因为周围的孩子都在超前,生怕自己跟不上形势,让孩子落下。
我身边孩子上一年级的妈妈们,几乎人人必备《课课帮》,每一节课后,都给孩子布置试卷任务。我认识的最夸张的一个妈妈,全职在家带娃,会给孩子做三套不同的卷子。似乎每个人都被周围的大流裹挟着前进,不管你愿意还是不愿意。
而我们班老师上学两个月后,每周至少会考试一两次,这还不算各种拼音、口算,几乎天天考,到最后期末前一个月,老师要求孩子们7:40前必须到校,早上复习拼音和口算。
说实话,一年级的孩子课程安排成这样,包妈妈还是挺难理解的。
小学低年级的成绩重要吗?在小学低年级的阶段,学习习惯和兴趣的养成才是重中之重,如果能让孩子保持一份好奇心,眼界开阔,学会自我管理,才会受益终生。其实,这非常考验家长的教育理念和定力。
我们班上一个女孩刚入学,老师第1次考试,在大部分孩子连字都认不几个的情况下,那个孩子的识字量至少达到三年级水平,卷面上要求组词语生字全都会写。
而老师每次考完卷,都会把这种完美的答卷晒到群里,身为家长心里没有落差和焦虑是不可能的。但是仔细看了孩子的课本,就知道提前没有学过,这些不可能会。而孩子能掌握那么多知识,背后一定是花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的。
所以想明白了之后我就释然了,只要把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学扎实了,老师讲过的内容都会,按部就班就好。课余时间让孩子上上兴趣班,同时引导她喜欢上阅读,比什么都强。
刷题从来都是个体力活,如果从一年级开始就逼着孩子刷题,无疑是把孩子的学习兴趣毁掉了。如果一个孩子完全是靠外力驱动,自身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和信心,那么成绩每况愈下就不足为奇了。即使孩子喜欢上了刷题,从小开始闷头苦学,那么他们会错过太多属于这个年龄的美好,实在得不偿失。
郑渊洁的育女经:小学陪跑,后来者居上众所周知的童话大王郑渊洁,很多人都知道他早早让儿子退了学,自己来教育。
而他的女儿与儿子恰恰相反,她从小就渴望上学。郑渊洁觉得有必要为女儿好好规划,他清楚地知道,上学不是百米冲刺,而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因此,阶段性的领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稳中求进,终点夺冠。
他给女儿制定的学习方针是:小学不用发力,只需保持跟跑状态,上初中开始发力,高一实现反超,高二领跑,高三夺冠。
郑渊洁拒绝让女儿上幼小衔接,孩子是以倒数的成绩上了小学,光这一点就没有家长能淡定。郑渊洁带女儿小学报名时,连3 3等于几都不知道,老师非常诧异。而且女儿完全没有接触过古诗,英文一句也不会,只认识10以内的数字,所以妥妥的倒数第1名。
可是十几年后,这个女孩高三成绩全年级第一,同时被美国6所名校所录取。爸爸在小学阶段给女儿做的所有功课就是阅读和运动,这两项都能极大地促进脑部发育。
低年级孩子应该培养的重点古往今来学霸的经历都是相似的,具有极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满满的自驱力,是时间管理的高手。
所以奉劝一二年级的家长,在低年级阶段,要把重点放在如何更好地适应学习学校生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让孩子锻炼身体多运动,培养阅读兴趣,开阔视野,多接触书本以外的知识,了解外面的精彩世界。学会与同学、朋友交往和接触,吃好、睡好、玩好,发展一些孩子喜欢和擅长的兴趣爱好,这些才是培养孩子的重中之重。
六、七岁的孩子玩心仍然很重,在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没必要让孩子花太多力气提高课堂成绩。平时用6分力,期末用到七八成就足够了,如果一个孩子在低年级阶段,就花10成力用在书本知识上,那么将来大概率是个中等生。如果早早的疲惫厌学了,最后可能连中等生都够不上。
所以一年级要把孩子的学习习惯养成,二年级如果还没法专注地听课,回家就让孩子充当小老师,把老师讲课的内容给家长讲讲,家长可以装作不懂提问题,三年级以后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习是需要逐渐提高的,基础知识一定要掌握,基础落下的,欠债只会越来越多,想要建成高楼大厦,一定要有稳固的地基。
掌握基础,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保持精神的愉悦和活力,积蓄能量,孩子就会稳中有升,打造属于自己的学习王国。
育儿路上,伴你前行,我是包 麻麻,关注我,不迷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