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轻松,家长轻松,孩子轻松。
轻松的背后,应该有着什么样的思考老师该想什么?家长该想什么?学生该想什么?
回顾自己的教师工作,先谈谈自己的变化我是初二数学老师,私立学校。
变化一:课时少了很多。晚自习由原来的一周五节变成了每周一节。每天晚自习后的一节拓展提优课没了,周六的两节复习回顾课也取消了。(收入虽然少了很多,但心里还是很开心的)
变化二:作业量,学校有了严格要求。星期一到周四,不许留回家作业,周末作业量要控制在一个小时内。作业由原来的《课时作业》、《学霸》、《亮点大试卷》,全写、全批、全讲,变成了现在的部分写、部分讲。
时间变少了,自然而然,要求教师的课堂效率要提高,布置作业要精细化,有质量。
变化三:和老婆的矛盾明显变多了。以前收入多,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回家就是陪老婆孩子。现在回家早,收入少,还要把学校作业带回家做。老婆不理解,尽会制造矛盾。
为什么会带作业回家做?
备课难度增加,要选高质量的例题,目前市面上可参考的辅导资料不是太适应双减,所以常常需要自己改编创新,出一类,一题多问,多变化的题目,尽量一题就能讲透彻更多的知识点。还要选择有针对性地巩固练习,设置好难度梯度,有基础、有拓展、有提升。常常找不到合适的,需要自己改变创新。
变化四:由保姆型教师,变得啰嗦了,真是苦口婆心。打个比方,如果把教学比作做菜的话。以前是从选料、清洗、加工、烧制……,一步步手把手地教。现在更多的是直接端上来一盘菜,让孩子自主探究,怎么能做出来它来,如何能够举一反三,做出不同的味道来。
以前更多的是侧重于对学生知识的传授,现在更多的是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知识好教,能力难发展。绝大部分的孩子,还没意识到双减的到来,以至于他们没有做出该有的应对。我急啊,所以就变得啰嗦了,变得苦口婆心了。
变化五:学生开始两级分化严重。我变得会用‘必会’、‘选做’的法宝了。
以往时间充足,不论是基础题、中档题、还是压轴题,都能做到很高的重复度。所以孩子的成绩大都还不错,没有明显的两级分化。现在明显做不到了,现在更多地强调的是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力好的,学习积极主动的,成绩就好。反之,则成绩下降严重。
所以倒逼着我布置分层作业。‘必会’的题目是基础,要求都得会。‘选做’的题目难度大,锻炼自主探究能力,只能多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积极去完成。
减负是为了更好前行
双减后,有的家长光顾着拍手称快了最近家访了十几位同学,与家长交流发现。大部分的家长没意识到双减后,他们需要作出改变。他们只是感觉到,作业少了,孩子在家时间多了。没有意识到自己该做哪些事情来帮助自己的孩子来适应双减。
赛老师建议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积极疏导孩子心理,帮助孩子积极面对双减政策带来的变化。
2、在家给孩子提供安静的学习环境。
3、鼓励孩子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安排好自己的课后时间。
4、鼓励孩子每周末,自主做好这周的知识复习巩固。
5、鼓励孩子迎难而上,在课后时间,主动地突破自己薄弱的知识点。问同学、问老师、查资料等方式,积极主动地解决自己的疑惑。发展孩子的学习能力。
6、帮助孩子形成任务观。学会给自己下任务。这周、这个月、还是这学期,要攻克哪些薄弱点。分解到每一天,该做哪些事。鼓励孩子积极去做。
父母是最好的老师
“春江水暖鸭先知”,学生该是先知,先行者积极面对、主动适应、自信先行。
结束语双减,多少得有点想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