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上学之后,就开始接受传统教育,也正式开启了自己的学习生涯,而在学习中,我们最先接触的就是传统的两门课目,语文和数学。
从小学开始,语文就是我们所学习的主科目之一,是非常重要的一门科目,也是我们从小学甚至到大学,经常接触的科目之一。
语文对学生非常重要,更有着不同的情怀,我国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全部融入在一本语文书中,都是各种精华。
因此,在所有科目中,只有三门主科目是120分的满分,语文就是其中之一,只不过,语文也是学生们最容易丢分的一个科目。
因为在语文中,有一个让学生们最头疼的东西,那就是作为,而作文在试卷中的占比是极高的,一般来说, 120分为满分的卷子,作文大概占50分或者60分。
但作文想要有一个好的分数,并不是很容易,对于一般题目来说,语文除了古诗词几乎没有一个固定答案,只要意思差不多就可以得分。
而且,作文更没有标准答案,想要在作文上得分很容易,可想要在作文上扣分更容易。
但是对于我们国内的学生来说,写作能力是完全可以培养的,甚至从小学时候开始,从学习词语到造句,这都是学生们必须经历的一个环节。
为了锻炼学生们的写作能力,老师和家长几乎是不留余力,看一篇好的电影,或者是一本书等等,都会让学生们写观后感。
本来,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书籍,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
只不过,有一些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反而会让老师觉得为难。
就像是在前段时间,一位老师在网络上求助,因为学生在交作业时候,写的观后感让自己比较纠结,不知道该给多少分才合适。
当时,这位老师给学生们留了一篇作业,要求学生们看完一篇小说,并写出一份观后感给自己,而老师也放心的让学生们随意发挥,没要求学生们看哪本书。
只不过,当观后感交上来之后傻眼了,一部分学生写出来的观后感确实不错,但有一小部分学生,写的观后感题材比较敏感,因为她们写的正是一本“同人文”的观后感。
并且老师表示,全班10名学生的作文里,就有3个人写《撒野》的观后感,老师看到之后也比较尴尬。
好在学生们在作文中表达的整体意义都是积极向上的,也很有正能量,也让老师的心理也得到了慰藉。
其实,随着网络越来越发达,大家对于各类事物的包容性也越来越强,在网络上,各种各样的文化也都在流传,也有很多作者大大写自己的原创文章。
其中,“同人文”就是很小众的一种文化,喜欢此类文章的人有很多,年龄覆盖面也越来越广,而且在网络上同人文化写的过于美好,引起很多人观看。
“同人文”讲述的就是两个性别相同的人的恋爱故事,也就是“同性恋”,虽然以前的人们比较排斥这样的爱情,但随着大家的思想越来越开放,同性恋也逐渐被大众接受。
最起码,两个男性走在大街上,不会再有人用异样的眼光去围观,也不会将他们视为病毒的传染源,大家对于这样的群体,更多的是包容。
只不过,在虚拟的网络上,并不会识别用户是成年人还是未成年人,家长同人领域的传播速度很快。
导致一些未成年人开始涉及这个领域,甚至有一些未成年人,将此类文学当成自己的一种信仰。
觉得虽然他们是纸片人,但是却有着真挚的感情,而这种感情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逐渐变成了一种精神寄托。
只不过,学生们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对于他们的身心发展到底是好还是坏呢?
其实,现在的社会,包容性还是很强的,感情也会被大众所接纳,姐弟恋,爷孙恋,同性恋等等。
对于大家来说,只要不危及到社会,也不会打扰到其他人的,那大家也会多多给予包容,这也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
只不过,家长还是会担心这样的书籍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但又没有什么好的方法,如果强行制止,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感情也会出现问题。
所以,对于家长来说,与其压制还不如教给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让他们在书籍中获取一定的力量,而不是一味的制止,有一个正确的三观才是最重要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你觉得未成年应该接触这类的东西吗?欢迎留言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