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经验的老师大都特别注重考试对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成绩的作用,所以才有了“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学生的命根”之说。在考试结束后如何帮助学生科学有效地整理试卷对老师来讲是一个十分迫切也很重要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学习和教学经验认为,科学有效地整理试卷要注意五个方面的问题。
前提:树立正确的分数观
试卷下发以后,往往是“几家欢乐几家愁”,有同学会因为考得好而沾沾自喜,还有些同学则因为考得不理想而情绪低落。作为老师要帮助学生纠正这种错误的心态。考得好,固然好,但只是阶段性的,须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对于考差的同学则要给予更多的鼓励,让他们明白落后只是暂时的,一次的失利并不是世界末日的到来。辩证地讲,错得多,才能改正得多,进步得多,考好的同学也许只能获得10分的进步,而考差的同学却可能有50分进步的机会,所以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找出差距、迎头赶上。教师只有帮助学生理性地对待考试分数,树立正确的错题观才能让学生更多地去关注自己的错题而不是自己的分数,从而为整理试卷开好头、打好基础。
第一步:弄清错因
学生树立了正确的分数观以后,下面的工作就是着手整理试卷了。整理试卷的第一步是弄清错因。弄清题目的错因是我们整理试卷的核心,是学生成长、提高的关键所在。学生对于错题思索后顿悟、豁然开朗的一霎那就是提高的一霎那,顿悟的过程就是学生自身进步的过程。要教育我们的学生端正态度,重视并且辩证地对待出错的题目,要使他们知道,题目做错了并不可怕,甚至要高兴,因为我们恰恰是通过错题来提高自己。这个题目做错了说明课本上相关的内容我们不熟悉,正是通过错题告诉了我们课本哪个地方掌握得不好,做对的题目是没有这个功能的,所以我们要感谢错题,并且要把做错的每个题目彻底弄清楚,不能似是而非,留有疑问。另外还要告诉学生,我们所做的每一张试卷都要花费学生、老师的时间和精力去做、去批改,这些都是成本的付出,而通过试卷查缺补漏、巩固提高就是我们的最终收获。不去认真地整理试卷弄清错因,就像我们辛苦耕耘了庄稼却不去认真地收获,聪明的学生不应该是这样。
学生的态度端正了,下面就具体讲一讲如何去整理试卷。批阅完的试卷应该和答案一并发予学生,下面的时间就是学生自己结合答案查找错因了。一般而言,有些题目是由于学生不细心做错的,学生往往一看答案就知道错在哪里了,这类题目比较好解决。还有些题目一下子弄不清楚错因,这就需要借助外力了。笔者以为外力主要有三个:课本、同学、老师。学生遇有疑问时首先想到的应该是查找课本,看课本上相关内容是如何表述的。做题经验告诉我们很多答案就隐藏在课本中,只不过我们平时读书没有注意到罢了。如果在课本上找不到怎么办呢?那就需要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去问同学了。如果同位做对了,你可以让他(她)给你讲讲为什么这样做。如果同位、前后左右都不会怎么办?那就问老师。一般而言教师要留给学生10—1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整理错题,然后再集中讲一下学生出错比较多和学生自己当堂解决不了的问题。这一时间一般也控制在10—15分钟。这里必须强调一点,学生解决错题步骤之查找课本、询问同学、求教老师这一顺序一定不能乱。题目做错后首先去问同学问老师固然也能解决问题,但是经验告诉我们通过自己努力查找课本会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也会加深对课本的熟练程度。一有问题就去问别人,不但“麻烦”别人而且也会对别人产生依赖,不利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第二步:订正错误
对于做题出现的错误不仅要弄明白还需要认真地去改正过来。在改正时要注意书写认真、清楚,为以后的复习提供方便。另外不要再使用考试时使用的笔,而要用另外颜色的笔,这样以后复习再使用试卷的时候,哪是原答案,哪是自己改正后的答案便会一目了然,我们就可以更有针对性地看那些做错的题目以提高你的复习效率。
第三步:记住错题
不是所有的题目都需要记住,但是那些和课本密切相关、比较基础的大题,是需要你记住的。比如这次题目考到了辛亥革命的意义,而你没有答完整,这次考试就一定要记住。
第四步:总结经验教训
整理完试卷后还要对这次考试进行总结反思。反思一下自己在这次考试中暴露了哪些问题。是自己没有认真复习、上课不认真听讲态度出了问题,还是没有重视基础知识做了大量偏难怪题,方向出了问题,还是马虎大意、书写潦草、没有按做题步骤规范来作答,或者其他。只有不断反思才能不断进步,所以老师和学生一定要重视这一问题。教师应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总结反思后交上来。
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工作,比如指导学生如何答题,做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等。只有我们把这些
工作做细了,做实了,学生才会从考试当中获益提高,考考才真正可能成为老师的法宝。
本文来自http://blog.sina.com.cn/nicha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