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两点,在整理旧物时,不经意间,从高中课本里滑落出一张皱巴巴的试卷。试卷背面,用蓝色圆珠笔歪歪扭扭地写着:“等到毕业那天,我们就在走廊尽头的窗户前合影吧。”落款日期是 2013 年 6 月,那字迹,宛如被时光揉皱的承诺,永远地定格在了蝉鸣喧嚣的盛夏。
那扇窗户,依旧静静伫立在那里。往昔早自习时,总有人调皮地对着玻璃哈气,然后画上奇奇怪怪的卡通图案。阳光温柔地穿透那层薄薄的水雾,在课桌上洒下如梦如幻的彩虹,粉笔灰仿若一群灵动的舞者,在阳光的光柱里,悠悠地跳着永恒的慢三步。那时的我们,天真地以为这样的日子,会像循环播放的默片,永不停歇。可不知何时,突然惊觉值日生的名字,再也没轮到过自己。
暗恋,恰似被悄然按下静音键的镜头。他校服第二颗纽扣上那细微的刮痕,她发梢间若有若无沾染的桂花香,在无数次擦肩而过的长镜头里,渐渐酝酿成了未曾显影的底片。走廊拐角处,那欲言又止的模样;运动会上,隔着茫茫人海的深情对视,那些比樱花飘落还要轻柔的悸动,最终都化为了蒙着噪点的黑白默片,静静躺在回忆的角落。
还记得那年,撕碎的模拟卷如纷纷扬扬的雪片,落满了楼道,教导主任的怒吼,瞬间被淹没在同学们的欢呼声中。我们意气风发地站在天台,任由风吹,渐渐化为一个个朦胧的剪影,对着如血的夕阳,齐声背诵《再别康桥》。云朵在视野里不断虚焦,而我们谁都没有察觉,告别的特写,已然悄然对准焦距。
如今,在电影院看到穿着校服的少年,思绪总会不由自主地飘回到那被锁在储物柜里的随身听。那些曾用耳机彼此分享的周杰伦的歌,偷偷藏在作业本里的漫画书,还有晚自习时突然停电,教室里瞬间爆发的欢呼,这一切的一切,都在时光的放映厅里,慢慢褪成了泛黄的老胶片。当我们试图倒带,想要重温那些美好瞬间时,指尖触碰到的,却只有一片冰凉的空白帧。
青春,就像是一场没有场记板的电影。所有的 NG 镜头,都成了永恒的定格;每一个即兴表演,都化作了无法修改的经典。那些我们曾笃定永远循环的日常点滴,原来,早已被命运巧妙地剪进了片尾的演职员表,成为独属于青春的珍贵注脚。
此刻,我静静地站在旧教室的窗前,微风轻轻掀起窗帘,那弧度竟与十年前别无二致。在光影斑驳中,恍惚间,仿佛看见十七岁的自己,正在胶片的那一端,微笑着向我挥手。然而,现实中的我,终究还是没能走进那扇被无数次日落镀上金边的取景框,只能在回忆里,细细品味这场无法暂停的青春蒙太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