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 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
语 文 试 题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
(一) 现代文阅读 Ⅰ (本题共 5 小题 ,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 完成 1 ~ 5 题。
材料一:
谈起如何欣赏一幅中国山水画,“卧游”一词最为常用。但有些人对“卧游”一词有误
解,认为是年龄大了,躺在床上回味自己亲身游历过的风景。事实并非如此,卧游与真实的 山水没有太大的关系。欣赏中国山水画时所说的卧游,是一种身居斗室,通过画家构建的山 水世界去体味万物、思考古今和人生,进而提高自身精神境界的过程。
如何能做到卧游呢 有一些外部的条件要满足。鉴赏者首先要“偷得浮生半日闲” ,让自 己从外到内安静下来。只有安静下来,才能走进山水画的世界。其次,书房要小,即所谓“斗 室” 。如果你去过故宫博物院,见过乾隆皇帝著名的书房“三希堂” ,就会对“斗室”有更 直观的感受。在偌大的紫禁城内,位于养心殿西暖阁的三希堂仅有五平方米大小。可以想象, 乾隆从繁忙的政务中偷得半日的清闲,在这个小而雅致的房间中静坐榻上,展卷鉴赏书画。 三希堂内,墙上悬挂的对联“怀抱观古今,深心托豪素” ,仿佛是对“卧游”一词的注解。 再次,展卷也有讲究。宋元以前流传下来的画作,更多的是一卷卷小而精致的长卷作品,更 适合在斗室之内欣赏。鉴赏这样的长卷时,一边展开一边卷起,让人产生“移步 换景”的观 感。明代中晚期之后,大幅立轴的作品增多,被用来悬挂在壁上。鉴赏这些作品,选择适宜 的高度和距离,观者便能按照画家的设定走进其所营造的山水世界。
有人要问,即使我满足了以上这些外部的条件,但在欣赏中国山水画时,依然难以取得 卧游的效果,怎么办呢 其实,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体现在画家对笔墨的锤炼上。想要欣赏画家 透过笔墨所传达的意境,需要具备一定的绘画和书法知识。通过欣赏画面中的运笔和用墨, 观者不仅能判断出画家技法水准的高低,也能判断出画家的审美旨趣。影响深远的画家,不 仅能创造出自己独有的图式和笔墨语言,更重要的是能创造出独特的审美意境。 因此, 当我 们欣赏一幅中国山水画时,最值得玩味的便是画家的笔墨, 以及笔墨所传达出的审美意境。
千百年来, 中国的画家,尤其是文人画家一边从自然界学得山石、树木、云水的画法, 一边通过自己的心裁,让画面传达出更加深远的意境。 因此,与西方风景画不同, 中国山水 画不是对真实世界的写照,而是营造了一个能让观众“卧游”的山水世界,从而让人完成一 次充满诗意的心灵之旅。
(摘编自刘亚刚《中国山水画中的诗意与审美境界》)
材料二:
意境,是指中国画中的境界与情调,是绘画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形象与情感融合一致而 形成的艺术境界,也是情与景、意与境交融相合所幻变而成的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鉴赏一 幅山水画的意境,必须从三个方面进行。
意境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作者自身的艺术修养及人格魅力。画是由人创作的,作品的成功 与否,首先取决于作者本人。一个没有文化修养的人,画一辈子画,也未必会创作出一幅好 的作品。若从整个绘画史去审定,大凡历史上能流传下来的画家,除了在绘画价值上具有独
特风貌之外,在诗文、书法、画学上必有一定造诣。
意境全由笔墨而生。意境,除了由作者本身的文化修养和人格力量所致之外,更是由具 体的笔墨运行去体现。 中国画的笔墨之道, 已不纯粹是一种技法技巧。它不但是每位画家的 必修功力,更是每位画家人格修炼的直接反映。山水画因其笔法和墨法的运用变化,可呈现 出各种不同的形态、空间、层次和趣味, 以达到表现作者某种情韵意蕴的目的,才使作品呈 现出一定的审美价值,展现出意境之美。
意境是通过鉴赏活动完成后实现的一种艺术总汇。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而这灵魂除了 创作者本身的因素和笔墨生成的原因之外,还在于景与情的结合。山水作品只有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才能达到天人合一、诗画融合的艺术境界。山水画与真实的山水不一样,一位画 家所创作的作品与另一位画家所作的作品也会不一样,就是同一位画家所作的同一题材的作 品也会不一样,这里面既有画家本身的问题,也有鉴赏者欣赏能力的问题,也就是鉴赏者自 己的艺术修养和审美眼光的问题。大凡一位大画家,其眼力必高。一位大鉴赏家,其修养必 深厚。知人论画,知画论鉴,这是起码的品鉴道理。
一幅成功的山水画除了蕴含着理想和情感的空间镜像外,必须给观赏者以充分的联想和 再创造的余地。如此,判断一幅山水画有无意境,必须通过鉴赏者的鉴赏才能去鉴别。意境 既是画家的终点,也是鉴赏者再创造的起点,是画家与鉴赏者之间互相沟通的桥梁。
(摘编自刘建《认识“意境”在山水画鉴定中的审美价值》)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卧游与真实的山水没有太大的关系,鉴赏者只要身居斗室且能安静下来欣赏 ,就能取 得卧游的效果。
B.鉴赏大幅立轴的作品时 ,如果选择适宜的高度和距离 ,欣赏者便能更好地走进其所营 造的山水世界。
C.文人画家学得山水意象的画法又通过心裁让画面有更深远的意境 ,营造能让观众“卧 游”的山水世界。
D.纵观整个绘画史 ,历史上流传的画家 ,除其绘画价值具有独特风貌外 ,还在于其艺术 修养和人格魅力。
2 .根据材料内容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作者举乾隆皇帝著名的书房“三希堂”的例子 ,是为了阐述身居斗室是欣赏中国山水 取得“卧游”效果的条件之一。
B.材料二采用总分结构 ,分别从作者的艺术修养、笔墨运行和鉴赏活动三个方面论证了 鉴赏山水画的意境具备的条件。
C.材料二指出中国画的笔墨之道 , 已不纯粹是技法技巧 ,而是每位画家人格修炼的直接 反映 ,这是画家最应该重视的。
D.材料二从画家本身和鉴赏者的欣赏能力两个方面分析了不同画家的作品与同一画家所 作同一题材作品不一样的原因。
3 .下列选项 ,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卧游”观点的一项是 ( 3 分)
A.赵希鹄撰写的《洞天清录》 曾介绍道:“择画之名笔 ,一室止可三四轴 ,观玩三五日 别易名笔 。则诸轴皆见风日 ,决不蒸湿 。又轮次挂之 ,则不惹尘埃。
B .南宋的袁燮特地在住所的东侧 ,建了一个小轩 ,取名“卧雪” 。他把收藏的名画环挂 四周 ,点上一炉香 ,就在卧雪里遍览山野泉林 ,亭台楼榭。
C .清代画家王武《唐寅落花诗图》取唐寅《落花诗》诗意 , 以细腻的笔法勾勒出辽阔的
高一语文 第 2页 共 8页
平静湖面 ,烟波迷蒙 ,令人犹如置身江南山水之间。
D.《潇湘卧游图卷》为禅僧云谷禅师而绘 。全卷以淡墨为主 ,大面积留白 ,描绘了水雾 朦胧的广阔潇湘山水 ,将潇湘之景描绘的淋漓尽致。
4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 ( 4 分)
5 .欣赏者怎样才能鉴定一幅山水画的审美价值?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 ( 6 分)
(二) 现代文阅读Ⅱ (本题共 4 小题 , 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 完成 6~ 9 题。
砸缸的人
申平
哐啷!一声响亮,那 口大缸便被砸破了。缸里流出来的,不仅是水,还有千古流传的故 事。砸缸少年一举成名。
多少年以后,那位少年已进入老年。在当年被称为西京的洛阳城里,在一处简陋的宅院
前,他,又站在了一口缸前。这是一口被金纸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大缸,是他的老管家背着他, 同意人家安放在这里的。安放者什么也没说,只留下一张“门状 (名片) ”就走了。“门状” 上的字也很简单:翰林学士王拱辰。王拱辰,他当然知道。这人在仁宗皇帝时代和自己先后 中进士,并因在殿试时勇敢说出考试题目他以前曾经做过,被赐“诚信状元”称号。后来曾 出使契丹, 以学识阻止战争。在神宗皇帝时代,他也和自己一样, 因反对变法,受到王安石 的排挤。
上午,王拱辰登门拜访,老管家也曾通报。那时候,他在地下室里正文思泉涌。听到王 拱辰的名字,他犹豫了一下,但还是拒见了。一是他的确没工夫,二是他早就知道,现在的 王拱辰已经不是过去的王拱辰了。听说他在洛阳最繁华的地段,一直在修建一座豪宅,光中 堂就有三层楼高,巍峨壮丽。不怪人说“王家钻天, 司马入地”。
现在, 司马光绕着那 口大缸,驴拉磨一样转了几圈,又伸手去撕被金纸包得紧紧的缸口。 但是那金纸很厚,还在缸沿儿上箍了一道铜丝,把金纸绷得鼓面一样紧,人手根本抓不住。 推一推,重如泰山,敲一敲,闷闷地没有声响。这缸里到底装的是什么呢?
你去,给我找一块石头来!或者,是一把锤子。他转头对老管家下达了命令。
但是老管家却没有动,他嗫喏了半天,终于鼓足勇气说:君实秀才,人家好心好意给你 送来 口风水缸,你要砸……不好吧?
不好?有什么不好?他鼓起眼睛问老管家。
这个是聚财的,老管家说,你看咱家,也太穷了吧。夫人有病,都没钱抓药了。 人穷不能志短、乱收东西,非君子之德也!再说,我也得知道这缸里装的是啥呀! 人家说了,十日后方可打开,否则就不灵验了。
之后几天, 司马光的生活完全被门外那 口大缸打乱了。 以前他总是一更睡,五更起,直 接到他那间地下室里去编修《资治通鉴》,可以说是心无旁骛。但是现在,那 口缸却不断在 他眼前晃来晃去。送缸人的用意,缸的内容,都开始让他分心。而且, 自从这口缸安放到他 家门 口以后,前来拜访他的人不知为什么络绎不绝。后来他接到京城一位朋友的密札,才知 道自从哲宗皇帝继位之后,便由最信任他的高太后辅佐朝政,人们疯传,他即将奉旨进京去 当宰相了。
怪不得……
五天以后,夫人不幸去世。也不知道一下子从哪里冒出来那么多人前来吊唁,而且人人 都不空手。悲伤之中的司马光让老管家把所有的礼品财物都登记造册,一点不动,然后他悄
高一语文 第 3页 共 8页
悄把自己家里仅有的五亩地典当了,开始为夫人准备后事。 出殡那天,路两边人山人海,有 人竟然喊出了“司马相公”的 口号来。 司马光分明感觉到,正有一口无形的大缸,铺天盖地 向他的头上扣过来。这口缸比王拱辰放在他家门 口那 口缸还要神秘,还要危险。这两口缸最 后叠加在一起,悬在他的头上,直搞得满腹经纶的他六神无主,坐卧不安。他知道,他必须 马上砸缸了。
但是全家上下没有一个人支持配合他。他想在院子里找个铁器,或者找一块石头,根本 就找不到。老管家,还有他的养子司马康,早已带人坚壁清野了。砸个缸,居然这么难,不 然…..不行!这缸非砸不可。否则,我这一世英名,就要毁于一旦了。
凌晨,天刚微亮,官道上就有一个老者走走停停,寻寻觅觅。最后,他怀抱一块石头, 一步步走回自家门前,他气喘喘地把石头举起来,对着那 口大缸用力砸去。砰!第一下,竟 然没有砸破。石头反弹,险些砸到他。啊,这缸难道真是铁缸?管他!再砸!哐啷,缸破了…… 天亮了,许多人聚在司马宅前看热闹。但见那 口大缸里流出来的,果然是黄白细软之物。残 缺的缸上还摆着一份礼单,写着一行大字: 司马只要清白,钱财自来认领。 (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 ,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王拱辰隐于司马光砸缸事件的背后 ,虽未直接出场 ,但其形象鲜明丰满 ,且具有动态 发展变化 ,有很强的辨识度。
B .司马光拒绝接见王拱辰 ,一是因为他正全心投入《资治通鉴》 的创作 ,二是他自己感 觉两人家庭境况有天壤之别。
C.司马夫人出殡那天,有人竟然喊出了“司马相公”的口号来,可以看出当时谄媚权贵、 追求名利的不良社会风气。
D.“管他!再砸!”写司马光想让六神无主,坐卧不安的自己回归平静,最重要的是想满 足自己一探究竟的好奇心。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司马光先后两次砸缸 ,都是世间佳话 ,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同一人物的性格形象 , 同时 也在小说结构上形成呼应。
B.“驴拉磨一样转了几圈”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写出司马光绕缸的姿态 ,也表现了司马 光砸缸时犹豫不决的心理。
C.小说结尾一行大字“司马只要清白 ,钱财自来认领”画龙点睛 ,既完成了主人公形象 的塑造 ,又有力地凸显主题。
D .小说“故事新编” ,借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司马光砸缸” ,展开丰富想象 ,推陈出 新 ,有铺垫伏笔 , 曲折生动。
8 .请简要分析小说中老管家对小说情节的作用 。 ( 4 分)
9 .小说写砸缸 ,但迟迟不砸缸 ,请分析这样写的妙处 。 ( 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 一) 文言文阅读 (本题共 5 小题 ,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 10~ 14 题。
秋七月,太祖将兵进攻滁阳,花云为先锋,单骑前行,遇贼数千人,云提剑跃马,横冲 其阵而过。敌大惊, 曰:“此黑将军勇甚,不可与争锋。 ”既战,遂克滁阳, 因驻师焉。
冬十月,元丞相脱脱克高邮,分兵围六合。六合遣使求救于滁。子兴故与其帅有隙,怒 不发兵。太祖曰: “六合破,滁不独存,唇齿也。可以小憾而弃大事乎! ”子兴悟,问诸将 谁可往者。时元兵号百万,诸将畏之,莫敢往,且以祷神勿吉为辞。太祖曰: “事之可否,
当断于心,何祷也。 ”于是帅师东。既而元兵复大攻滁太祖设伏涧侧令再成佯走诱之渡涧伏 发城中鼓噪而出元兵败走滁得完。
十五年,怀远人常遇春乞归附。太祖曰: “尔饥故来归耳,且有故主在,吾安得夺之! ”
遇春顿首泣曰: “刘聚盗耳,无能为也。傥得效力于智者,虽死犹生。 ”太祖曰: “能相从
渡江乎?取太平后, 臣我未晚也。 ”
六月朔,太祖帅诸将渡攻太平。太平路总管靳义赴水死,太祖曰: “义士也。 ”具棺葬 之。耆儒李习、陶安等率父老出迎。安见太祖,谓李习曰:“龙姿凤质,非常人也,我辈今 有主矣。 ”太祖召安语时事,安因献言曰:“方今四方鼎沸,豪杰并争,攻城屠邑,互相雄 长,然其志在子女玉帛,非有拨乱安民,救天下之心。明公率众渡江,神武不杀, 以此顺天 应人而行吊伐,天下不足平也。 ”太祖曰: “吾欲取金陵,如何? ”安对曰: “金陵帝王之 都,龙蟠虎踞,限以长江之险。若据其形胜, 出兵以临四方,则何向不克!此天所以资明公 也。 ”太祖大悦,礼安甚厚,由是凡机密辄与议焉。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既而元兵复大攻滁/太祖设伏涧侧/令再成佯走诱/之渡涧/伏发城中/鼓噪而出/元兵败走/ 滁得完/
B.既而元兵复大攻滁/太祖设伏涧侧/令再成佯走诱/之渡涧/伏发城中鼓/噪而出/元兵败走/ 滁得完/
C.既而元兵复大攻滁/太祖设伏涧侧/令再成佯走/诱之渡涧/伏发城中鼓/噪而出/元兵败走/ 滁得完/
D.既而元兵复大攻滁/太祖设伏涧侧/令再成佯走/诱之渡涧/伏发/城中鼓噪而出/元兵败走/ 滁得完/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吾安得夺之”句中“夺”的含义是“改变” ,与《屈原列传》 中“上官大夫见而欲 夺之”句中的“夺”字含义相同。
B .顿首 ,指磕头 。古代的一种交际礼仪 ,跪拜礼之一 , 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 ,也常用 于书信、表奏的首尾 ,表示致敬。
C.“六月朔”中的“朔”表示“阴历每月的初一”,《登泰山记》中“戊申晦”中的“晦” 表示“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D.“以此顺天应人而行吊伐”句中的“伐”是“征讨”的意思 ,与《屈原列传》 中“平 伐其功”句中的“伐”字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攻打滁阳时 ,花云作为先锋 ,面对数千敌军 ,他带领将士奋勇杀敌 ,攻破了滁阳 ,敌 军也为他的勇猛所折服。
B.各位将领害怕元军 ,并以他们在祈祷神灵时得到了此事不吉祥的警示向太祖辞别 ,但 是太祖认为应遵从内心。
C .面对怀远人常遇春的归顺 ,太祖并没有立刻接纳他 ,在明白了他的归顺理由后 ,建议 他等收复太平后再归附。
D .陶安认为如今天下动荡不安 ,太祖的做法顺应天命 ,合乎人心,他明确认同并支持太 祖想要夺取金陵的做法。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 8 分)
( 1 ) 刘聚盗耳,无能为也。傥得效力于智者,虽死犹生。
(2 )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 而报怨。 (《过秦论》)
14. 明太祖劝说郭子兴出兵帮助六合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 3 分)
( 二) 古代诗歌阅读 (本题共 2 小题 ,9 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 , 完成 15~ 16 题。
插秧歌
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观田家
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①不 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注 :①劬 :劳苦 ,勤劳。
15.下列对这两词的理解和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杨诗首联运用了白描手法描绘农户全家总动员插秧的情景,各有分工 ,紧张忙碌又秩 序井然。
B.杨诗颔联把笠比作兜鍪 ,把蓑比作盔甲 ,形象鲜明 ,不仅使诗歌有趣活泼 ,而且更寓 有深意。
C .韦诗中没有描绘“微雨” ,而突出“众卉新” ,既写出万木欣欣向荣 ,又表达诗人欣 喜之情。
D .两首诗都直接从现实中截取生活场景 ,用生活化的口语描绘劳作场景 ,朴实畅达 , 自 然轻快。
16.两首诗歌都写劳作 ,但是抒发的情感同中有异 ,请简要分析 。 ( 6 分)
( 三) 名篇名句默写 (本题共 1 小题 ,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 分)
( 1 ) 古人常用夸张的手法来描写乐声,比如苏轼《赤壁赋》“ , ” 来表现洞箫声的悲凉幽怨。
(2)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 ” 两句通过视觉和听觉描写, 写出了诗人梦游天姥山登上半山腰时的所见所闻 ,充满了奇幻色彩。
( 3 ) 在古代诗词中 , 文人墨客经常用 “浊酒”这 一 意象来抒情或者表达志趣 , 如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及名著阅读(20 分)
( 一) 语言文字运用 Ⅰ (本题共 2 小题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 完成 18~ 19 题。
近年来,“国潮热”悄然兴起,并刮起强烈风暴。“国潮”多指以时尚潮流为载体,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融合而形成的一种潮流风格。 ① , 以现代时尚潮 流为外显。
② 。首先,它是一种消费潮流。通过很多老字号、新品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再创 造与创新挖掘,逐渐形成一股独特、贴近生活且能够引发大众共鸣的时尚消费潮流。据中国 社会科学院今年 5 月发布的报告,九成消费者看好国货品牌的未来发展。 国际咨询公司麦肯 锡发布的消费者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企业正努力升级产品的品质、性能和价值,近 1/3 的消费 者在高端产品上会选择中国品牌。其次, ③ 。无论是买“国货”、晒“国货”、用“国 货” ,还是穿汉服、听民乐、看古装影视,这些在消费、文化演艺等领域的流行趋势很大程 度上折射出国人审美风尚和文化态度正在发生转变。
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 ,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A.通过很多老字号、新品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挖掘与再创造,逐渐形成独特、贴近 生活且能够引发大众共鸣的一股时尚消费潮流。
B .很多老字号、新品牌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挖掘与再创造 ,逐渐形成一股独特、 贴近生活且能够引发大众共鸣的时尚消费潮流。
C .很多老字号、新品牌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挖掘与再创造 ,逐渐形成独特、贴近 生活且能够引发大众共鸣的一股时尚消费潮流。
D .通过很多老字号、新品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挖掘与再创造 ,逐渐形成一股独特、 贴近生活且能够引发大众共鸣的时尚消费潮流。
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 ,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 内容贴切 ,逻辑严密 ,每 处不超过 12 个字 。 ( 6 分)
(二) 语言文字运用Ⅱ (本题共 2 小题 ,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 完成第 20~ 21 题。
网络“推书人”的视频内容,不管以何种形式呈现,都有两个终极目的,一是图书带货 奔现,二是流量变现。如今网络推书视频的 ,源于网络“推书人”素质的良莠不 齐,这一处于野蛮生长阶段的网络生态导致一些读者跟着有“带货”目标的推书人“盲买”, 但如果读者一味地 ,就不时会“翻车”。
“推书人”不应一直利用受众的购买欲望与匮乏心理,来进行以数量为主要目的的销售, 因为, 可能导致买到不称心书的受众会逐渐放弃这一行为。优秀的“推书人”可 以强化自己的业务能力,把“推好书”当成最高追求,通过严格的遴选,把更多经典书、有 价值的书送到读者手上,真正起到一个桥梁与媒介作用,促进图书出版与阅读的大链条形成 良性循环。优秀的“推书人”要淡化书的商品属性,多强调书的文化属性,力争把推书视频 做成一条条即便独立观看也能得到营养的内容。
作为“推书人”更有必要以一种淡定、从容、沉稳的态度来找到好书的灵魂,不但把一 本书推荐给读者,也把一种文化与思考带给大家。
高一语文 第 7页 共 8页
20.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成语 。 ( 3 分)
21. 优秀的“推书人”应该是怎样的?请运用三个否定句简要概括,每句不超过 15 个字 。 ( 3 分)
(三) 名著题 (本题共 1 小题 ,5 分)
22.《乡土中国》提到了长老统治 ,长老统治就是一种教化权力 。请以《红楼梦》为例来谈 谈你对“教化权力”的看法 。要求 :观点明确 ,层次清晰 ,不少于 60 字。
四、写作(60 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要求写作 。(60 分)
2022 年,你跨出了多少步?在奋力生活的轨迹中,有人跨出原地,有人跨过长夜,有人 跨向可能,正是每一个平凡的你跨过的每一小步,让我们离心中所想更近一步。
对上述材料中的“跨” ,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 ,请结合自身经历和体验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选准角度 ,确定立意 , 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 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2022-2023 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
语文试题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
( 一) 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1. (3 分) A (“鉴赏者只要身居斗室且能安静下来欣赏就能取得卧游的效果。”太绝对。) 2. (3 分) C ( “这是画家最应该重视的”无中生有。)
3. (3 分) B
4. (4 分) 首先针对一些人对“卧游”的误解提出欣赏中国山水画需要“卧游”的观点, 接着阐述“卧游”需要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最后指出中国山水画营造出能让观众“卧 游”的山水世界,让人完成充满诗意的心灵之旅。
评分建议:每点 1 分,意思对即可。
5. (6 分) ①欣赏者要有自己独到的艺术修养和审美眼光。②欣赏者要能充分的联想和再 创造。③欣赏者要能欣赏画家的运笔和用墨以及笔墨所传达出的审美意境。④欣赏者要 能感悟画作中天人合一、诗画融合的艺术境界。
评分建议: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二) 现代文阅读Ⅱ (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6. (3 分) C (A 项,“有很强的辨识度”错误。B 项,“二是别人都说“王家钻天,司马 入地”,他自觉两人家境有天壤之别”错误。D 项,“最重要是想满足自己一探究竟的好 奇心”错误。)
7. (3分) B ( “也表现了司马光砸缸时犹豫不决的心理”错误。)
8. (4 分) ①老管家背着司马光,同意安放被金纸包裹得的大缸为下文司马光想砸缸一探 究竟做铺垫;②老管家拒绝司马光砸缸,为下文司马光的生活完全被打乱,埋下伏笔; ③老管家及家人拒绝他砸缸,为下文司马光搬起石头砸缸做铺垫。
评分建议: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9. (6 分) ①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主人公迟迟没有砸缸, 吊足了读者的胃口。 ②丰富小说内容,使情节更加曲折动人。插入众人拜访、夫人逝世等内容,使情节更加 起伏有致。③突出人物形象。插入司马光典当五亩地安葬亡妻等情节更突出了司马光清 廉自律、个性鲜明的形象。④有利于表现主题。在砸缸的结果到来之前,插入司马光家 里的贫穷、拜访和吊唁的客人越来越多等内容,反映出当时的趋炎附势的官场现实和人 生世相,有力地烘托了思想主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 (38 分)
( 一) 文言文阅读 (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10. (3 分) D
11. (3 分) A ( “吾安得夺之”句中“夺”的含义是“抢夺” 。)
12. (3 分) B ( “辞别”表述错误,应为“拒绝” 。)
13. (4 分) (1) 刘据是强盗,根本没有本领,倘若能为有智慧的人效劳,即使是死也像 活着一样。
评分建议:“傥”“虽”各 1 分,判断句 1 分, 句子大意 1 分。
(4 分) (2) 秦始皇于是又命令蒙恬在北方修筑长城,守卫边境,使匈奴退却七百多里;
胡人不敢向下到南边来放牧,勇士不敢拉弓射箭来报仇
评分建议:“藩篱”“却”“报怨”各 1 分, 句子大意 1 分。
14. (3 分) ①六合和滁阳是唇亡齿寒的关系。②不能因个人仇恨影响大事。 评分建议:一点 1 分,两点 3 分。
(二)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15. (3 分) D (第二首诗没有用“生活化的口语” ,“自然轻快”也表述错误。) 16. (6 分) 同:都写了农家生活的辛苦和农事的繁忙流露出诗人对劳动和劳动者的赞美。 异:杨诗抒发了吃苦耐劳,勤劳乐观的精神;韦诗:揭示了赋税徭役的繁重,抒发了诗 人对贫苦的劳动人民的同情心,对封建社会制度的不合理的抨击。
评分建议:相同点 2 分,相异点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三) 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 (1) 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2) 半壁见海日 空中闻天鸡
(3)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三、语言文字运用 (23 分)
( 一) 语言文字运用 I (本题共 2 小题,9 分) 18. (3 分) B
19. (6 分) ①国潮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内核 ②“国潮”热体现在两个方面
③ 它助推形成新的审美风尚
评分建议: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二) 语言文字运用Ⅱ (本题共 2 小题,6 分)
20.泥沙俱下 (参差不齐) 随波逐流 (盲目跟风) 久而久之 (长此以往) 21. (6 分) ①推书的目的不应只是变现。 ②不应以销售数量为主要目的。
③不能只重视书的商品属性。
评分建议: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三) 名著题 (本题共 1 小题,5 分)
22. (5 分) “教化权力”束缚人的思想,尤其是会压抑年轻人的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 就像《红楼梦》 中的贾宝玉,他的才情与父辈不同,对生活的认识和追求也不同。但是他 的父亲贾政不认可他独特的才华和追求,只希望他按照自己的老路读好四书五经,考取功 名,贾政与宝玉没有平等的交流,只有父对子的训斥。我们看到这种不容分说的“教化权 力”,压抑着有着相异思想的年轻人,而教化的结果则以失败告终。
评分建议:观点 2 分,举例分析 3 分。
四、写作 (60 分)
23.见《作文评分细则》
作文评分细则
作文题目: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2022 年,你跨出了多少步?在奋力生活的轨迹中,有人跨出原地,有人跨过长夜,有人 跨向可能,正是每一个平凡的你跨过的每一小步,让我们离心中所想更近一步。
对上述材料中的“跨” ,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结合自身经历和体验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 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一、关于材料
1.题目材料是本次写作的根据,是选取角度、确定立意、构思行文的出发点和凭借。
2.材料以“跨”为核心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设问,扣住“2022” ,扣住“跨” ,写 出生活中很多人都跨出了自己的步子,并且进一步指出了跨的意义:跨出原地,跨过长夜, 跨向可能;第二部分启发考生产生联想、发散思考:跨出的每一步,都是为了离心中所想更 进一步。
3.题目要求考生结合自身经历和体验写一篇记叙文,有利于考生从 2022 者身边事入手感知世界、观察世界,写出关于“跨”的最真的体验。
3 作文要求旨在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关注生活,讲真话、叙真事、抒真情。
二、关于审题
1.文章必须围绕“跨”展开叙述,明晰“跨”的具体内容,深入挖掘“跨”的内涵与意义, 从而构建故事、娓娓道来。
2.只抓住“跨”这个词,贴标签,而没有“跨”的具体表现,应视为不切题。写作时,可 以选取材料中列举的“跨”表现来构思,也可以选取生活中其他素材,切题即可。
3.叙述的主体应该是第一人称,时间应为 2022 年与“跨”相关的故事。
三 、判 分 1.判分原则
本次作文阅卷,坚持从试卷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坚持一以贯之的公正公平;坚持 内容与形式统一的原则,注重考查考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要从切题、选材、 结构、文体等写作基本能力和语文素养诸方面进行全面衡量,综合量分。符合文体要求,是 指符合考生选定文体要求。
2.几点说明
①作文评分应坚持兼顾“语文素养”。凡词汇贫乏、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者,凡前言不搭 后语、逻辑思路混乱者,凡书写潦草、错别字病句较多者,一律下浮一个档次;严重者直接 判入六类卷。
②文体模糊不明,最高不超过 40 分;文体不伦不类,且语文素养较差者,最高不超过 20 分。
③特别提醒,不能只从立意上简单评分。一方面,同一角度中的立意表达有高下之分;另一方面,即使同一立意,也要看文章写得如何。
3.个案处理
①确认抄袭,其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的篇幅与原作相同,最高不超过 20 分;内容基本相同
的,最高不超过 10 分。
②完篇而字数不足,正常评分之后,再扣字数不足分,每少 50 字扣 1 分,扣满三分为止; 明显未完篇的文章,视篇幅和内容的实际情况而定,但最高分不能超过 40 分。
③游戏考试、游戏人生、语言格调很低的“问题卷” ,最高不超过 30 分;凡思想感情庸 俗低下,即使切题,最高不超过 20 分;如果内容恶俗不堪,最高不超过 10 分。④卷面、错 别字扣分,每错 (别) 一字扣 1 分,扣满 5 分为止。
评分参考量表
类别分值 审题立意 语言表达 记叙类文章
一类卷 63 分以上 审题有独到发现,巧妙 揭示出“跨”的内涵。 立意深刻或新颖。 语言得体,有一定 的语言特色。言近 旨远,言简意丰。 从生活中的小场景巧妙切入,娓 娓道来,细节丰富,真挚感人, 意味深长,有文学的味道,有写 作的智慧。
二类卷 56~62 分 审题准确,揭示出“跨” 的内涵。立意有个人识 见。 语言通畅、连贯, 笔到意随,言能尽 意。 有构思、有生活气息,有一定的 观察或体验,有一定的生活场景, 有可读性,是比较优秀的记叙文。
三类卷 49~55 分 审题准确,揭示出“跨” 的内涵。立意停留在表 层。 语言基本通顺,基 本能够达意 基本叙写了一个 2022 年与“跨” 契合的有自己经历和体验的人和 事,故事基本完整,基本符合生 活的真实,是一篇结构完整的记 叙文。
四类卷 42~48 分 “跨”的内涵不够周 到。立意停留在表层。 表达不够流畅,且 有 明 显 病 句 等 硬 伤。 故事与“跨”有关,但关联度不 高,文章也就是一篇简单的记叙 文,点题议论也显生硬。
五类卷 28~41 分 貌似有“跨”,其实无 “跨” ,且缺少 2022 的情境设置。 语言比较稚嫩、拙 劣。 叙述主体错误、缺少特定情境、 与“跨”无关的一篇记叙类文章。
六类卷 27 分以下 自说自话,另起炉灶。 语言显得粗俗、混 乱,言不达意。 与“跨”无关的较差的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