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是孩子人生的转折,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决定人生方向的一个重要关卡,所以在心理和生理上,对孩子和父母都是巨大的考验。所以,到了初中会出现各种在小学里很难发生的现象,家长一会担心同学关系太好容易早恋,一会跟风参加各种名师特训班,又一会取消孩子所有的娱乐活动,包括班集体组织的活动,这在初中并不少见,而且有越演越烈的趋势。
其实,听起来正常人都会认为不合理,但是为什么身为家长就失去了理智呢?所谓关心则乱,家长不用慌张焦急,记得下面这三条,理解本质就能释放紧张感了。
1、不盲目赶场听名师讲课
一到初中,临近冲刺阶段,一些家长安耐不住了,频频带孩子赶场各类“名师串讲”。经常班级里学生抱怨,连日奔波,既耽误了上课,人也疲倦不堪。有不少学生还被家长带去参加校外培训机构开设的中学名师讲解场,收费非常高昂,家长就信以为真,还发生替孩子请假去听名师的特训场。
但是真相往往很残酷,所谓名师讲课的内容往往是把几份试卷重新讲解了一遍,相当于“炒现饭”,而学生拼命赶场,体力也跟不上,学校内的学习也耽误了,这样反而学生的成绩并不见提高,压力倒是增加了。
2、以吃透课堂教学为主
面对初中,家长需保持一份冷静,孩子“吃透”课堂教学内容,才能从容迎接最终的中考。花大钱追棒校外的速成培训,很可能得不偿失。初中和小学最大的不同地方就在于课堂知识了,很多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都是抱着提前学的态度,而且小学知识对于家长而言也很容易接受,觉得课堂上讲的内容都太简单了。
但是到了初中就不一样了,课堂上的知识是老师教学流程中最精心准备的部分,无论是学习新知识,还是讲解试卷,都会结合新老知识一起梳理,这对学生知识脉络的形成是非常有帮助的。而且初中学习节奏非常快,学科的难度也加强,如果不能在课堂上做到好好听课,那基本后面再补习也是很浪费时间的。
3、给孩子一个好心情
家有中学生,做家长的都会给予额外的关注,有的不惜重金,精心为孩子选择家庭教师,有的四处寻方问药,为孩子滋补身体,还有的为孩子放弃事业,每天为孩子做陪读。家长的用意是善良的,但这种关注给孩子平添了压力。在这个非常时期,家长们一定要勤为孩子减压,让孩子轻装上阵。
建议家长平日沟通时保持愉快的心情。家长要有足够多的耐心听孩子的诉说一些小事,不要企说服孩子,只要耐心倾听表示理解就可以了。同时要能营造环境,一个整洁、安静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放松心情,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把教科书、教辅、笔记、试卷分类放好,各类物品以科目标记,按顺序摆放。
还有重要一点,要做好家校沟通,和班主任、学科老师保持联系。孩子白天在学校里学习,由老师引导,家长想进行全面的了解,需要彼此多联系、多沟通,才能共同做好孩子的心理工作。初中最重要一条就是减压要“先行”,家长要保持正常的期望心理,接受孩子的现实表现的能力,不要期待孩子的成绩能瞬间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