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规范格式,以及更多中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请移步
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运用(21分)
1、默写古诗文。(共10分。答对一句得1分,满分不超过10分)
(1) ,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2) ,爱上层楼。爱上层楼,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3)不以物喜, ,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诗词中的“用典”引发同学们的热烈讨论,请根据语境填写古诗文名句。
小明:“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举个例子:我们学过的李白的《行路难(其一)》中的(4)“ , 。”这一句,就是借助历史故事表达自己对前途并未失去信心,对从政仍有所期待。
小红:是的,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5)“ , 。”也是借助历史故事来表达自己怀念亲友的无奈伤感和人事变迁的感叹。
小强:你们说的都是“用事”类的用典,而苏轼的《水调歌头》中(6)“ , 。”则是“引用前人诗句”类用典,他化用了李白《把酒问月》中的诗句:“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题。(7分)
成长的脚步深深浅浅,成长的滋味酸酸甜甜。有亲近自然时,目及 guǎng mào的畅快;有凝神阅读时,心无páng wù的沉醉;有恣睢挫败时,痛入心扉的忧戚;更会有xiē sī dǐ lǐ后,追悔莫及的懊恼……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才是人生真正的味道。汹涌时,做卷起的浪;平静时,做闪亮的波。朝气蓬勃的我们展开青春亮丽的风采,开放青春的活力! 我们的青春不允许 ,在成长的征途上,甘甜和酸涩也似歌声与琴声一样 ,这就是我们成长的幸福!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3分)
①guǎng mào( ) ②páng wù( ) ③xiē sī dǐ lǐ( )
3、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断章取义 不言而喻 B.随心所欲 相得益彰
C.随心所欲 不言而喻 D.断章取义 相得益彰
4、语段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朝气蓬勃的我们展示青春亮丽的风采,开放青春的活力!
B.朝气蓬勃的我们展现青春亮丽的风采,开放青春的活力!
C.朝气蓬勃的我们展开青春亮丽的风采,绽放青春的活力!
D.朝气蓬勃的我们展现青春亮丽的风采,绽放青春的活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6题。(4分)
在“体育知识我知道”的任务型学习活动中,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体育”一词在我国最早出现于1904年,刚传入我国时,是指身体的教育,是一种与维持和发展身体的各种活动有关联的一种教育过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其目的和内容都大大超出了原来“体育”的范畴,含义也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广义”与“狭义” 解释。广义的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狭义的体育是一个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教育过程,是培养人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5、任务一:请用一句话概括上述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字。(2分)
6、任务二:根据对联常识,将下面六个短语组合成一副契合跳水主题的对联。(2分)
一池 酬壮志 碧水 十米 映英姿 高台
二、阅读(49分)
(一)(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1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乙】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袁宏道集笺注》)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上下一白 一日之盛
B.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石篑数为余言
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别是一种趣味
D.死于安乐 安可为俗士道哉
8、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雾凇沉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3分)
(2)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2分)
9、请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今 岁 春 雪 甚 盛 梅 花 为 寒 所 勒 与 杏 桃 相 次 开 发 尤 为 奇 观
10、两文描绘的西湖之景有什么不同?作者分别是如何来描绘西湖之景的?(4分)
11、【甲】文“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与【乙】文“安可为俗士道哉!”所抒发的情感有何相似之处?(3分)
(二)(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材料一
朋友们,用不着多举例,你们已经可以了解我们的战士是怎样一种人,这种人有一种什么品质,他们的灵魂多么地美丽和宽广。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他们是世界上一切伟大人民的优秀之花!是我们值得骄傲的祖国之花!我们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我们以生在这个英雄的国度而自豪!
亲爱的朋友们, 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坐到办公桌前开始这一天工作的时候,当你往孩子口里塞苹果的时候,当你和爱人一起散步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你也许很惊讶地说:“这是很平常的呀!”可是,从朝鲜归来的人,会知道你正生活在幸福中。请你意识到这是一种幸福吧,因为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才能更深刻地了解我们的战士在朝鲜奋不顾身的原因。朋友!你是这么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你一定会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节选自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材料二
(数据来源: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制图:孙山)
材料三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大多会给孩子树立一些榜样,家庭的榜样教育也是达成家庭教育目标的有效方式。但是,父母给孩子树立榜样时往往较少考虑少年儿童的心理需求,总是用别人家的孩子来激励自己的孩子。调查发现,有近三成受访少年儿童认为家长老是拿别人家的孩子与自己比,使很多孩子把这一点看作是家庭榜样教育的首要问题。
学校是对少年儿童进行榜样教育的主要场所,但是研究发现,学校榜样教育个性化、多元化不足,不能很好地满足少年儿童对榜样的需要。“跳一跳,够得到”是给少年儿童树立榜样很重要的标准。而且,不同学段的少年儿童,对榜样的需求与关注重点也有所不同,因此在榜样教育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多参与到学校的榜样教育中来,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少年儿童的榜样需求。
(选自《中国青年报》2023年2月16日,有删改)
材料四
更新榜样教育的理念,使教育性与趣味性更好地结合起来。榜样教育的基础是榜样宣传,在当宣传手段多元、宣传途径丰富的时代背景下,对榜样的宣传更要贴近少年儿童的兴趣,要把趣味性、教育性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榜样宣传直达少年儿童的内心,使榜样精神更好地被少年儿童理解与习。因此,对榜样人物进行宣传时,既要重视教育性又要重视趣味性,把图画、视频、文字、故事、哲理等更好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生动形象地宣传和展示榜样人物。同时,还要特别重视挖掘榜样人物新时代精神内涵,使传统榜样人物焕发新魅力。
此外,我们还要特别重视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那些“隐藏款”的榜样教育内容,发挥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例如,校园的文化墙、横幅,家庭中的亲子话题,公共场所的滚动屏、雕塑等,都是隐性的教育资源,使少年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不经意地看到、接触到,从而能够见贤思齐。此外,一些地方的红色教育资源也是很好的榜样教育内容,也可以通过文创产品、家乡故事等,激励少年儿童学习榜样的精神内涵。
(四望梅川河整理)
1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画线句运用排比的句式,使不同身份的读者都感到亲切,自然地引出下文的问题,引发思考。
B.在家庭的榜样教育中,绝大部分受访少年儿童认为家长老是拿别人家的孩子与自己比。
C.更新榜样教育的理念,把趣味性与教育性结合起来,这样可以使榜样精神更好地被理解、学习。
D.在进行榜样教育时,要特别重视“隐藏款”的榜样教育内容,如:学校的文化墙、公共场所的雕塑等。
13、请概括材料二中两张图表的主要信息,各写出一条。(3分)
14、班级拟召开主题为“我的榜样”的活动,请你根据材料,为此次活动提两条合理建议。(4分)
(三)(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校园生活
①每一位作家都有个储存仓库,里面最精彩的东西往往是少年时期的记忆。这是为什么呢?大概是因为少年时期最纯真、最敏感、最烂漫。这一时期,刚刚踏上人生旅途,如行“山阴道上,应接不暇”,不谙世事时候的光彩总如金子般闪亮。
②我少年时期恰好赶上战争时代,不免留下些困苦、惊险的记忆。可如今,在记忆中当年的生活却只留下美好了。那些纯净的朝气日益凸显出来;阴影,反倒成了俗话中说的“灯下黑”——只见光芒四射,不见灯台下边照不到的死角。
③脑子里时常浮现的,是校园生活,那些记忆总是挥之不去。
④还记得我们唱校歌。半个世纪以前,男女齐唱校歌的半童声,现在还总回响在耳畔头两句就如行云流水一般:“雁山云影,瓯海潮踪……”
⑤歌词的作者是朱自清先生,他是散文大家,也是著名的不吃外国“救济面粉”的硬骨头知识分子。在我们中学执教时,他还年轻,曾写过当地生活的一组散文,其中一篇《绿》后来还被选进教科书。这“绿”写的是梅雨潭的绿色,朱先生形容它作“女儿绿”。
⑥校歌中写到“春草池边”,校园里是有一个池塘,题名“春草”。这两个字的来历是谢灵运的名句。大约十五六个世纪以前,南朝大诗人谢灵运在这里任过太守,据说“遨游山水,经旬不归”,两千年来,传为风雅佳话。
⑦谢灵运是历史上山水诗的先驱。我们中国的山水诗,有自己特有的宇宙意识。世间万物,与天地合一,生生息息,完全融合,浑然一体。谢灵运留下的著名诗句中,有一联是“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字句平易,却道出了生态的自然,一片葱茏的生机。多少人心服中间那个“生”字,粗看很是直白,细品却极天真。我疑心这精妙的用字与我们本地的语言有关。“生”这个字,通常要与“长”合成一个词,我们那里只用一个“生”遇到单用一个字的时候,别的地方用“长”,我们那里却用“生”。
⑧校园里的春草池,原先是个什么样子呢?我想,它的形状,应该是不规则的,取其富有野趣;也许是椭圆的,是心形的,连环蜂腰处或许还有一弯拱桥,以求具有一种图案美。可是我上学时,这里却建成了长约四五十米的长方形游泳池,又不许游泳,里面尽是些混乱的杂草。池北一排两层楼的教室,池南一行冬青树,却没有种上谢灵运诗里写到的“园柳”。这样的修建,那时候的我,就觉得应该判个不及格。
⑨后来,我在外转了半个世纪,又回到母校,先要去看春草池。池,没有了。老楼有的塌了,有的苦苦撑着。新楼不少,东一个西一个,仿佛都是“急就章”,没有总体的布局。我心里暗暗有一丝莫名的惆怅。
⑩但眼前的另一番景象,不容我怀旧,也不容我思念,甚至没给我留下一点儿叹息的机会。只见楼上楼下,来来去去,满登登都是活泼泼的少男少女,自由,天真,烂漫。我们那时是“云影潮踪”,现在是一片生机勃勃。
⑪好好地听听吧,也是半童声的男女齐唱,如今更多的是无拘无束的欢笑,脚下是更加轻健的奔跑……未来二三十年后,在这一代少年的记忆存储库里,校园生活也必将是最美好的画面。
⑫今天的校园,跳跃着、流荡着、放射着不同以往的朝气。
⑬他们尽管没有“春草池”,无关谢灵运;“女儿绿”没有了,和朱自清关系也不大了。但是,他们有与他们的时代相关的东西。代代都有少年时期,都有自己独特的美好记忆,因为那都是最富朝气的年月。朝气,也是葱茏的生机。对了,这才是代代相同的东西还要问为什么吗?只好说是与自然、宇宙浑然一体了吧。
(取材于林斤澜的文章)
15、文章先写记忆中的校园生活,重点回忆【甲】 和【乙】 ;再写眼前的校园生活,描绘少男少女的齐唱、欢笑和奔跑。校园虽有变化,但少年时期“都有自己独特的美好记忆”。(2分)
16、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第⑧段画线句中“判个不及格”的理解。(3分)
17、结合文意,简要分析第⑫段中“跳跃着、流荡着、放射着”的表达效果。(4分)
18、“葱茏的生机”在第⑦段和第⑩段两次出现。解释它们各自的含义,分析它们对表达作者情感的作用。(5分)
(四)(6分)
19、班主任和同学们准备以《水浒传》为背景召开“梁山体育节”兴趣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表格内容。(6分)
人物 | 绰号 | 参赛项目 | 报名理由 |
鲁智深 | ① | 摔跤 | ② |
③ | 行者 | 散打 | 曾在景阳冈徒手打虎,武艺高强,智勇双全 |
林冲 | ④ | 武术 | ⑤ |
⑥ | 浪里白条 | 游泳 | 一直在浔阳江边,水性极好,水下功夫卓绝 |
三、作文(50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生活中,有些细小的东西常常被忽略。比如:一声叮咛,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个小数点,一次小错误,一处小破绽……有些事情忽略了也无大碍,但有些事情忽略了却会造成遗憾,形成伤痛,酿成大错。
请以“忽略的,有时是最重要的”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不少于5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