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的书本和试卷统一的吗

全国的书本和试卷统一的吗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5-03-18 22:57:30

文 | 观律鸣法

编辑 | 小小飞蝉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1977年,对于当时的全国青年来讲,是意义非凡的一年,很多人的命运在这一年里,发生了转变。因为在这一年,国家恢复了高考,很多青年学子才得以重回考场,实现自己的大学梦想。

那年,全国共有570万青年走进考场,可是录取率却不到5%,现实情况是,当年的试卷难度并不大,可为何当时那么多人报考,却还只有5%的录取率呢?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恢复高考

1977年,邓小平同志果断的决定要恢复高考,因为在那段时间之后,国家需要尽快的恢复建设和发展,但却苦于没有人才。

当时国家需要恢复发展,却发现没有人才可用,因此教育部门以及在教育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纷纷建议恢复高考。

但当时高考已经暂停了多年,到底能否恢复高考?如何恢复?什么时候恢复?高考的后续工作怎么办?从哪一步开始着手?就成为了会议中大家需要讨论的问题。

在现在看来,高考工作一切都是那么有条有序,丝毫不乱,但当时光是要提到恢复高考的事情,都有人不敢提。所以一切问题都需要邓小平同志最后来一锤定音。

关于恢复高考的会议,开了许多天,期间邓小平同志听了多位知名教育专家的建议,也倾听了几位年轻人的话,每个人的话给了他很大的触动,更加地认为恢复高考是非常有必要的事情。

最后综合各种意见后,邓小平同志宣布国家恢复高考,为了尽快选拔人才,就不等到隔年夏天了,直接就是当年冬天。

这个消息当时虽然还并未官宣,但早有人听到了风声,全国上下都很激动,尤其是年轻人们,对这个事情奔走相告。

起初有人表示不相信,毕竟国家还没宣布,但在他们看来,既然有这种说法出现,确定高考也就是早晚的事情。

早学习就会多一种把握考上大学,于是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去寻找书本,开始认真学习。

1977年12月10日,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高考,终于开始了,全国青年为了参加高考,都付出了太多的努力,也是经历了许多心酸的事情,才能坐到高考考场里。

因此,他们全都是十分严肃地参加考试,认真做着每一道题。

根据统计,1977年的高考生多达570万,数量虽然没有如今多,但对当时的高考工作来讲,工作量可不小,但国家顶住了压力,还是有条不紊的组织了高考。

但是那年的高考录取率却让人感到不可思议,570万左右的考生,录取率却只有5%,这实在是出乎人的意料,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就有很多了。

没有课堂和书本

考试考的就是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考试分数高与低、录取率等,都是跟考试成绩有关的。录取率低,只能说明是因为考生的成绩普遍都低,考得低最简单的原因,就是学得不扎实。

要知道的是,当年恢复高考时,全国青年都在哪里?他们大部分都是在田地里干农活,从早干到黑。

当时全国都热衷于此,尤其是知识分子,所以老师也不上课了,学生也不上学了,都跑到农村开荒去了。

而这就会让年轻人少了许多的学习时间,而且还没有很多书读,当得知恢复高考之后,这些年轻人第一时间就去找书,在城市的学生还好点,还有书店可以去买书,但往往也是一抢而空,有的根本买不到。

而农村的年轻人就会托关系,让朋友替自己买书并寄过来,然后几个人用一本书学习。

因为他们在不同的学龄阶段来到的农村,有的是初中,有的是高中,有的只有小学,所以对于书本的学习,他们学习的效果也不一样。

连书都找不了,更别说高考真题这种了,更是难得。

影响学生成绩的还有学习时间,我们现在的高中学习时间都很长,就这还感觉学的不够,而他们当时每天白天都还要干农活的,只有晚上才能学习,有的学着学着就睡着了,实在是抵挡不住身体的疲惫。

所以,当年全国年轻人可谓都是通过自学去考试的,没有系统地学习,更没有统一的书本,当时有关高考的书本甚至都没有,他们用的都还是之前版本的。

所以这些因素导致他们的水平参差不齐,成绩自然相差也大。

正确的工作指向

1977年冬天恢复高考,对于部署高考工作来讲,时间是紧迫的,所以每一步该如何做,都至关重要。

那段时间后的各种事情其实都还是处于一片混乱的状态,比如说当时最可能考上大学的群体是哪个?每个人基本都会想到正在上学的学生。

非也,别看当时那些学生正在上学,但他们的知识水平,有的还不如之前那个阶段的学生学习水平高。

但在1977年,他们这些成绩好的人,年龄都很大了,有的早已成家立业,但他们也的确是人才。

因此,邓小平同志决定,只要是工人、农民,还有上山下乡和知识青年,知识青年里,只要你按照政策留城还未分配工作的,都是可以报考的。

此外,还有复原军人和应届高中毕业生,只要是符合条件的都可以报考。邓小平同志知道很多年轻人就在等恢复高考这一刻,所以他必须考虑全面。

高考的目的就是要筛选出人才,而之前上大学的报考条件是“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这导致会有人走后门。

于是邓小平同志就改为“自愿报考,单位同意,统一考试,择优录取”,但后来又考虑到单位里也许会出现“不放人”,恶意不让参加考试的情况,于是就将“单位同意”这一条去掉了。

这样一来,又会减少年轻人参加考试的阻碍,能让更多的有志青年参加高考了。

也出于对学习水平不一的考虑,当年的高考试卷难度尽可能地放到了最低,但即便各方面都考虑到了,最后还是只有5%的录取率。

当年的试卷难度,可以说是初中的水平,但录取率还是低,只能说明当时的教育事业遭到创伤的时间太长了。

好在后来一切都回到了正轨,很多人都经过恢复后的高考,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信息来源:

拿什么迎接恢复高考40年 2017-07-10 22:14·群众杂志

凤凰网文化 70年代恢复高考 百万青年绞尽脑汁找书迎考掀热潮 来源:文汇读书周报 2011-08-08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