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2名学生通过职教高考升入本科院校、三个产教联盟创造为相关行业及企业创造超1000亿元产值、探索职教出海国际化合作办学模式……佛山市顺德区发布2024年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数据显示,顺德中职学校实现升本人数三年翻番,走出“升学有优势、发展有通道”的坚定步伐。
顺德中职学校走出“升学有优势、发展有通道”的坚定步伐。蒋晓敏 摄
升本人数三年翻番
毕业生平均起薪3611元/月
数据显示,2023-2024年,顺德共有公办中职学校12所,其中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9所、省级重点职业学校3所,在校生数为31442人,毕业生人数为 9661人,与上学年相比分别增加1317人和566人。
2023-2024学年顺德区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总数27064人,其中中职教育招生数为 11081 人,普通高中教育招生数为15983 人,普职比为59.06:40.94。相较于上学年的普职比58.24∶41.76,普通高中招生数占比提升。
顺德区中职学校共开设91个专业点,其中2个专业停止招生,所开设专业对接12个专业大类,其中,面向第二产业的专业点数占比 56.04%,在校生占比53.70%;面向第三产业的专业点数占比为 43.96%,学生数占比46.30%,契合顺德区经济产业发展需求。
其中,规模最大的专业要数装备制造大类,共有27个专业点数,占比达29.67%。其次则是财经商贸大类和电子与信息大类。
过去一个学年,顺德以赛促教,赋能学生技能成才,共373名学生获得佛山市209项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奖项,一等奖占比60.66%;有313 名学生获得154项广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奖项,占佛山市获省一等奖的57.69%;有49名学生获得世界技能大赛获奖(国赛)13 项奖项,国赛获奖数占佛山市的 68.42%。
教师队伍加速成长。过去一个学年,顺德中职教师参加教学能力比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班主任能力大赛等,共获得国家级三等奖以上 9 项,省级三等奖以上55项,获奖纪录再创历史新高;中职教师申报“双师型”教师,通过人数 835 人,通过率为 89.40%,比全省通过率高6.26%。
一直以来,顺德区中职学校通过中高职贯通培养三二分段、3 X证职教高考等形式,为学生搭建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升学成才平台。
2023-2024学年,顺德区中职学校毕业生9661人,升入高职院校 6796人、升入本科院校262人,比2023年增加了247人,升学比例为73.06%。其中,通过职教高考录取升学共4123人,通过贯通培养形式升学共2770人。
值得一提的是,顺德区中职学校升本人数较上学年增加57人,占全省职教本科的19.26%,高居全省首位。升本人数从2021-2022 学年的127人,到2023-2024 学年的262人,实现三年翻番,走出“升学有优势、发展有通道”的坚定步伐。
与此同时,去年顺德区中职毕业生总数9661人,直接就业(含创业)2579人,直接就业(含创业)率26.69%;对口就业2008人,对口就业率 77.86%。毕业生从事第一产业63人,占比2.44%;从事第二产业1314人,占比50.95%;从事第三产业1202人,占比46.61%,与区域产业结构人才需求基本吻合。
其中,毕业生本市就业率达90.46,平均起薪3611元/月,比去年增加500元/月。
勇于创新
应对多重挑战
报告同时分析了顺德中职教育在社会服务能力多元化发展、区域跨行业共同体建设、新质生产力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等方面遇到的挑战。
报告指出,顺德区中职学校在探索社会服务与职业教育内生发展上取得初步成效,但服务类型、成效与产业高技术发展的需求仍有一定差距。目前社会服务主要集中在短期的技术人才支持和员工培训上,缺乏创新性、多样性和长效性,特别在新技术推广等高技术含量领域的社会服务能力有待提升;教师工作负担重,实践能力有待提高,未能满足多元化项目的社会服务要求。
同时,顺德区多所中职学校积极牵头或参与多种类型和级别的产教联盟建设,通过与行业企业、协会或高等院校的合作共推产教融合。但目前顺德区内尚未形成统一的区域性、跨行业、跨领域的产教融合共同体,难以借助一个集中的平台整合区域内资源,促进更深层次的协同发展。
此外,各中职学校的专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速度未能跟上区域产业升级发展的速度,新型产业相关的专业开设不足,新兴产业的教学设备设施配置不足,教学内容与先进技术对接有待加强。
对此,报告建议,顺德要加快制定更具体可行的指导意见和支持性文件;鼓励和支持中等职业学校增强主动服务意识和提高社会服务质效,结合区域产业发展特点和市场需求变化趋势,不断丰富、开发和创新社会服务项目的内容和形式;完善学校和教师社会服务培训、管理与激励机制,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针对提高产教融合质效,报告建议由顺德区教育局或相关政府部门牵头,联合区内主要职业院校、行业头部企业及研究机构,共同组建顺德区职业教育与各产业融合发展共同体,打造区域教育资源整合与产业发展对接的核心平台。
为了顺应经济和产业变革,报告建议引导职业学校确立培养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理念和育人模式,培养具有高数字素养、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匠才,同时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推进数字化教学改革,及时更新课堂教学内容,改进教法,不断提升中职教育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适切性和匹配度。
采写:南方 记者 蒋晓敏
【作者】 蒋晓敏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