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考编历年真题试卷

教师考编历年真题试卷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5-03-16 00:35:11

题目:《鉴真东渡》

内容:统编版七年级下

试讲要求:

(1)请在 10 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讲清楚鉴真东渡的原因、过程以及影响,

(2)教学过程中要有合作探究,

(3)板书工整,布局合理。

答辩题目:

(1)你如何看待中外文化交流?

(2)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好课应该具备哪些特点?




教案

《鉴真东渡》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鉴真东渡的原因以及过程,通过学习鉴真东渡的相关史实,认识到鉴真东渡促进了日本医药学的发展,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

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呈现,引导学生讨论和回答问题,培养学生表述、归纳史实和认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鉴真东渡,了解唐朝与日本交往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到加强中外交流的重要意义,从而增强文化自信;通过教师讲述鉴真东渡之路途艰难,但仍然坚持不懈,使学生从这种坚忍不拔的意志和献身精神中得到启迪。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鉴真东渡的原因、时间、过程以及鉴真东渡对日本的影响

教学难点:鉴真东渡的原因以及鉴真东渡对日本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在多媒体上呈现两张日本仿唐代建筑图片,教师设问,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其建筑风格也深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那同学们知道在唐朝时期是谁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为何要东渡到日本去?他的东渡对日本有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呢通过设问激发学生探究的渴望,由此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鉴真东渡的原因

多媒体展现鉴真的图片,教师讲述鉴真的简介。紧接着教师讲述鉴真东渡的原因,通过讲述让学生认识到当时日本佛教戒律不完备,僧人不能按照律仪受戒。733年(日本天平五年),僧人荣睿、普照随遣唐使入唐,邀请高僧去传授戒律。访求十年,决定邀请鉴真。最终鉴真毅然应请,决心东渡。

2. 鉴真东渡的过程

教师在多媒体上播放鉴真东渡过程的视频,引导学生观看视频。在视频看完后教师通过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鉴真前后六次东渡,历经艰难,最终导致双目失明,但仍然坚持不懈没有放弃,最终753年第六次才东渡成功到达日本。

3.鉴真东渡的影响

本部分,采取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师在多媒体上呈现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中鉴真东渡的史料片段,让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材料,概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影响,同学前后四人一组进行合作探究,时间三分钟,随后同学们展示自己的成果。最后教师归纳总结学生的回答。(学生:促进了日本佛教的发展;促进日本建筑、雕塑、绘画等;促进了日本医药学的发展;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

(三) 课堂巩固

多媒体展现与鉴真东渡的相关各省中考题,请学生完成教师进行讲解。

(四) 课堂小结

学生通过梳理、总结本课所学知识点,教师结合板书进行情感升华。

(五) 布置作业

学生查找资料,思考唐朝时期鉴真东渡对我们今天中外文化交流有着怎样的现实意义?




试讲稿

《鉴真东渡》逐字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xx号考生,我今天试讲的题目是《鉴真东渡》,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一、导入新课

师: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师:上课之前老师想请大家观看多媒体上的两幅图片,并请大家认真思考这个图片反映的是哪一国家的建筑风貌?

师:有的同学说是中国古代唐朝时期的建筑,有的说是日本的建筑。其实,这两张图片是日本的建筑,我们会发现这一建筑与中国古代唐朝时期的建筑风格非常像。那为何日本会有这样的建筑风格呢?

师:这就不得不提到唐朝时期中日文化的交流。那同学们知道在唐朝时期是谁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为何要东渡到日本去?他的东渡对日本有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呢今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学习鉴真东渡(教师板书标题)。

二、 讲授新课

1.鉴真东渡的原因

师:首先我们来看多媒体上鉴真的图片,根据课前预习的内容哪位同学可以对鉴真做一个简单的介绍?有请戴眼镜的这位男同学(板书小标题)

师:你说鉴真是和尚,唐朝人,曾东渡日本,回答的非常好,请坐,那接下来老师来给大家做一总结。鉴真(688年—763年),唐朝僧人,俗姓淳于,是日本佛教南山律宗的开山祖师,著名医学家。曾担任扬州大明寺主持,应日本留学僧请求先后六次东渡,弘传佛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交流。763年鉴真在唐招提寺圆寂,终年76岁。

师:同学们思考一下唐朝时期中日两国距离遥远,为何鉴真不辞辛苦要东渡日本呢,原因是什么?

师:同学们对这个问题感到比较陌生,大家都不吱声了,那老师来给大家讲解下。当时,日本佛教戒律不完备,僧人不能按照律仪受戒。733年(日本天平五年),僧人荣睿、普照随遣唐使入唐,邀请高僧去传授戒律。访求十年,决定邀请鉴真。742年(唐天宝元年)鉴真毅然应请,决心东渡。

2.鉴真东渡的过程

师:鉴真决定东渡,那他沿途又会经历什么呢?我们来一起看一段视频。

师:看完了视频,同学们说一说鉴真经历了多少次最终才到达了日本。

师:对,同学们说的非常对,鉴真历经6最终才到达目的地。其中第一到第四次接连失败,第五次东渡最为悲壮。那一年鉴真已经60岁了,船队从扬州出发,刚过狼山(今江苏南通)附近,就遇到狂风巨浪,在一个小岛避风。一个月后再次起航,走到舟山群岛时,又遇大浪。第三次起航时,风浪更大,向南漂流了14天,靠吃生米、饮海水度日,最后抵达海南岛南部靠岸。归途中,鉴真因长途跋涉,过度操劳,不幸身染重病,双目失明。诚然,鉴真最后一次东渡也并非一帆风顺。正当船队扬帆起航时,一只野鸡忽然落在一艘船的船头。鉴真认为江滩芦苇丛生,船队惊飞野鸡不足为怪,而日本遣唐使却认为不是吉兆,于是船队调头返回,第二天才重新起航,历尽艰险到达日本。

师:鉴真历经千难万险,双目失明最终仍然没有放弃,继续东渡,最终到达日本。同学们可以从鉴真身上学习到哪些精神呢?

师:对,同学们说的非常好,坚持不懈、锲而不舍,这也体现了他为了理想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精神。

3.鉴真东渡的影响

师:鉴真东渡日本后对日本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呢?

师:接下来,我们采取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同学们根据老师多媒体上展现的史料,同学前后四人一小组,时间三分钟,随后同学们展示自己的成果。现在开始。

师:好了,时间到。有哪位同学愿意分享自己探究的成果呢?好的,这位举手的男同学来回答。

师:你说鉴真把律宗传到日本,同时还把佛寺建筑、雕塑、绘画等艺术传授给他们。促进了日本佛教以及日本建筑、雕塑、绘画等的发展。回答非常正确,还有没有,其他方面的影响呢?好的这位靠窗边的女同学你来分享下你们小组探究的结果。

师:你主要围绕对日本医药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来回答。非常棒,抓住了关键点。

师:好了,最后,老师来带领大家一起总结下鉴真东渡对日本所产生的影响。第一,鉴真东渡促进了促进了日本佛教以及日本建筑、雕塑、绘画等的发展。第二,促进了日本医药学的发展。第三,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

三、课堂巩固

同学们今天我们的主要内容已经讲完了,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下来我们就来练一练。

师:请看大屏幕,第一题选什么?大家真聪明都已经选出来了,就是A 鉴真,唐朝时期中日文化交流的使者。

师:第二题,鉴真东渡的历史意义?谁来给咱们说一说,好,第二排这位男同学,你来吧,你说鉴真东渡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尤其是在

建筑、雕塑、绘画、医药学等方面。声音非常洪亮,非常好,请坐。看来大家对今天的内容掌握得很好。

四、课堂小结

下面我们请一位同学来总结今天所学习的知识点,有没有同学自告奋勇?好,这位穿红色衣服的同学你来总结一下吧,嗯,听课很认真,总结的很全面,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鉴真东渡的相关史实,也认识到了鉴真东渡加强了中日文化的交流与联系,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力,认识到了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影响之远。

五、布置作业

今天的课到此结束老师布置一个小作业,请同学们课后查阅资料,思考唐朝时期鉴真东渡对我们今天中外文化交流有着怎样的现实意义?下节课一起分享。

师:同学们,下课。

各位老师:我的试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答辩

答辩题目:

(1)你如何看待中外文化交流?

①有利于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加强相互了解,发展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关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建设和谐世界。

②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③有利于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世界各种文化相互借鉴,取长补断,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④助于综合国力的提高.人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与时俱进、促进技术、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⑤在现代,这个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日益加深的时代,文化的软实力作用越加突出,在国际竞争力上的作用日益突出,所以加强中外文化交流也就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中外双方相互受益。

(2)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好课应该具备哪些特点?

①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体现人文性、综合性和开放性。

② 必须是有真实生活情境创设的课,体现联系阅读、主动问答、自主讨论。

③ 以问题为导向,能够形成学生自己的问题、形成自己的项目活动的课。

④ 有合作学习、有探究活动的课,体现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探究的深度。

⑤ 有大观念、大体系、大概念,能够促进学生知识结构化的课。

⑥ 基于课程素养能发展并形成学生核心素养的课。

。。。。。。。。。。。

共57套,篇幅有限,不一一列举。需要完整版请关注公众号:考神资料苑,祝面试通过

考神资料苑

备考教师的亲们有福了!【考神资料苑】的作者专注做教师类资料10年了,因为专注所以专业,只分享实实在在的干货!

公众号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