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试卷有多简单

大学的试卷有多简单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5-03-18 22:56:50

文丨编辑 万史浮华

经过十年动荡,1977年我国终于恢复高考。

如今人们重新审视当年的高考试卷时,一个费解的现象浮现出来:

这些看起来并不难,甚至是非常简单,但仅有4.74%的录取率却让人们大跌眼镜。

反观现在,高考录取率几乎都到了90%以上。

那么,为何1977年的高考,简单的题目,却有超低的录取率呢?

答案远没有那么简单。

本文内容和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部分内容为作品完整存在虚构成分,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紧张的学习时间·】——»

在之前的十年里,高考中断,无数人的学业被迫搁置。

曾经怀揣梦想的考生,长期都与系统教育绝缘。

本就还没适应学习的进度,再加上恢复高考的消息于 1977 年 10 月公布,考试定在 12 月。

留给考生的复习时间不到两个月。

这短短几十天,要完成知识的系统复习,谈何容易。

而且,在这之前大量课本被销毁,考生们四处寻觅复习资料,却往往一无所获。

他们只能辗转于各处,借书传抄,哪怕是破旧泛黄的书籍,都视若珍宝。

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考生们共用 “油印本” 手抄资料的场景,上面到处都是密密麻麻的字迹。

为了得到哪怕一页有用的资料,考生们常常不辞辛劳,奔波在各个角落。

但即便如此,资料短缺的难题仍旧让他们在备考的道路上举步维艰。

«——【·并不简单的考试内容·】——»

当我们回看 1977 年的高考试卷,不少人会觉得题目形式和内容都比较简单。

但也别误以为这试卷简单到小学生都能应对,实际上它只是相对基础而已。

当时高考涵盖了政治、语文、数学等多门科目,考试范围十分广泛。

就拿英语来说,在那个时代,英语教育远没有如今这般普及。

很多考生所在的学校根本没有正规的英语课程,甚至连英语老师都稀缺。

不少人在拿起英语课本之前,连 26 个英文字母都认不全,更别提系统学习语法、词汇了。

走进高考考场,面对英语试卷上密密麻麻的英文单词,他们大多脑袋一片空白。

有些考生可能连最基本的英语句子结构都没接触过,看到阅读理解中的长难句,只能干瞪眼,无奈地胡乱猜测答案。

需要注意的是,1977 年高考是由各省自主命题,各地试题难度差异较大。

部分地区的试题相对简单些,但并非全国统一标准。

所以说,用如今的教育标准去评判当年那些看似 “简单” 的题目,是不准确的。

在当时考生整体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的情况下,这些试题的难度不容小觑。

此外,高考中断了那么多年,考生们对考试形式和流程完全陌生。

他们不知道考场的布局是怎样的,不清楚考试需要携带哪些文具,甚至连答题卡的填涂规范都一无所知。

由于没有任何考试经验和应试技巧,他们在答题时只能凭借本能,硬着头皮一道题一道题地摸索,完全不知道如何合理分配时间,如何应对难题。

遇到不会的题目,就长时间纠结,导致后面会做的题目也没时间完成,这无疑大大增加了考试的难度。

«——【·570万的考试人数·】——»

除了以上的客观条件外,1977年高考的报考人数更是多得超乎想象。

1977 年高考是在中断 10 年后首次恢复,结果报考人数一下子飙升到 570 万之多。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录取名额仅仅只有 27.3 万,算下来录取率才 4.8%。

造成的这种情况,其中匮乏的教育资源是个关键因素。

此前,高校长期停办,大批优秀的师资流失,有的老师被迫离开教学岗位,去从事与教育无关的工作;

学校里的教学设施也因为长期无人维护,变得破旧不堪甚至荒废。

就算高考恢复了,在短短时间内,也根本没办法快速扩大招生规模。

时全国恢复招生的高校也就大约 300 所,而且其中大部分还是本科院校,专科和职业教育几乎还没起步。

高校自身的招生能力也极为有限。

当时全国高校的整体规模就不大,师资队伍也不够壮大,根本容纳不下如此庞大数量的考生。

哪怕试题出得简单,高校也没办法一口气多招很多学生。

而且,培养学生需要大量的老师来授课、指导,可当时老师数量不足,就算想多招学生,也没人能教。

还有就是考生基础差异极大。

考生群体特别复杂,有刚毕业的应届高中生,也有下乡多年的知青,还有工厂里的工人以及退伍军人等等。

这些人年龄跨度也很大,像 “老三届” 考生,很多都已经 30 岁左右了,和正常学龄的考生一起竞争。

不同背景的考生,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相差甚远。

应届高中生可能还保留着一些学校学习的知识,但下乡知青们,在农村的日子里,每天忙于繁重的农活,几乎没什么时间学习,之前学的知识也忘得差不多了。

从政策和审查门槛来看,尽管高考恢复了,可家庭出身、政治表现依旧对录取有着很大影响。

在那个特殊时期,有些成绩特别优异的考生,就因为政审这一关没通过,最终与大学失之交臂。

同时,部分招生名额还会向工农兵学员、劳动模范倾斜,这就进一步压缩了普通考生的录取机会。

另外,一些高校还明确规定考生 “不超过 25 岁”,这一硬性要求,直接把很多大龄考生拒之门外。

还有体检环节,标准相当严格,一些考生仅仅因为近视度数高了点,或者身高不达标,就被淘汰了。

尤其是军事、外交类院校,对这些方面的要求更是严苛。

«——【·结语·】——»

总结来说,1977 年高考的试卷难度和录取率,绝不能简单地用现代的标准去评判。

当时试卷难度虽说相对低,但考生们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备考条件又极其有限,再加上高校招生能力跟不上,多种因素交织,导致录取率低得可怜。

不过,这场意义非凡的高考,重新为无数人开启了知识改变命运的通道。

那些有幸通过高考进入高校的学生,日后成为了国家建设各个领域的中流砥柱,为国家培养了大量急需的人才,在我国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进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信息来源:央视新闻,2017年,6月17日,高考40年:揭秘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内幕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