芊芊老师前面说到初三的每场考试都是非常重要的。
考试成绩除了需要平时的努力,就是看考场上的发挥情况。做题效果体现在分数上,也体现在速度上。
同样一份英语试卷,有的孩子能提前交卷,有的孩子英语作文甚至只能空白交上去。
其实不只是英语,就说语文、数学,每次考试能做完的孩子都不多。
写的不一定对,没写的一定没分,考出来的分数还惨不忍睹。
“你说,这些试卷,怎么我家孩子每次考试都写不完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就从2位同学——做题快的学生小明和做题慢的学生小华在不同考试中的考场表现中一起来分析一下吧!
做题过程中,同学小华因为完形填空太难,卡了20分钟,难以理解的部分反反复复看了好几次也没有得出答案。
小明写到完形的时候也碰到了类似的困难。他预估了一下自己解题需要花的时间,先填完自己有把握的题,再去梳理有些难懂的题,而实在无法确定的题暂时放着,别的题做完之后再返回来查缺补漏。
小贴士
平时做每一道或每一套题都应该有时间观念,最开始做题的时候可以做地稍微慢一些,多多训练解题思路。
总结了一定量的解题思路之后,要有意识地缩短做题时间。在写套卷的时候,至少缩短至规定时间的10%到30%左右。当答题时间能够稳定在这个时间段的时候,就能够充分利用好考试时间了。
解题快是有捷径的。比如说阅读理解的首尾两段,每一段的第一句话,文章中出现频率高的单词,都是需要重视的地方。
通过问题锁定阅读区,找到对的触发条件,就能避免重复,提高做题速度,这一点在任一科都适用。平时做题应该避免死记硬背,多去发现题目和选项涵盖的条件。你会发现即使是不同的问法,也有解题的相似之处。
在同一道作文题里面,同学小明和同学小华表现又如何呢?
小华同学在写作文的时候毫无思绪,对题目的把握不到位,不知如何立意,不知如何下笔,于是他就进入了神游状态,任由时间一点一点溜走,毫无办法。
而小明看到题目找出了对象和角度,提取出了作文最佳立意,凭着他对作文结构的掌握、逻辑论证的精通和语言功底的积淀,他很快就写完了文章。
小贴士
考场的发呆,往往是出现在题目没有读懂,做题没有方向,知识点掌握比较模糊的时候。
读不懂题目,是要有意识的去做关于识别条件和关键信息的特定训练的。做题思考缺乏线路支撑的话,在写作文中很容易写到一半就写不下去或者跑题。所以考场上列作文提纲的时候要明确文章立意,内在逻辑及表达方式。
在数学考试计算题中,小华同学为了节约时间经常口算,但是失误重重。小明同学写好自己的解题步骤后也要仔细验算一番,正确率也更高。
再来看不同计算方法的选择可能造成的后果:
口算跳步的时候,少写一步可以省10s的时间,而验算需要30s的时间,返工重算则要花至5分钟左右。
小贴士
口算失误的概率高,考验更大。计算题错一步都是极大的损失,所以每一步都要做好验算,尽量避免返工。
考试建议1、建好各科的解题顺序,养成做题习惯。
2、列草稿的时候规划好分区,哪一题的草稿在哪个区域,那么等再回去检查步骤的时候就会更清楚明了一些。
做题速度慢其实就是由坏习惯和知识薄弱导致的,只有我们把基础打好,把坏习惯改掉才能逐渐提高我们做题的速度。这个过程需要很长的耐心,毕竟改掉坏习惯比养成坏习惯要难得多。
从现在开始有意识地改变,一定会有效果的!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