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6月24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樊未晨)2022年北京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今天开考,这是“双减”政策落地后的首次中考。北京教育考试院专家指出,“双减”要求语文教学在遵循语文学习规律的基础上减少机械记忆,增加实践运用。
降低全卷阅读和作答的文字量
北京教育考试院专家介绍,全卷阅读文字量和考生作答的文字量均较往年有所降低。减少了与作答无关的文字表述,文本表达平易规范,作答要求明白清晰,情境设置贴合学习实际,能让考生减少不必要的心理压力,考出自己的真实水平。减少文字量,缩减阅读无效信息的时间,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能够更为充分地体现思维水平。
整合考查要点,调整考查方式
北京教育考试院专家介绍,本次试卷将选择字体并说明理由的题目调整为要求学生写几个正楷字,旨在强调汉字书写在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价值,强化基础。另一方面,把“书写正楷字”作为学生作答的第一道题,能够让学生尽快平复心情,舒缓紧张的心理。
相较往年,试卷减少了一道基础运用题。“减少不是单纯的删减考点,而是有机整合了部分测试内容,显性考查与隐形考查相结合。”北京教育考试院专家说,例如,学生在语言表达题中能够表现出修辞格的使用能力,表现出利用标点符号辅助表情达意的能力,且作文部分有标点符号使用的赋分,修辞格和标点符号的使用不再单独设题。
增加思维含量,扩大文化视野
思维含量的增加是提质、增效的重要基础,北京教育考试院专家介绍,试卷将词意理解与词语正确书写整合,强调在词意理解的基础上,把握词语正确书写与运用,既是考学生的识记能力,也是教学生识记的方法;既符合学生语文学习的规律,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具有导向作用。
试卷在记叙文阅读部分增加了一道主观题,共设置四道主观题,体现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视。四道题目完整呈现学生阅读记叙文的思维过程,学生整体梳理内容、品味重点句子、分析表达效果、学习优秀品质,需要整体感知、分析鉴赏、联系自身形成新的认识,需要打破浅阅读的思维定势,呈现出理解的准确与深入程度,思维层级清晰,思维含量高。
回归教材,考出课堂表现
北京教育考试院专家指出,本次考试释放了回归教材的信号,强调日常教学中教材的基础性作用,强调教材内容的教学落实情况,试卷要考出学生对课堂学习要点的掌握情况。
“试卷运用教材内容为学生提供阅读的知识背景与写作的情感基础。”北京教育考试院专家说,作文试题使用了史铁生的文章《那个星期天》作为导语,《那个星期天》是统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的选文。史铁生在文中表达的真切情感能迅速唤醒考生共有的生命体验,激发起考生的写作热情,沟通阅读积累与考场作文,体现出义务教育阶段学习内容的延续性,能够考出学生九年的积累。
责任编辑:原春琳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