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吃西庄一口猪卷,不吃一桌七碟八碗。”这是在新绛县乃至周边一些县市,提起西庄猪卷肠的美味,人们都这样说。并把它作为招牌菜,向客人推荐。
新绛猪卷肠始于清代中叶,距今已有230余年的历史,尤以西庄村抗战老兵梁成泰家传的猪卷肠最为闻名。
梁成泰抗战后回到家乡,子承父业,从事猪卷肠的加工生产,那时候他们精选新鲜的猪肾、肝、脾、肺、肠,经过清洗、浸泡、配盐、味精及多种天然香辛料配制,再按比例大小切块整好,用韧长猪肠密密缠绕,捆成一个中间鼓起的仿锥形肉团,用陈年老汤,经过高温灭菌烹制而成。
做成后与酱肘、熏鸡等摆放在一起,虽不那么五彩斑斓,但其味淳浓喷香,回味无穷,给食客很不一样的感受。猪卷肠食用时做法简便,用刀切成方块、薄片、三角凉拌,佐以陈醋、蒜泥,吃起来香味爽口,油而不腻,别有一番风味;有的还用卷肠烩豆腐,作为一道汤菜,喝起来也美味无比。
猪卷肠不仅深受人们喜爱,而且还是新绛人出门走亲戚或逢年过节都不忘带上的特产。“梁成泰”猪卷被注册为国家商标,成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梁成泰的长子梁志斌也成为“梁成泰”猪卷肠制作技艺的传承人。
出产猪卷肠的西庄,是马首山下的大村,是有500余年历史的历史文化名村。进了村,那高高的门洞,巨大的拱券石,一栋栋雕梁画栋的深宅大院,工雕细腻,形象逼真的飞禽走兽石雕,仿佛在向你述说其悠久的传统文化。
在这里,我们与“梁成泰”猪卷肠传承人梁志斌攀谈,他又一次向我们述说了其猪卷肠长盛不衰的秘诀。他在做工上严谨细致,精益求精,不断为传统产品注入现代化的新元素,绝不添加任何有害成分;在经营上讲诚信,守信誉,不让一个不合格的产品走出厂门和门市部。
一次,他们在加工猪卷肠过程中,一个环节出现了纰漏,有了瑕疵,梁志斌发现后,立即把这批产品销毁,批发出去的也立即召回,并加倍返还新猪卷肠,当销售商知道这一情况后,纷纷赞扬他们的信誉。为了使这一传统产品做强做大,后继有人,梁志斌和自己的子女还无私地向亲友传授技艺,现在不仅“梁成泰”老字号在县城开有门店,而且亲友们也有门店,现在的“梁成泰”老字号猪卷肠远销北京、上海、广州、西安、太原等十多个城市。
8月初,在梁志斌家里,我们品尝了猪卷肠的美味,还观赏了猪卷肠制作工艺,同时又目睹了猪卷肠烩豆腐操作技艺,那真叫一个绝。上好的西庄猪卷肠,配用当地的泉掌豆腐,这两样就是绝搭。
梁志斌围案而坐,一刀一刀,将包好的猪卷肠切成厚薄大小均匀的小丁。泉掌豆腐在他的手中也切成小方块,横切竖切,熟练的刀法颇为好看。两样原料准备好之后,就开始烹制猪卷肠烩豆腐了。
水烧开,先是把猪卷肠放到锅里,猪卷肠虽然是熟食,但也得好好煮一会才能确保蕴含其中的香味儿给煮出来。这时把豆腐放进去继续煮着。一时间,空气中香味飘荡,食客嘴里咽着口水,肚子里饥肠翻滚。
当锅面上泛起了白沫,那是猪油的痕迹,梁志斌用勺子撇过白沫,然后放入十三香等调料,最后注入早已勾芡好的粉面……梁志斌边做边说,很快一碗热腾腾的猪卷肠烩豆腐就出锅了,白的葱丝、绿的香菜漂在上面,绿白分明,香味四溢,吹去热气,吸溜一口,既夹杂着卷肠特有的味道又有豆腐的清香,不禁脱口而出:“真好喝!”
山西经济日报 记者 樊晋铁 通讯员 梁 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