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和法治教育
事关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事关亿万家庭幸福安宁
为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法治教育,7月13日,厦门中院联合厦门一中开展法治教育实践活动。
此次活动围绕“以法治之光护青春远航”主题,针对中学生群体实际,设置了实地参观、观影交流、模拟法庭、法治讲座等环节,让30余名师生代表“沉浸式”了解法院工作,感受法治力量。
学法史,提升法治思维
以史鉴今,可以增智。为了更好地培养同学们的法治思维,第一站,我们带大家走进全国首个府院共建的法治文化主题公园街区——七星法治文化街区。
同学们漫步七星路,一路聆听厦门中院干警的生动讲解,观赏具有鲜明特色的法律标语、雕像和铜版画,深入感受古今中外浓浓的法治文化和氛围。
体法情,树立法治信仰
沿着七星法治文化街区一路向南,同学们走进厦门中院......
同学们观看了普法微电影《无有道》,通过“打卡”帮信罪(全称“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主题微电影,深刻了解帮信罪的危害性和防范方法,提醒同学们切勿以蝇头小利而随意出借、出售银行卡、电话卡、身份证等个人信息证件。
法治小课堂:
《无有道》是厦门中院和思明法院共同出品的普法微电影,于2023年12月获评全国法院第十届“金法槌”微电影类一等奖。
电影讲述了刑事法官钟思及法官助理夏橙在审理一起“帮信”案时发现赃款未被查扣,且被告人离奇失踪……经过抽丝剥茧,层层追查后发现被告人在帮助网络诈骗集团“跑分”取现的过程中,为了“黑吃黑”竟纠集同伙假扮警察,伪造诈骗赃款被查没的假象,最终邪不压正并被缉拿归案的故事。
(和小夏一起沉浸式观影~)
进法庭,感受法律权威
蔡同学敲响法槌
宣布此次模拟法庭正式开始
此次模拟法庭紧扣当下热点,结合中学生群体实际,选取了一个有关校园欺凌的典型案例。
12名同学按照法官精心改编的案例,在法庭上认真演绎不同法庭角色,“一比一”还原案件真实庭审过程,让大家切实感受法律的权威和庭审的严谨。
案件的被告人最后被定性为寻衅滋事罪,为何不定性为故意伤害罪?
为什么校园欺凌即便未造成被害人轻伤以上伤情的,仍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
这是厦门中院刑一庭黄晓慧法官在为模拟法庭作总结点评时向同学们发出的提问。
黄晓慧法官以案释法,围绕校园欺凌进行法治宣讲,从《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多角度剖析校园欺凌的行为界限,讲解校园欺凌的表现形式和危害后果等等,在一问一答间引导同学们正确认识、处理校园欺凌,坚决不做“欺凌者”,并敢于、善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续法缘
期待下一次与法同行
这是一次传授新知、提升认识的活动,更是一次触动自我、启发思维的实践,让每一位参与者都有不同的感受。
未来,厦门中院将继续发挥审判职能作用,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法治教育,着力开展更多积极向上、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法治教育活动,让法治之光点亮人生未来。
供稿:中院团委
出品: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融媒体中心
来源: 厦门中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