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地方的试卷最简单好做

哪个地方的试卷最简单好做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5-03-26 09:48:25

1977年我国发生一件大事,停了多年的高考终于恢复了。这在今天听起来有点难以置信,但在那个年代,高考的恢复成了国家重新走入快车道的一道曙光。

现在有些人看了当年的考卷之后却有些哑然失笑,不是说老三届都是当年的精英吗?为啥这试卷简单的小学生也能做,当年不到5%的录取率到底是咋搞的?

一、那年的试卷真的简单吗?

凡事儿是真的不能看表面,虽然那个时候已经恢复高考,但特殊时期的影响还是没有过去的,从现在的视角来看,没人觉得当年的高考卷子有什么大不了的,考题也都非常基础。那年的考试内容大多数围绕语文、数学、政治这些基础学科,看起来没啥特别高深的东西,很多人觉得“这题小学生都能做”。

但如果把视角放回当年,这个卷子就真的不简单,出题的基础性是要考虑当时大环境的。

那会的教学环境完全不是现在能比的,十几年的社会动荡让学校教育停滞不前,老师们没法正常上课,教材甚至成了稀罕物。

所以很多人虽是“学过”,但是肚子里并没多少真正的墨水,看到考试题目觉得熟悉,但真答起卷子挺犯难的,再加上教育资源匮乏。

农村孩子别说看到试卷了,有人可能连正式的教材都没碰过几次。

挺多人回忆当年的情况,当时的考生中不仅有学生,还有大量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也就是现在说的“老知青”。

当年很多人高中学习不完整,十几岁甚至更早的时候就响应政策跑到农村干活去了,这种情况下让他们一下子回到教室考试是真的有些强人所难了。

所以这些看似简单的题目,在当年很多人的眼中就是一座没见过的大山。

二、录取率低事出有因

很多人可能会感到疑惑,试卷明明看起来那么简单,怎么最后录取的比例居然低到仅有不到5%呢?考卷难度只是决定录取率的一个小方面,背后其实是藏着好多原因的。

1977年虽然已经过去了特殊历史时刻,但整个社会的问题还是很多的。

恢复高考初期的标准非常严格,那时邓公提出的招生标准可不是开玩笑的。以前的工农兵推荐上大学制度被废除,改为统一考试、择优录取。

这种调整就是为了确保进大学的都是有真才实学的人,而不是那些靠关系、送礼上位的关系户。所以即使考题看似简单,但在批改和审核过程中的标准那是相当严格。

就算卷子简单,没达到一定的分数线照样没戏,这就让那些仅凭一腔热血却缺乏复习资源和基础知识的学生无缘大学。

再加上当年的备考环境实在太差,广大农村地区和城市的差距更是天壤之别,城里的学生可能多少能找点资料复习一下,很多农村学生连正经课本都摸不到。

那时的教育资源本就极度不平衡,很多农村考生甚至都没机会系统学习,更别提那些年长时间的教育停滞对考生的冲击了。

这就导致他们虽然肯努力,但并不会做题,分数也一直拉不上来,更何况农村学生就算受到过相应的教育,质量也非常低。

有些甚至连基本的考试流程和答题技巧都不懂,就算考卷再简单也根本无从下手。

很多人一出考场就崩溃了,感觉这次考试成了人生中的一大难关。

当年的的考试只是从报考制度上放宽了条件,但当年的考试绝对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那几年的考生可不光和同龄人竞争,而是和社会各个层面、各个年龄段的人拼。

当年不但有应届高中生参加考试,还有30多岁的老知青,他们很多已经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多年,特别渴望重返校园。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工厂工人、农民和退伍军人等各种职业的人都报名参加,报考人数一下子飙到了570万。

这么大的竞争基数,但学校的容量是有限的,一下子就把录取率拉低了。

当年的考试并不是单纯看分数,那时候招生的时候还得考虑很多政治因素。

虽说考试要“择优录取”,但在那个时代高考的录取名额分配必须要充分考虑地区之间的教育资源差距、社会环境和个人成分背景。

毕竟风波刚刚过去,敏感的政治环境不可能说变就完全大变样的,一些人即便考了高分也可能因“政审”通不过与大学失之交臂。

这对那些积极备考但政审不合格的人来说,简直是深深的无力感。

当时的高等教育资源也非常有限,并不是每一个过线的人都能顺利进入大学的。那可是恢复高考的第一年,虽然试卷内容不难,但招生的名额实在不多。

全国高校加起来只有那么多,刚从十年的教育停滞中走出来,各大高校根本没有那么多师资力量和校舍来容纳突然激增的考生群体。

所以即便那年的考题对一些基础扎实的考生来说是小菜一碟,但由于名校名额竞争尤其激烈,一大批过线的人也只能接受调剂,甚至直接被刷掉。

三、评分标准了解一下

当时的评分标准也是相当沿革,虽然当年试卷的总体得分门槛相对较低,湖北地区的文理科分数线加起来也就210分左右。

可学生要面对的是知识积累的大缺口和错综复杂的社会筛选,对那些在农场干活儿或者在工厂里工作的考生来说,达到这个分数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

结果很多人才答了个卷子的开头,心里已然知道注定无缘录取,而且这是动荡之后首次恢复高考,统一招生并不是一步到位。

有些地方的分数线不统一,还要分两场考试,江苏就因为报考人数过于庞大,特意把考试分成两个场次,这样下来考生的心理压力就更大了。

但高层也有高层的考虑,当时的国家实在是经受不起再一次的动荡了,如此大规模的考试人员聚集,一着不慎就可能出现问题。

为了不让社会重新陷入动荡,尽管出题不难,可录取这道关卡依然不可掉以轻心,全国合格者只有27.3万人。许多参考者在此一战饱受各种限制的压力,绝大多数最终都没能及时撑过去。

参考资料:

恢复高考40周年︱北大经济系77级:改革年代

澎湃新闻

2017-10-30

晚潮|1977年高考,家庭成分还在“横刀立马”

潮新闻客户端

2023-06-08

77年高考试卷,你也可以来试试,考生:清华北大没那么难

娱乐有缘人

2025-02-18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