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底发生了什么?从130分暴跌到10分的离奇事件
最近有个考研学生发帖说,自己第二次考上海大学的专业课,去年拿了130分(满分150),今年竟然只得了10分!她自己都蒙了:明明复习得更认真,答题感觉也不错,怎么就差了120分?学校复查后说分数没错,但又不给看卷子。这事儿放在谁身上都得炸——就像你去年考试还能考90分,今年用同样的方法复习,结果老师给你打了个5分,换你你能接受吗?
更离谱的是,考研专业课很多题是主观题(比如论述题、案例分析),就算答得再差,也不至于拿个位数。比如你写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算没背熟,多写几句也能拿点辛苦分吧?所以这事儿一出来,网友直接炸锅,怀疑里头有猫腻。
二、可能是什么原因?我们一条条分析
1. 难道考试打分标准突然变严格了?
比如去年允许自由发挥的题目,今年必须按照固定格式回答,少写一个关键词就扣10分。但问题在于:如果评分标准大改,学校应该提前通知考生,不能让人蒙在鼓里考试。
2. 学生自己出了问题?
有人猜测:“是不是写错位置了?把答案写到草稿纸上了?”“或者用错笔了?规定用黑色签字笔,结果用了蓝色?”甚至有人怀疑考生在试卷上做了标记(比如画个星星),被判定作弊。但如果是这些情况,监考老师当场就会处理,不会等到出分才扣分。
3. 机器录入分数时搞错了?
这种情况以前还真发生过。2019年某大学考研成绩出过错,把60分录成6分。但一般来说,复查分数时会重点检查这个环节。
4. 换了个“杀手”老师批卷?
不同老师手松手紧确实有差别。比如A老师觉得你答到点就给分,B老师却要求必须和标准答案一字不差。但再怎么严格,从130分掉到60分还能理解,掉到10分就太夸张了。
5. 最坏的情况:有人动手脚?
比如故意压分让本校生上岸,或者报复某个考生。虽然听起来像电视剧剧情,但2018年就有某艺术学院被曝故意给外校考生打低分。
三、网友为什么不信学校?这届考生太难了!
大家不是瞎猜,而是被现实吓怕了:
分数差得太离谱:就像你语文考试上次考了85,这次认真复习却考了8分,连选择题都不至于这么惨。
复查就是个走过场:现在考研复查只管加分算没算错,根本不会重新看卷子。有老师私下说,10份复查申请里,能有6份查出错就算高的了。
前车之鉴太多:去年武汉有个考生,复查3次都说没错,最后闹到教育局,发现是扫描试卷时漏了一页答案。
学校态度让人寒心:上海大学只说“分数无误”,但连答题卡照片都不给看。就像你去银行取钱,柜员说你账户只剩10块钱,你要求看流水,他却说“这是机密不能给你看”。
四、考研批卷到底有多“玄学”?揭开你不知道的内幕
你以为考研批卷很严谨?其实漏洞不少:
说好的“双盲批卷”根本做不到:很多学校老师不够,一个老师要批上千份卷子,根本没时间细看。有学生吐槽:“我写了10页答案,结果分数和只写3页的同学一样。”
打分全凭老师心情:2020年有研究显示,同一篇作文,有的老师给20分,有的给12分——这还是培训过的阅卷老师。
电子批卷留不下痕迹:现在都是电脑阅卷,但系统不会记录老师具体怎么打分。万一有老师故意乱改,根本查不出来。
偏远地区考生更吃亏:某考研辅导机构透露,北上广的批卷严格程度比其他地区高20%左右,毕竟报考人数太多,必须卡分数线。
五、为什么大家反应这么激烈?这届年轻人到底在焦虑什么?
考研就是第二次高考:很多普通家庭的孩子,把考研当作改变命运的机会。有人辞职备考,有人花好几万报班,结果可能因为批卷不公毁了前途。
信任危机大爆发:之前某明星考编走后门、某学校录取名单造假,已经让大家对“公平”这两个字产生怀疑。
信息不透明让人抓狂:就像你去医院看病,医生只说“你有病”,但不告诉你得了什么病、怎么治。
自媒体在煽风点火:各种“考研黑幕”“内部操作”的短视频疯狂传播,哪怕没有证据,大家也愿意相信“无风不起浪”。
六、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掏心窝子说几句实在话
卷子必须公开透明:像公务员考试那样,允许考生申请查看自己的答题卡扫描件,哪怕收点钱也行。
批卷要留“证据”:老师打分时,必须写明扣分理由,比如“第三题缺少核心论点,扣5分”。
引入第三方监督:别让学校自己查自己,可以找其他大学的老师联合批卷。
建立惩罚机制:如果复查发现批卷错误,涉事老师要扣奖金、记入档案,看谁还敢乱打分。
给考生一条活路:如果分数争议太大,应该允许补考或者单独面试,而不是一句“结果无误”就把人打发了。
七、说句公道话:别让努力的人寒了心
这件事最可怕的不是10分还是130分,而是大家开始怀疑:考研到底是不是凭本事说话?如果连考试公平都保证不了,那些熬夜背书、拼命刷题的学生算什么?
希望上海大学能站出来,就算为了保护隐私不能公开试卷,至少把评分标准、扣分细节说清楚。也劝各位考生理性看待,别因为个别事件否定所有努力。毕竟大多数考研批卷还是公平的,咱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公平可能会迟到,但不会永远缺席。如果这次事件能推动考研制度改革,那这10分引发的争议,也算值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