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是一种严格的知识水平鉴定方法。在我国传统教育里,考试是升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比如常见的小升初、中考、高考等。
而日常学习过程中的随堂测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则是为了检验学生们的学习水平,让学生们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让老师能更好地制定随后的教学策略。
然而,如今的考试似乎变了味儿,在考后我们所有人都只关注分数,而忽略了考试最根本的目的。由于大家一味地追求分数,老师和学生在面对考试时也变得更加麻木。
那么,什么样的考试,才是一场合格的、优质的考试呢?——能检验学生阶段性学习成果,并为师生后期改进教学提供参考的考试。
一场考试结束后,学生的考试成绩并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况且学习的好坏是多方面综合的结果,我们不能只根据分数的高低、成绩的排名来判断学生学习的好坏。
分数的高低,同样取决于试卷的难易程度。有些老师对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不了解,导致老师并没有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来出题,结果考后的成绩很有可能出现两极分化。
此外,传统试卷出题喜欢求偏求难,学生考后分数普遍偏低,这样容易使学生产生挫败感,更有甚者还会惧怕考试,种种情绪最终导致考试失利。诸如此类的不规范出题,使学生并不清楚自己的真实学习情况,只能盲目地学习,无法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关于考试,我们不能仅仅关注分数表面的数字,更应该了解分数背后的秘密。
一场好的考试,不仅需要区分出学生间真实水平的差异,更需要为学生自身学习方向提供决策依据。
只有这样,学生们学习起来才能更有针对性,从而使学习事半功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