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五四试卷六年级下

山东五四试卷六年级下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5-03-23 08:39:20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六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五四学制)

一、积累与运用。(16分)

1. 莱芜,齐鲁腹地,一方古老又年轻的风水宝地,为寻找这方沃土的文化之魂,学校组织了莱芜文化之旅的研学活动。通过查阅资料,小红做了以下笔记与你分享。

ㅤㅤ莱芜古称“嬴”“牟”,别名凤城。①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孕育出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英雄的人民。这里文韵绵长,是东夷文化区域中心、大汶口文化重要发祥地。“长勺之战的金戈铁马、雄(hún)鼓声在时空中响彻;②齐长城傲然耸立,在这里发生了无数传奇故事。沿着文明的足迹,走进新时代的莱芜,这里的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各种非遗项目活色生香,民俗文化、技艺等非遗种类齐全。这里红色文化代代流传,一批又一批共产党人领导英雄的莱芜人民在这片红色土地上,(jiān)毅不屈、浴血拼搏,一场场战役,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③如今,红色基因已经融入到莱芜人的血脉中,成为莱芜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

ㅤㅤ嬴秦文化、红色文化、齐长城文化……齐鲁文化在莱芜大地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植根于文化沃土,④莱芜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坚定的文化自信,激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特色文化产业,如今,万象更新,在莱芜的画卷上,一笔一画描绘着繁荣与希望,一点一滴勾勒出莱芜的幸福民生。

(1)小红有两个字暂用拼音代替,两个加点的字不确定读音。请你帮小红选出正确的一项( )

A. 混 艰 pì gēng B. 浑 坚 pì gēng C. 浑 坚 bì gèng D. 混 艰 bì geng

(2)上面文段中画线句有语病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1)B (2)D

2. 研学途中,小红记录了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其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莱芜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我们追根求源,可以更好的了解莱芜文化的发展历程和内涵,感受其独特的魅力。

B. 齐长城饱经风霜,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巨变,它像一条巨龙,蜿蜒于齐鲁大地上,横亘于崇山峻岭之间。

C. 莱芜锡雕是一项民间传统艺术,传承人王师傅雕刻技艺炉火纯青,仅用两面三刀,便可让作品灵动自然,精美无比。

D. 无数革命先烈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献出了生命,他们死得其所,他们的名字永远刻在人民心中。

【答案】C

3. 研学活动之后,学校将举办文化知识竞赛活动,小红为这次活动写了一副对联,请你对照下联,完成对上联的排序。

上联:①历史文化 ②赢牟大地 ③汶水 ④浩如烟海 ⑤汤汤

下联:泰山巍巍,齐鲁之邦圣贤名人灿若星河。

上联正确的顺序是(只填写序号顺序):

【答案】③⑤②①④

4. 下面是本次知识竞赛活动的构思框架,请根据如图,向同学们简要介绍活动流程,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字。

【答案】示例:以莱芜文化为主题的知识竞赛分为准备、实施两个阶段。准备阶段需要收集比赛题目、组建竞赛团队。实施阶段分为:开场致辞、竞赛、颁奖三个环节。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5. 课内外文言比较阅读。

卖油翁

①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常羊学射

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乎楚王田①于云梦使虞人②起禽而射之。禽发,鹿出于王左,麋交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鹄拂王旃③而过,翼若垂云。王注矢寸弓,不知其所射。养叔进曰:‘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④矣!’”

(选自《郁离子》)

注:①〔田〕同“畋”,打猎。②〔虞人〕掌管山泽的官。③〔旃(zhān)〕红色曲柄的旗。④〔必〕完全肯定。

(1)下列对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康肃忿然曰”的“忿然”意思是“气愤的样子”。

B. 乙文中“王引弓欲射”的“引”意思是“拉开”。

C. 甲文中“康肃笑而遣之”的“笑”意思是“嘲笑轻视”。

D. 甲文“见其发矢十中八九”的“矢”和乙文“王注矢于弓”的“矢”意思均为“箭”。

(2)下列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尝射于家圃 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

B. 使虞人起禽而射之 释担而立

C. 尔安敢轻吾射 不知其所射

D. 臣之射也 以我酌油知之

(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一项是 ( )

A. 甲文运用了对比手法,用陈康肃公的气定神闲对比卖油翁的骄傲自信。

B. 乙文楚王“不知其所射”的原因是三心二意,左顾右盼拿不定主意。

C. 甲文卖油翁是一位民间高手,他有一手绝活,还能从平凡生活中悟出道理。

D. 乙文主要采用人物对话的方式,语言精辟凝练,结构简单却极富表现力,给人深刻启示。

(4)文中画横线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

若欲闻A射道乎B楚王田C于云梦D使虞人起禽而E射之。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②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

(6)甲、乙两文中都采用了借事说理的方法,但说理各有侧重,请谈谈甲、乙两文各阐明了怎样的道理。

【答案】(1)C (2)B (3)A

(4)BD (5)①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

②放一片叶子在百步之外去射它,十发箭十发中。

(6)甲文以卖油翁熟练的酌油技艺告诉我们熟能生巧的道理。还告诉我们人外有人,任何时候都要谦虚谨慎的道理。乙文说明做任何事情都必须专心致志,集中一个主要目标。如果三心二意,左顾右盼,那就任何事情都做不成。

6. 诗歌鉴赏。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以“望”为线索,由远而近,由望岳再生登岳远望之情,情景交融,虚实相生。

B. 首联以问答的形式,表明泰山的青色在齐鲁广大区域都能看见,表现泰山雄伟阔大的气势。

C. “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D. 这首诗通过描写泰山浑厚而苍凉的景象,表达了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驯的性格特点。

(2)杜甫写诗“语不惊人死不休”,其诗歌语言精炼传神,请简析“阴阳割昏晓”中“割”字的妙处。

【答案】(1)D (2)

“割”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7. 请将横线处的诗文补充完整。

ㅤㅤ古人以笔寄情,淋漓尽致的演绎着花的极致浪漫,可谓是一花一世界,一诗一情怀。韩翃用“①____________,寒食东风御柳斜”写出整个长安城落红无数、柳絮飞舞的迷人春景;王建用“中庭地白树栖鸦,②____________”描绘月夜寂静、桂花怡人的夜晚,牵动着诗人的感秋之意,怀乡之情;韩愈的“③__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那乏色少香的杨花不甘示弱,化作雪花漫天飞舞;孟浩然的“待到重阳日,④__________”以花酿酒,把酒赏花,期待与好友的再次相聚;赵师秀的“⑤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诗人枯坐敲棋,寂寞无聊,静静地看着那闪闪的灯花;龚自珍的“⑦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以落花为喻,表达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鉴赏花的诗句,仿佛看到每一朵花都凝聚着诗人生命的雨露,散发着历史的清香,缓缓传递至今。

【答案】 ①. 春城无处不飞花 ②. 冷露无声湿桂花 ③. 杨花榆荚无才思 ④. 还来就菊花 ⑤. 有约不来过夜半 ⑥. 闲敲棋子落灯花 ⑦. 落红不是无情物 ⑧. 化作春泥更护花

三、名著阅读。(7分)

8. 下列关于虎妞的情节,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虎妞掏钱买车 ②虎妞假装怀孕

③虎妞“下嫁”祥子 ④虎妞和刘四爷彻底吵翻

A. ③④②② B. ②③①④ C. ③②①④ D. ②④③①

【答案】D

(4分)名著阅读。

9. 在《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和“星期五”这两个人物形象都有“知恩图报”这一优秀品质,请结合作品内容,对他们的这一品质做简要分析。

【答案】示例:鲁滨逊感恩船长,他给了船长钱,免去他的债务,还允诺每月给他和他儿子钱,直到他儿子去世;星期五为了报答鲁滨逊的救命之恩,始终忠实地跟随着他。

四、阅读与鉴赏。(31分)

10.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材料一】

ㅤㅤ红色旅游消费呈现出家庭化、年轻化的趋势。带孩子前往红色景点参观学习,在旅游中了解中国革命历史、缅怀先烈,让孩子获得历史熏陶、文化感悟,成为诸多“家庭团”对红色旅游的新诉求。家长们希望孩子在这里汲取精神力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对社会有用的人。红色旅游因此也承载着重要的家庭教育功能。

ㅤㅤ红色旅游要吸引年轻一代,必须意义和趣味并存,以更时尚新潮、有现代感的方式满足年轻人的需求。西柏坡、井冈山、延安、遵义等革命圣地,开发出了军歌嘹亮、红色运动会、红色趣味游戏、大型实景演出等一大批旅游产品,发挥了很好的社会效益、教育效益。上海市红色旅游景区以中共四大为故事背景创作剧本,并在红色旅游线路中融入“密室逃脱”、党史知识问答等形式,将游客引入对上海红色基因的情景体验中。这种沉浸式的红色旅行体验,让游者不由得从“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新增的时尚元素,如智能导览、趣味闯关、互动微游等,也激发了众多年轻人主动探索发掘红色文化的兴趣。如今,一座座新发展起来的红色旅游城市,一批批知名红色旅游品牌,一条条经典红色旅游线路,已逐渐成为年轻一代心中的红色向往。

【材料二】

ㅤㅤ莱芜区红色文化底蕴深厚。不仅有抗战时期山东省工委所在地、解放战争时期“莱芜战役”发生地、还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小三线”建设的红色热土。如今,莱芜区积极挖掘、保护红色遗存,串联、弘扬红色记忆,让红色文化传承不息,直抵人心、其中,莱芜战役既是世界军事史上100个经典战例之一,也是我国人民解放军作战历史上运动战中的光辉典范,电影《南征北战》《红日》都是以此为蓝本拍摄的。莱芜战役纪念馆的建立就是为了让人记住那段血和泪的历史,使革命先辈的精神得以传承,让人重温那段峥嵘岁月。

【材料三】

ㅤㅤ1947年2月,莱芜战役打响,小洼离莱芜城北门不足1公里,这个不起眼的只有10来户人家的弹丸小村,在莱芜战役中却成了拦阻敌军北逃的第一道关隘。

ㅤㅤ20日晚上,敌人疯狂向小洼村进攻。一场白刃战立即展开。两个敌人围住了大个子战士陈瑞有,嚷着要陈瑞有缴枪,陈瑞有粗声粗气地说:“你们过来吧!”敌人又喊:“妈的,举起手来!举起手来!”便向陈瑞有逼近。霎时,只听得靠前的一个敌人一声惨叫,扑通一声倒在地上,动作敏捷的陈瑞有一刺刀扎进了那个敌兵胸膛,血随着拔出的刺刀喷射。另一个敌人吓得拔脚就跑。坟包后面又窜出几个敌人,陈瑞有依然沉着镇静,凭着他强壮的身体和熟练的刺杀技术,左一刺刀,右一枪托,先后刺中了敌人或打碎了敌人的脑袋。但是,他的力气终于用尽了,一踉跄栽倒地上,又一股敌人端着刺刀向他扑来,陈瑞有拉响了最后一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中“重要”一词,是指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在这里表明红色旅游是家庭教育的最主要的教育方式。

B. 材料一写西柏坡等革命圣地开发了一大批旅游产品,从而发挥了很好的教育效益,说明了红色旅游要吸引年轻一代,必须意义和趣味并存。

C. 材料二列举山东省工委所在地,莱芜战役发生地,小三线建设,充分说明了莱芜区红色文化底蕴深厚。

D. 材料三主要运用动作及语言描写,生动形象的展现了莱芜战役中革命烈士浴血奋战的战斗场面,表现了革命烈士不怕牺牲,英勇无畏的革命战斗精神。

(2)下列说法与上面材料不相符的一项是 ( )

A. 红色旅游消费呈现出家庭化、年轻化的趋势,是因为家长希望让自己孩子汲取精神力量,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B. 沉浸式的红色旅行体验,让游者从历史的“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激发了年轻人探索发掘红色文化的兴趣。

C. 莱芜战役是世界军事史上100个经典战例之一,同时也是我国人民解放军抗日战争史上的光辉典范。

D. 像材料三中的战斗场景,在莱芜战役纪念馆中通过实物、模拟场景、声光电等手段展示出来,以更时尚、有现代感的方式满足年轻人的需求。

(3)我们莱芜自然景色优美,革命历史悠久,请结合上述三则材料,为我们莱芜发展红色旅游出谋划策,提三点建议。

【答案】(1)A (2)C

(3)①深入挖掘、保护红色遗存,弘扬红色记忆,传承红色文化。②开发红色旅游新产品,将红色文化融入旅游各环节,增加红色旅游的趣味性和参与性。③利用实物、模拟场景、声光电等手段,展示革命历史,再现革命场景,增强红色旅游的吸引力。

11.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生活总会厚待努力的人

张超凡

ㅤㅤ①还是小女孩的时候,常常会期望自己是一个公主。可期望总是和现实背道而驰,有时看着自己左手空荡的袖管,心里就会布满阴霾。

ㅤㅤ②因为与众不同的身体,小时候的我孤单而自闭。听家人说:我经常一声不吭地低着头坐在地上绘制着自己的童话王国,有时候画累了,在睡梦中我就真的成了一位美丽的公主,有着一双羽翼丰满的白色翅膀,双手握着魔法棒,收集着一种名为“羡慕”的目光。

ㅤㅤ③人终究还是会长大,孤单而自闭即使有一百个不情愿,终究是逃脱不了上幼儿园的厄运。

ㅤㅤ④那时的我,真的觉得上幼儿园就是噩梦。没有人愿意和大夏天还拖着长长袖子的丑女孩一起玩,更不会有人愿意和始终侧身走路,左小手臂紧贴身体且双肩不平的怪孩子为伍。在别人眼中,我是一个异类,而在我的眼前,总有一道透明的墙,将我与外界隔离开来。每次午睡的时候,A我都会蜷缩在不透光又阴冷潮湿的下铺角落里,眼睛偷偷瞄着别人的动静。等所有小朋友都睡了,我才能安心睡一会儿。

ㅤㅤ⑤当我已经习惯这样孤单的生活时,是“小猴子”打破了隔膜,将我从自己的世界里拉了出来。

ㅤㅤ⑥“小猴子”是转学来的新同学,我始终记得那个阳光灿烂的下午,下课时,他窜到了我的面前,笑嘻嘻地自我介绍:

ㅤㅤ⑦“嗨,我叫小猴子,新转来的,你叫什么名字?”

ㅤㅤ⑧“我?我叫张超凡。”我怯怯地回答。

ㅤㅤ⑨“那我以后就叫你凡凡好啦!遇到任何困难你只要叫一声小猴子,我就会出现在你身边,把所有的坏人打跑……”随即他摆出了大力士的姿态。他可能永远不会知道,当时幼稚的他,穿着红色的小背心,洒在他脸上的那抹温暖的午后阳光,伴随着“凡凡”这么陌生又亲切的名字,帮助一个被自己反锁在“城堡”里的女孩走了出来。

ㅤㅤ⑩我突然间觉得,原来这世界上美好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小世界,小世界之外还有一片更大的世界。我开始鼓起勇气跟他交流,讲解着我画的童话王国,试着去分享——每当幼儿园分的饼干不够他吃时,我会把我的分给他。甚至把阿姨分的包着糖衣的打虫药也送给他吃了!

ㅤㅤ⑪在一次幼儿园运动会上,我被安排参加赛跑,在全场人期待的目光下,我空荡的袖管如我的心情一样瑟瑟发抖。小猴子鼓励我说:“凡凡,把你的袖子挽起来才能跑得快。”

ㅤㅤ⑫当我代表小组第一个冲过终点线时,原来远离我的同学们蜂拥上前,我们抱在了一起,我开心得连头花都掉了。B那一刻,阳光耀眼得让人想哭,我第一次觉得我和别人没有区别。所有的事就像是连锁反应,从那以后,好事也一件一件接连而来。

ㅤㅤ⑬我一直对“小猴子”心存感激,上小学之后,虽然我与他不在同一所学校,他的话却一直印在我的心里。也正因此,我的内心变得强大起来,更加自信,绘画的天赋也随之展示出来,周围的人也不再把我当作异类。

ㅤㅤ⑭很多年以后,我在我的老师的书中读到了我的故事,其中一段是这样的:“我曾很用心地记录着这样一幕:黄昏时分的大教室,光线柔和温暖地洒进来,一个个头不高、扎着花绸子小辫的小公主,站在几个男同学扶着的桌子上,时而起立,时而弯身,细心地画着一个属于五年二班的童话世界。我见证了小小年纪的她拿到了中国书法绘画摄影大赛的双金奖,成为中国精神文明运动员,速滑与游泳都不在话下。超凡自信而坚强,在我眼中,她是这王国里最独特的公主。”

ㅤㅤ⑮她是我的第一任班主任,有个很甜美的名字,叫施怡,有一头漂亮的黄色卷发。她爽朗大胆的做事风格,帮助我变得更好,是她让我第一个用钢笔写字,第一批入了少先队,第一次当了班干部做了宣传委员,当然,也是第一次把我写进了书里。

ㅤㅤ⑯在人生低潮的时候,感谢那个为我伸出援手的人,是他们帮我找到了一个心灵的暗号,那便是只要我们努力地去热爱生活,敞开心扉接受不得自己接纳与你相遇的人,生活的馈赠就会是丰富多彩的。每个人都拥有一根画笔,绘制出别样的生活,就像丑小鸭会变成白天鹅,灰姑娘也会受到王子的垂爱。

ㅤㅤ⑰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份不可替代的遇见。不要把时光用来跟不完美的自己较劲,展现自己的独一无二,微笑地对世界说:“我活着就是一个原创,是这人生王国里最美丽的一员。”

(摘自《生活总会厚待努力人》,人民日报出版社)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运用倒叙,回忆并讲述的是“我”虽然失去了一只手,却用另外一只手绘制出人生精彩画卷的励志故事。

B. 文中“我”的人生态度和性格发生巨大的转变,由最初的布满阴霾、孤单自闭,到后来的面对生活,迎难而上,不断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C. 本文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多种表达方式,增强了文章表达的感染力,调动了读者的情感共鸣。

D.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第②段画线语句写出了“我”内心渴望得到别人的羡慕,反衬了“我”当时孤单自闭的内心。

(2)文章对“光”进行多次描写,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以下两处描写的作用。

A我都会蜷缩在不透光又阴冷的下铺角落里。

B那一刻,阳光耀眼得让人想哭。

(3)请结合文章内容,谈一谈对第⑯段画线句“每个人都拥有一根画笔,绘制出别样的生活,就像丑小鸭会变成白天鹅,灰姑娘也会受到王子的垂爱。”的理解。

(4)文章结尾写到:“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份不可替代的遇见。”请结合全文内容,谈一谈文中的我生命中的“遇见”。

【答案】(1)A (2)A.“我都会蜷缩在不透光又阴冷下铺角落里”,这里的“不透光”既写出了下铺角落的环境黑暗,也象征着当时“我”内心的阴暗和孤独,表现出“我”在幼儿园时被孤立的痛苦状态。

B.“那一刻,阳光耀眼得让人想哭”,阳光的耀眼象征着“我”冲过终点线后获得认可和接纳时内心的激动与喜悦,也意味着“我”的生活开始变得充满希望和光明,与之前内心的阴霾形成鲜明对比。

(3)这句话的理解是:每个人都有能力和机会去改变自己的生活,就像丑小鸭和灰姑娘一样,只要不放弃努力和对生活的希望,都能实现美好的转变。比如文中的作者,虽然身体残疾,但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他人的帮助,逐渐从孤单自闭变得自信强大,获得了属于自己的精彩。这就如同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灰姑娘得到王子的垂爱,只要心怀梦想并为之努力,就能创造出别样的美好人生。

(4)文中“我”生命中的“遇见”有:

遇见“小猴子”,他主动与“我”交流,把“我”从自我封闭的世界中拉出来,让“我”开始鼓起勇气与人交往,感受到世界的美好。遇见班主任施怡,她大胆爽朗,给予“我”很多机会和鼓励,让“我”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进步,变得更加优秀和自信。

【解析】

【导语】这篇文章通过细腻的叙述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主人公从孤独自闭到自信坚强的成长历程。文章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如叙述、描写、议论和抒情,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通过“光”的描写,巧妙地烘托了主人公内心的变化。文章强调了努力和坚持的重要性,传递了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结尾部分,作者通过“遇见”这一主题,表达了对生命中那些帮助自己成长的人的感激之情,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整体上,文章情感真挚,结构紧凑,具有强烈的励志色彩。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信息。

A.文章开篇写小时候“我”期望自己是公主以及因身体与众不同而孤单自闭的情况,接着按照时间顺序写了“我”上幼儿园时的经历,遇到“小猴子”后的转变,上小学后的发展等,是顺叙的记叙顺序,而不是倒叙。故选A。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语句赏析。

A.根据第④段中的“我都会蜷缩在不透光又阴冷的下铺角落里,眼睛偷偷瞄着别人的动静。等所有小朋友都睡了,我才能安心睡一会儿”可知,“不透光”直接描述了“我”所蜷缩的下铺角落的环境特点,是黑暗没有光线的。从深层含义来讲,“我”因为身体与众不同,在幼儿园时不被他人接纳,没有人愿意和“我”一起玩,“我”被孤立,内心充满阴霾和孤独。这里的“不透光”象征着当时“我”内心的阴暗和孤独,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我”在幼儿园时那种被孤立的痛苦、无助的状态。

B.根据第⑫段中的“当我代表小组第一个冲过终点线时,原来远离我的同学们蜂拥上前,我们抱在了一起,我开心得连头花都掉了。那一刻,阳光耀眼得让人想哭,我第一次觉得我和别人没有区别”可知,“我”在幼儿园运动会上代表小组第一个冲过终点线,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他们蜂拥上前和“我”抱在一起。此时“阳光耀眼”,表面上是对当时自然环境中阳光的描写,而实际上象征着“我”在获得认可和接纳后内心的激动与喜悦。“我”曾经因为身体原因内心充满阴霾,而此刻的“阳光耀眼”意味着“我”的生活开始变得充满希望和光明,与之前“我”内心的阴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我”内心的转变。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语句理解。

根据第①段中的“还是小女孩的时候,常常会期望自己是一个公主。可期望总是和现实背道而驰,有时看着自己左手空荡的袖管,心里就会布满阴霾”以及第②段中的“因为与众不同的身体,小时候的我孤单而自闭”可知,作者因为身体残疾,小时候内心充满阴霾且孤单自闭,生活并不美好,就如同丑小鸭和灰姑娘在未转变之前处于困境中一样。根据第⑤段中的“当我已经习惯这样孤单的生活时,是‘小猴子’打破了隔膜,将我从自己的世界里拉了出来”,第⑩段中的“我突然间觉得,原来这世界上美好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小世界,小世界之外还有一片更大的世界。我开始鼓起勇气跟他交流,讲解着我画的童话王国,试着去分享”以及第⑬段中的“我一直对‘小猴子’心存感激,上小学之后,虽然我与他不在同一所学校,他的话却一直印在我的心里。也正因此,我的内心变得强大起来,更加自信,绘画的天赋也随之展示出来,周围的人也不再把我当作异类”,第⑭段中的“我见证了小小年纪的她拿到了中国书法绘画摄影大赛的双金奖,成为中国精神文明运动员,速滑与游泳都不在话下。超凡自信而坚强,在我眼中,她是这王国里最独特的公主”可知,作者在“小猴子”的帮助下,开始改变自己,逐渐从孤单自闭变得自信强大,还在绘画等方面取得了成就,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精彩,实现了生活的转变。由此可知,“每个人都拥有一根画笔,绘制出别样的生活,就像丑小鸭会变成白天鹅,灰姑娘也会受到王子的垂爱”这句话的意思是每个人都有能力和机会去改变自己的生活,只要不放弃努力和对生活的希望,都能实现美好的转变。就如同文中的作者,虽然身体残疾,但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他人的帮助,创造出了别样的美好人生,就像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灰姑娘得到王子的垂爱一样。

【小问4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第⑤段中的“当我已经习惯这样孤单的生活时,是‘小猴子’打破了隔膜,将我从自己的世界里拉了出来”以及第⑦段中的“‘嗨,我叫小猴子,新转来的,你叫什么名字?’”、第⑨段中的“他可能永远不会知道,当时幼稚的他,穿着红色的小背心,洒在他脸上的那抹温暖的午后阳光,伴随着‘凡凡’这么陌生又亲切的名字,帮助一个被自己反锁在‘城堡’里的女孩走了出来”可知,“我”遇见了“小猴子”。他转学而来,主动与“我”交流,他那陌生又亲切的称呼以及热情的态度,把“我”从自我封闭的世界中拉了出来,让“我”开始鼓起勇气与人交往,让“我”感受到除了自己的小世界之外,还有一片更大更美好的世界。

根据第⑮段中的“她是我的第一任班主任,有个很甜美的名字,叫施怡,有一头漂亮的黄色卷发。她爽朗大胆的做事风格,帮助我变得更好,是她让我第一个用钢笔写字,第一批入了少先队,第一次当了班干部做了宣传委员,当然,也是第一次把我写进了书里”可知,“我”遇见了班主任施怡。她有着爽朗大胆的做事风格,给予“我”很多机会,像让“我”第一个用钢笔写字、第一批入少先队、第一次当班干部做宣传委员等,还把“我”写进书里,这些都让“我”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进步,变得更加优秀和自信。

五、写作。(60分)

12. 按要求作文

请以“特别的日子”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③不得抄袭;

④不少于600字(如写作诗歌不要少于20行)。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