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上午,202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以下简称“高考”)进入第二天。有网友在微博等平台发布消息称,8日上午,在河南省平顶山市一高考考场内,有考生撕毁同考场内其他两名考生的答题卡。涉事考点是平顶山市第一中学(以下简称“平顶山一中”)。
对此,7月8日17时许,河南省招生办公室普招处高考考务管理部门一名工作人员回应澎湃新闻称,“已经按照规定处理过了”,“已按程序上报处理”。
依据相关规定,撕答题卡考生的全科成绩会被取消。而针对这一事件的官方回应,正在形成方案。
澎湃新闻查询发现,教育部发布并于2012年4月1日起施行的《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规定,考生在考试过程中有“故意销毁试卷、答卷或者考试材料的”行为,“应当认定为考试作弊”。“其所报名参加考试的各阶段、各科成绩无效;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当次考试各科成绩无效。”
8日晚,据新京报报道,涉事考点平顶山一中的校长胡彦军告诉记者,有两名考生的答题卡被他人撕毁。根据招办的答复,这两名考生被允许延时填涂答题卡。
有网友称平顶山一中考场有考生撕别人的答题卡。
网友:代入感太强,感觉要窒息了...@Fridao华庭:我学弟告诉我是理综 不幸中的万幸 比较好誊
@小胖加油喔:被撕的怎么办啊????我的天怎么还会有这种人。。。。
@寻泥启事- : 太牛了 凭什么要毁掉别人的人生……
@旻-cpp :被撕了答题卡的两个学生得多紧张啊,重新填涂填错了可咋办
@小葵一年四季都要加油:要是我估计当场暴哭崩溃了吧好心疼隔壁的两个同学
@寒小怂:这个看的我想打人啊,我稍微代入了一下就已经气的浑身发抖了
@AboveOrrrdinary : 本文科生代入想了一下 最后十分钟撕我卷子我必然要跟她同归于尽
针对前述考生撕答题卡的事件,8日下午,平顶山市教育局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回应澎湃新闻称,正在核实。
有网友在事后感叹:高考还没结束,这个女生的成绩和所有努力都全毁了,关键还严重影响其他两位考生的发挥!的确,一时冲动毁一世,相比起学习成绩,家长更应该注重的是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情绪控制能力!
这起发生在高考考场上的突发事件,其实不是个案;面对巨大压力而濒临崩溃的考生,也绝非个例——
- 2019年6月8日下午,高考刚刚结束,河北衡水市冀州第一中学内,两名高中生因琐事发生矛盾进而演变成肢体冲突,其中一名学生遭对方捅伤,经抢救无效死亡
- 2018年6月7日,河北平泉一名高考生在高考首日早晨坠楼自杀
- 2017年6月9日,辽宁朝阳一名高考复读生在高考结束一天后跳楼自杀
- 2016年6月10日,四川省达州市一高三毕业生在高考后跳河自杀。
- 2013年6月22号,20岁的四川崇州女孩得知成绩离三本线差6分后,选择了割腕、喝农药结束生命,而她也是一名复读生。
这些考生做出如此“决绝”的选择,绝不是一句“这人心理有问题”就能解释得清,肯定是教育、成长中的某一环出现了问题!这,似乎才是我们更需要反思的。
教育的首要目的,是使人性发生变化。一切知识学习、各种专业技能学习都要从人性出发,并能促进人性成长。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都不能以人性的缺失或降低为代价。这应成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乃至社会教育的一条铁律。
而我们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忽视了这条铁律,至少是弱化或有名无实。其结果是,在一些学生身上,别说什么优秀的品质,就连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人性”都没有!这些人性,就是“是非心、羞耻心、恻隐心、宽恕心、孝敬心、诚信心、感恩心与责任心”。
一个人出生来到世上,可谓白纸一张。人性无所谓“本善”“本恶”,高尚也好、邪恶也罢,都是后天教化的结果。所以,一些青少年出现这样那样的人性缺陷,也势必要到后天的教育环境和过程中找寻原因。
家庭:教孩子有人性最重要孩子的许多问题其实都是家长造成的。
有些家长以工作忙、生活压力大为由,缺少对孩子的陪伴与交流,导致孩子走进学校后缺少基本的人际交往能力;
有的唯恐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中孩子吃亏,有意无意地向孩子灌输一些不正确的观念或行为;
有的家长对孩子一味奖励、从不批评,导致孩子缺乏心理承受力和抗挫折能力,在学校遇到一点批评就承受不了,采取各种极端行为;
还有的家庭家长之间教育观念不一致,导致孩子形成多面人格;
有些家长一味在物质上满足孩子,在生活上无微不至,但与孩子缺少精神交流,导致孩子社会化水平过低,缺少应有的成熟度,缺少独立性与自主性;等等。
作为家长,总想着给孩子留下财富、知识、资源,殊不知教给孩子是非心、羞耻心、恻隐心、宽恕心、孝敬心、诚信心、感恩心与责任心,才是最首要的!
老师:教学生有人性很重要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学生有人性,不是说让老师安贫乐道、做道德完人,而是在处理学校、班级日常事务时,在对待每一个学生时,不暴戾、不偏激、不势利、不歧视。
的确,很多老师曾抱怨:“你们根本就不了解现在的学生有多顽劣!老师打也不是骂也不是,不管也不是…”学生如此,首先是和他的家庭有关系,但老师身为教育者、感化者,知识传授是一方面,德行、人性的教育也不可偏废。
学生:让自己有人性更重要我们已被上不完的课、刷不完的题所淹没。我们眼中似乎已没有父母:他们是学费、零花钱、对分数的渴求;我们的眼中似乎没有同学:他们是竞争对手、游戏玩伴、八卦对象;我们的眼中似乎也没有老师:他们是上课、念分、批评和成绩…
但不要被这些所蒙蔽!世界给了我们黑色的眼睛,我们要用它去寻找光明。父母之爱,同窗之谊,师生之情,都在日常的点点滴滴。只要你还是求知向善的,人性就不会从你身上溜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