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考试时间不够的时候,你会选择做大题,还是回头去检查前面做完的题目?在上个月考的时候,常越清就面临了这样的一种抉择,因为考试难度加大,所以对考试时间的把握出现偏差后,在考试时间只剩下15分钟的时候,最后两道大题都没有做完,但是常越清最终虽然卷子没有写完,但是数学仍然考了135分。
最终常越清以135分的成绩,排在年级第一,在这次考试中因为考试难度加大,所以绝大部分学生都没能做完,更遑论再去检查一遍是不是存在错误。在常越清看来,考试时间不足的情况下,如何拿到更多的分数,也是学生需要学会的重要一课,自己在平时做题的时候,一直养成3点习惯。
1、不节省打草稿的步骤常越清直言,很多人在数学考试的时候,面对前面选择、填空或者是判断题的时候,打草稿的时候往往会很潦草,甚至是直接在卷子上演算,但是常越清认为,这样的做题方式其实并不“高效”。
常越清建议,在打草稿的时候不要节省步骤,尤其是对一些计算题目来说,每一步都标清其实是在节约后面检查的步骤,同时也是容易发现问题、及时纠错的必要条件,所以说这时候的“麻烦”恰恰是节省后面可能出现的麻烦。
2、规定每个题目的时间常越清直言,在做题的时候,虽然难度大小不一定,常可能出现,在一大题目上耗费太长的时间,但是他却建议,不妨在平时做题的时候,锻炼自己给每个题目限制的做题时间,譬如一道选择题的时间是3-5分钟,当超过5分钟的时候,就一定要推进到下一题,而不能过多消耗时间。
但是并不意味着一定要严苛死守,譬如说这道题目可能需要6分钟或者7分钟,那么就可以多一些时间去完成,因为并不是每一道题目都会需要3-5分钟时间来完成,可能消耗的时间更短,所以学会平衡时间,才能多拿到分数。
3、该放掉的题目一定放掉常越清直言,很多人在做题的时候,其实有一类题目恰恰是消耗时间最长,但是得分率最低,那就是看上去自己有思路,但是却没有清晰的解题步骤,前者让学生认为自己可以做出来,而后者则让考试时间不断的消耗,所以最终往往结果就是时间过去了一大半,但是却没拿到分数。
遇到这样的情况的时候,该放掉的题目一定要放掉,而不能白白浪费时间,考试本质上是一次选择性的对比,更稳定的拿到分数才是重中之重。
往期精彩内容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