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 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piān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 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shuāi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②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_____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1. 根据拼音写汉字并给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蹁 shù shù 蓑 zǎi B. 蹁 sù sù 蓑 zài
C. 翩 sù sù 衰 zài D. 翩 shù shù 衰 zǎi
2. 文段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循序 培育 确定 B. 次第 孕育 安排
C. 次第 培育 确定 D. 循序 孕育 安排
【答案】1. C 2. B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别的孩子撺掇他去打群架,但他明智地拒绝了。
B. 他干的工作别人看着很枯燥,他却自得其乐。
C. 现在的电信诈骗案层出不穷,行骗者手段之多样,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D. 中华鲟本应在一代代的繁衍中慢慢进化,却由于人类的过度捕杀,几乎销声匿迹了。
【答案】C
4.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随着城市街头共享单车的出现,不仅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便利,而且环保、经济。(删去“随着”)
B. 在北京冬奥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的运动员们驰骋冰雪赛场,超越自我,挑战自我,用激情与奋斗诠释青春。(将“超越自我”与“挑战自我”互换位置)
C. 春风一阵阵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声响。(在“春风”前加“随着”)
D. 近视患者都应当接受专业医师的检查,选配合适的眼镜,切忌不要因为怕麻烦、爱漂亮而不戴眼镜。(删去“切忌”或“不要”)
【答案】C
5.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小旦、小生、小丑和老旦都是戏曲行当,分别扮演年轻女子、年轻男子、滑稽人物和老年女子。
B. “记”是古代一种叙事的文体。如我们学过的《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核舟记》都属于这类文体。
C. 安塞腰鼓是陕北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现象,总体特征是豪放、火烈。
D. 《社戏》作者鲁迅,选自其小说集《呐喊》。
【答案】B
6. 下列语序的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她不仅担纲节目的主持工作
②节目要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并感动于他们让观众遇见了大干世界
③还首次以制作人的身份转型大型电视节目的幕后制作
④《朗读者》是著名节目主持人董卿20多年电视经验的一次全情绽放
⑤董卿表示《朗读者》中的“朗读”二字重文字,“者”字重人
⑥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另一面
A. ④①③⑥⑤② B. ④①③⑤②⑥ C. ⑤②④①⑥③ D. ⑤②⑥④①③
【答案】A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共27分)
7. 请完成古诗文填写。
伫立江畔,迷离在“蒹葭苍苍,①_______”的美好意境中;在河之洲,唱出“②_______________ ,君子好逑”的倾慕;徘徊城头,默品穿越两千多年的“一日不见,③______________”的思念;深陷泥中,倾听“④_____________,胡为乎泥中?”的愤懑;偶遇桃源,惊叹村人“⑤____________,并怡然自乐”的岁月静好;初见石潭,聆听“闻水声,⑥____________”的清越;遥望洞庭,欣赏⑦______________,⑧________”的浩渺与汹涌;浪迹天涯,体悟《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 ⑨____________,⑩_______________”的真挚友情。
【答案】 ①. 白露为霜 ②. 窈窕淑女 ③. 如三月兮 ④. 微君之躬 ⑤. 黄发垂髫 ⑥. 如鸣珮环 ⑦. 气蒸云梦泽 ⑧. 波撼岳阳城 ⑨. 海内存知己 ⑩. 天涯若比邻
8. 比较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题目。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
石渠之事既穷,上由桥西北下土山之阴,民又桥焉。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①石为底,达于两涯。若床若堂,若陈筵席,若限阃奥②。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揭跣而往,折竹箭,扫陈叶,排腐木,可罗胡床③十八九居之。交络之流,触激之音,皆在床下;翠羽之木,龙鳞之石,均荫其上。古之人其有乐乎此耶?后之来者有能追予之践履④耶?
(节选自《石涧记》)
【注】①亘:横贯。②阃(kǔn)奥:也写作“壶奥”,指内室深处。阃,内室,闺门。③胡床:也称“交床”“交椅”,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④践履:踪迹,行迹。
(1)阅读【乙】文,根据方法提示或文言现象,解释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或文言现象 | 解释文言加点词语 |
课内迁移法: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 ①石渠之事既穷:______ |
词类活用:处处志之。 | ②民又桥焉:_____ |
成语解词法:天涯海角 | ③达于两涯:_____ |
联系今义法:罗列 | ④可罗胡床十八九居之:____ |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其 水 之 大 倍 石 渠 三 之 一 亘 石 为 底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
②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4)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对后世影响深远,根据提示完成“游记写作要素探究表”。
探究一 | 【甲】 文:“从小丘西行”“下见”“坐潭上”。 【乙】 文:“上由桥西北”“下土山之阴”。 | 要素一:①_____ |
探究二 | 【乙】文中“②______”一句和【甲】文中“如鸣珮环”都用比喻写出了水声的悦耳动听; 【乙】文中的“若床若堂,若陈筵席,若限阃奥”和【甲】文中的“为坻,为屿,为堪,为岩”又都写出了岸边石头的不同形态…… | 要素二:多角度描写景观。 |
探究三 | 【甲】【乙】两段文字为读者展现美丽画卷的同时,又让人感受其寄寓的复杂情感。 | 要素三:③_____ |
探究小结:一篇好的游记,这三个写作要素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格局。 |
(5)有人认为,柳宗元在永州写的诗文,轻松中也透着一丝悲凉。请你结合【甲】【乙】两文谈谈自己的理解。
【答案】(1) ①. 已经 ②. 架桥 ③. 边,边际 ④. 排列
(2)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为底。
(3)①水面平静,如布铺在水面上,水流像纺织物的花纹,水泉咚响声像是弹琴声。
②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4) ①. 游踪/踪迹/所至 ②. 响若操琴 ③. 所感/情感/寄情于景
(5)甲文,发现小石潭时作者的心情是轻松愉快明亮的,然而“坐潭上”时,作者的心境发生了变化,受四周景色影响,有了“凄神寒骨”之感,透着悲凉。乙文,通过描写“石涧”的奇妙景象,表现作者探幽寻胜,热爱自然美景,轻松闲适,寄情山水的志趣,然而,从“古之人其有乐乎此耶?后之来者有能追予之践履耶”看来,他的内心还是有一种孤独之感。
三、现代文阅读(共35分)
(一)(15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大雁归来(节选)
①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3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②如果一只主红雀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自己搞错了,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继续保持它在冬季的缄默;如果一只花鼠想出来晒太阳,却遇到了一阵暴风雪,也可以再回去睡觉:而一只定期迁徙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飞行200英里的赌注,它一旦起程再要撒回去就不那么容易了。
③向我们农场宣告新的季节来临的大雁知道很多事情,其中包括威斯康星的法规。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即使发现了它们所喜欢的沙滩和沼泽,也几乎是一声不响。乌鸦通常被认为是笔直飞行的。但与紧定不移地向南飞行20英里直达最近的太湖的大雁相比。它的飞行也就成了曲线。大雁到了目的地,时而在宽阔的水面上闲荡,时而跑到刚刚收割的玉米地里捡食玉米粒。大雁知道,从黎明到夜幕降临,在每个沼泽地和池塘边,都有瞄准它们的猎枪。
④3月的大雁则不同。尽管它们在冬天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可能受到枪击,但现在却是休战时刻。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狩猎点和小洲,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它们低低地在沼泽和草地上空曲折地穿行着,向每个刚刚融化的水洼和池塘问好。在我们的沼泽上空做了几次试探性的盘旋之后,它们白色的尾部朝着远方的山丘,终于慢慢扇动着黑色的翅膀,静静地向池塘滑翔下来。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我们的大雁又回来了。
9. 文章在写大雁时还写到了主红雀、花鼠和乌鸦,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0. 作者说“3月的大雁则不同”,3月的大雁与11月份的大雁有什么不同?
11. 请从语言的特点方面品析下面的句子。
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狩猎点和小洲,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
12. 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链接材料】
“沙乡”坐落在威斯康星河畔,是利奥波德精神上的栖居之地。他在此地买了一片被废弃的农场,其后多年间,他与家人在这里种树育林,重新恢复土地健康。《沙乡年鉴》问世时正值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黄金时代,人们狂热地消耗与改造自然,充满自信与乐观色彩,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自己是比自然更高高在上的存在。而利奥波德反其道而行之,他认为个人和个人以外的部分共同生活在同一共同体中。《沙乡年鉴》凝结了利奥波德前期的乡村感受与生活经历,他将与人类“共生”的范围扩大,由此形成了自身的土地伦理观。
【答案】9. 写主红雀和花鼠,衬托了迁徙时的大雁下定决心迁徙的风险和不易和信念的坚定,写乌鸦突出了大雁的飞行路线笔直。
10. 3月份的大雁飞行路线是自由的,时飞时停,飞行的心态是自在安全的、轻松的;11月份的大雁飞行路线是直线,是一直飞行不敢停歇,飞行的心态是紧张的,有目的的。
11. 用拟人手法,赋予大雁人的情感,写出了大雁对土地的深情。
12. 作者把雁当做我们的客人,表现了对大雁的爱和尊重,作者认为大雁和人类一样,都是土地共同体的成员。
(二)(20分)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各题。
水缸里的乾坤
曹伟明
①我小时候曾寄养在外婆家,这是一个江南的历史文化古镇。我印象最深的是家家户户都少不了的缸缸甏甏①。房前屋后的角角落落,大大小小的缸,铺天盖地,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它们装满着清水,盛着稻谷,腌制着咸菜……浸满了水乡人家的酸甜苦辣。
②在我的眼中,这些缸甏,是伴随外婆一生的宝贝和功臣,让她的生活有了灵动的烟火气息。一担担水,由外婆从清澈的河埠头,颤悠悠地挑进厨房,倒入缸中,随着水珠的飞溅,将明矾放入其中。不多久,缸底积淀了一些黄白色的渣滓,让缸中的清水愈发澄白透亮。这时,外婆往往喜欢站在水缸边,笑眯眯地探照自己,让明净的缸水倒映出她朴素自然的脸庞,外婆说:照脸更要照心,让自己的心灵如清水般明净。
③米缸,更是盛放着外婆家的希望。那时,三年困难时期,粮食紧张。精打细算的外婆总是担心我的米粥口粮,那盖米缸的木板,被她老人家移来移去,用手摩挲抚摸,精打细算,米缸的沿口更是被她摸得光滑锃亮。外婆用缸甏等器物,抵御了饥饿时代老鼠们疯狂的侵袭。
④每当秋末冬初,外婆总是从菜地里割下了一棵棵雪里蕻②和青菜,用水洗净,曝晒在绳子上、竹篱笆上。当水灵灵的蔬菜蔫干了,她就一棵棵地叠放在缸里,让我洗净双脚,抱我进缸,踩在撒满白盐的菜上,用力踩踏,然后放进家中祖传的大石头压好。这时,外婆总是露出笑嘻嘻的期盼神态,虔诚地封存好缸口。外婆还用小缸,放进黄土,拌上盐水,和成黏稠的泥浆,把青青的鸭蛋埋进去。到时候,不管是金黄的雪里蕻,还是土黄色的咸鸭蛋,在缸里收藏之后,都能百变成佳肴,让我尝到舌尖上的快乐。
⑤外婆对家中的缸缸甏甏充分利用,养过黄鳝、鲫鱼和黑鱼等河里的水产品。有时候,她老人家也把洗净的茄子等蔬菜扔进水缸用于保鲜,犹如现时的冰箱。尤为稀罕的是,文化程度并不高的外婆,会在家中天井的七石缸里,养上亭亭如盖的荷花,让家中增添了诗性和美感。后来,我知道外婆生于夏季,喜欢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
⑥“穷灶门,富水缸”,“水缸里有水,心就踏实”。水缸犹如江南人家中的一口井,是汩汩流淌的生命源泉,让外婆十分敬畏。外婆是一位亲近水缸的人,日子可以粗茶淡饭,但水缸必须完好,水质必须清澈无尘。她还定期要求清洗水缸,在歪到几近放倒的水缸中,让我将身子探进缸里,仔仔细细地擦洗水缸。
⑦平时,外婆的大水缸里,往往养着几只像我拳头大小的田螺。外婆说,田螺可以吸纳水中的杂质、净化水质。对我来说,水缸里有了田螺,便有了生机,当我看到田螺们伸展身子,沿着缸壁慢慢爬上来时,心中很是兴奋。外婆还给我讲述了美丽的田螺姑娘的故事,那是勤奋善良的化身,做好事不露声色的女神。
⑧爱干净的外婆,常常把水缸盖严严密密地盖好,防止灰尘和飞虫的进入。然而,每当夜色朦胧月圆月缺之际,我总是调皮地把那大水缸的盖子掀开,水中会倒映出月亮影子,时而弯弯,时而圆圆,阴晴圆缺,让我着迷。到了八月半,外婆还会对着天上的月亮仙子、水中的美丽倒影,供拜月亮,让枯燥的生活平添了几分乐趣,忘却了生活的劳累和烦恼。
⑨外婆的一生,总是把日子藏在缸甏里,把艰苦生活的心情浸泡出别样乐趣和光鲜,给我留下了一番不一样的文化记忆。同时,水缸也储藏了她对人间冷暖的感悟。那江南人家的殷实与贫寒,勤俭与期盼,在火与土炼就的缸甏中,在外婆与缸甏打交道的生活中,我感悟到了她老人家温厚质朴、勤劳仁爱的传统人文精神。
⑩外婆家水缸里的乾坤世界,丰富而又多彩。
【注释】①甏(bèng):瓮,坛子。②雪里蕻(hóng):芥菜的一种。
13. 默读文本,圈画重要信息,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14. 本文语言“平”而有趣,“淡”而有味,请根据提示,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这时,外婆总是露出笑嘻嘻的期盼神态,虔诚地封存好菜缸口。(“总是”一词表达了外婆怎样的心理?)
15. 结合语境,补全对话。
小江:我发现这篇文章中画横线的两处都是写外婆用水缸养殖水产品,一个简略,一个详细,这样安排的理由是:
16. 小文想把这篇文章转载到江南文学社的微信公众号上,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和小贴士,帮他选择一个最合适的文章标签。
民风民俗 文化精神 乡音乡情
小贴士
①文章标签是指可以高度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关键词,譬如文章主题、描述对象等。
②采用的标签要严格符合文章主题,用词简单精练。
③精准的标签可以更清晰地将文章归类从而更精准地推荐给相应的目标人群。
【答案】13. ①用缸水照脸照心②解决温饱并尝到舌尖上的快乐③让平淡的生活多了诗性和生机④对着水中的月影祈福
14. “总是”有“一直”的意思,表达了外婆做腌菜时内心的踏实满足,对食物心存敬意,对未来充满期盼。
15. 前者略写是因为它仅仅是对上文外婆勤劳能干、富有生活智慧、支撑起一个家庭的补充,结构上起到过渡作用。而后者除了写外婆勤劳聪慧之外,还重点表现外婆心灵的美好与纯净,精神层面上的富足。
16. 示例:选文化精神。文章通过“水缸”这个独特的窗口,向我们展示了机智巧思、通达权变、明澈澄净、温厚质朴、勤劳仁爱的江南文化精神。外婆用她的勤劳与智慧,利用水缸抵御鼠袭、腌咸菜、腌鸭蛋、养水产等,在贫穷的年代养活了家人,水缸储藏了她对人间冷暖的感悟;利用水缸“养荷花”“养田螺”“对着水中的月影祈福”等,让贫瘠的生活多了一份诗性与美感,把艰苦生活的心情浸泡出别样的乐趣和光鲜,更让“我”的童年多了一抹色彩。文化程度并不高的外婆在极艰难的岁月里,依然保持着温厚质朴的品性、明澈澄净的心灵、勤劳仁爱的精神,她活出了生命的诗意,展现出江南独特的人文精神,给“我”留下了不一样的文化记忆。外婆是江南水乡百姓的代表,是水乡精神的集中体现,江南人崇尚自然的生命理念和生活智慧构成了江南文化的独特内涵。作者写这篇文章意在告诉我们,在城市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更要传承守护好江南文化宝贵的精神财富。
四、名著阅读(共10分)
17. 班级开展了《经典常谈》的整本书阅读活动,请你完成后面的学习任务。
(1)小文根据《经典常谈》梳理了“古诗发展史”,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
源头是歌谣。春秋时,太师们记录下三百多篇唱词,遗称“诗三百”,便是后来的《诗经》。
B. 汉武帝立乐府,采集歌谣和乐谱,以备传唱,这些乐歌,后称为“乐府诗”。汉乐府以叙事为主。
C. 魏晋时期,阮籍扩大诗的范围,正式成立抒情五言诗。
D. 唐代谐调发展,律诗绝句称古体;不谐调的诗,称近体。李白用诗抒写时代,杜甫抒写自己生活。
(2)请你仿照示例,结合《经典常谈》中《<诗经>第四》一章的内容以及语文素养积累,体会 “诗言志”的育人作用。
原句 | 原义 | 教育意义 |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 指治玉,好像切制,好像锉平,好像雕琢,好像磨光;将玉比人。 | 做学问要精益求精 |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 凡事都有个开始,但经常不了了之,没个结果。 | ① |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 别的山上面的石头坚硬,可以用来琢磨玉器。 | ② |
(3)请结合名著内容,具体说说仓颉造字后“天雨粟,鬼夜哭”的原因。
中国文字相传是黄帝的史官叫仓颉的造的。这仓颉据说有四只眼睛,他看见了地上的兽蹄儿鸟爪儿印着的痕迹,灵感涌上心头,便造起文字来。文字的作用太伟大了,太奇妙了,造字真是一件神圣的工作。但是文字可以增进人的能力,也可以增进人的巧诈。仓颉泄漏了天机,却将人教坏了。所以他造字以后,“天雨粟,鬼夜哭”。
【答案】(1)D (2)①为人做事要有始有终,矢志不渝。②要善于借助别人(或听取别人的意见)帮助自己改正缺点。
(3)有了文字,人们就会争着做商人,辛苦种地的人就少了。天怕人的粮食不够吃,所以就降下粟来,让人们存着救急。鬼也怕这些机灵人用文字来制他们,所以夜里嚎哭。(意对即可)
五、写作(共60分)
18.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主角,不只是影视作品中的主要角色,不只是纵横赛场的体育明星,不只是改革大潮里的风云人物。一张过去的照片、一段温馨的视频、一个难忘的生日、一次有趣的活动、一场激烈的比赛……你都可能是当中的“主角”。
请以“这一次,我是主角”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 (3)文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4)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