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上老师发的试卷如何回答对方

手机上老师发的试卷如何回答对方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5-03-15 21:44:43

本周批改作业时连续遇到三起“未完成作业”事件,但深入沟通后的事实却让我再次意识到:在班级管理中,给予学生辩解机会是多么重要。初三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觉醒期,简单粗暴的批评容易引发逆反,而耐心的倾听往往能打开教育的另一扇窗。

事例一:作业没写?

周一检查作业时,王同学课桌上空空如也。他涨红着脸解释:"老师,发的试卷被弟弟撕坏了,我从练习册附带的试卷中把第一单元试卷做了。"当我看到他真的把第一单元试卷大部分做了之后,顿感欣慰。最终我在班上说:"面对突发状况的应对方式,往往比完成作业本身更能体现学习态度。"看着他如释重负的眼神,我知道这句话比任何批评都更有力量。

事例二:交错的读书笔记

马同学的读书笔记未交,当我准备批他一顿时,历史老师拿着他的作业本找上门——他把读书笔记夹在了历史作业里。这个总爱把课本摞成堡垒的男孩,此刻局促地绞着手指。我当着他的面把作业本归位:"看来我们需要给每科作业本贴上不同颜色的标签?"他用力点头的样子,让我想起教育心理学中的"容错教育":有时候犯错本身就是成长的路标。

事例三:早读课上的"抄袭"事件

早读,要求背文言文《鱼我所欲也》的注释,照着资料先背会,再把答案写上去当做检测。大家都在背诵,张同学埋头抄写的样子格外扎眼。当我走近时质问时,他慌忙解释:"我的资料书答案丢了,借同学的先抄下来再背……."他颤抖的声音让我心头一紧。"能主动弥补缺失值得表扬,但把自己的东西保管好也是智慧。"看着他郑重地点头,我突然明白:所谓的"问题行为",可能只是孩子们失误后笨拙却真诚的努力。

教育反思:

1. 按下批评的暂停键:学生出现问题时,先用30秒观察表情、肢体语言,往往能发现焦虑背后的故事。

2. 建立"二次陈述"机制:每周设立固定时间让学生说明未完成作业的特殊情况。

3. 培养成长型思维:将处理问题过程转化为教育资源,在班会课上分享"危机处理"案例。

初三的孩子们像绷紧的琴弦,我们既要维持适度的张力,更要小心守护那份易碎的自尊。当我们在惩戒与宽容间找到平衡点,教育才能真正抵达心灵。

我打算在教室设置"情况说明角",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诉说他们的"不得已"。毕竟,教育的真谛不在于培养完美学生,而在于培育愿意直面问题、积极解决的成长者。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