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份中国最后一次科举二甲第二名的殿试卷,也是贺州科举史上成绩最好的殿试卷,这份具有比较高的研究价值的殿试卷历经磨难最终荣归故里。
《永州日报》刊发了一篇《永州发现中国末次科举考试二甲第二名殿试试卷》的新闻报道,,里面提到了贺县、殿试卷、林世焘等信息。
2016年11月,贺州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工作人员杨志贵,在网络上发现了这篇报道,他意识到这对我市很有历史价值,于是他把这篇报道复制下来,呈送给领导审阅,这引起了局领导的高度重视。
贺州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局长张达河得知此事,马上同博物馆的胡馆长商量,让胡馆长和殿试卷的持有人林老取得联系,一定要把这么珍贵的文物征集回贺州。当时他以为要费一般波折,结果林老很是深明大义,痛快的把这份文物捐献给我们贺州市。
2016年12月26日,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一行人驱车前往湖南永州,与“贺县”殿试卷捐赠人林松年见面。
林老林永松说道:“林世焘是我的父亲,我是他最小的儿子,清朝的时候光绪三十年,父亲取得进士,并获得二甲第二的名字,就是相当于第五名了。最后一次殿试,因为从这届之后就取消了,废止科举。”
林松年从父亲的殿试卷中,知道祖父和父亲是清代广西平乐府贺县人,但朝代更迭,地名变换等因素,他一直苦于不知道家乡的确切位置在哪里,贺州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一行人的到来,让林松年寻到了根,知道家乡还有族人还有先祖的坟茔,这让林松年激动不已,游子虽远行千里,但故乡是割舍不断的根,林松年亲手把父亲的殿试卷捐给我市博物馆,这份几经劫难流落异乡的珍贵文物,终于荣归故里,找到了它应有的归宿。
殿试卷中“二甲第二名”的主人公林世焘原籍广西平乐府贺县西塘村凤鸣岗,即今天八步区莲塘镇永庆寨马子塘。
林世焘是其父亲林肇元的次子,生于同治四年,父亲病逝后,林世焘带领家人到北京投靠亲戚,光绪十五年,林世焘在京城参加顺天府乙丑恩科乡试,中副榜。光绪十七年顺天府乡试中式举人,由举人内阁候补中书,花翎二品顶戴,指分江苏试用道。光绪三十年甲辰恩科会试,林世焘以候补道身份考中贡士第272名,在后来的殿试中,他大胆发挥,在试卷中敢言人之不敢言,书写了自己在政治、军事、理财、教育等方面的卓越见解,当时的八大阅卷官均给他的试卷画圈,即列入前十名行列。后来,光绪帝批他为二甲第二名。
2018说干就干,干就干好!
本期至此 谢谢观看
文章综合自:贺州发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